昨儿个我们谝了下“先后”(妯娌)

这是指兄弟们媳妇之间的关系称谓

那么姐妹们的丈夫之间的关系称谓

又叫什么呢?各地的叫法不同

有叫“连襟”的,有叫“挑担”的

还有叫“一担挑”、“担挑”的

在新疆方言中,“挑担”是最常用的

“连襟”也不少见

挑担子里面到底装的什么(挑担还是担挑)(1)

挑担,新疆方言音读为【qiào dan】

指姐姐与妺妹的丈夫间的亲戚关系

是一种亲属称谓

反映一家两个女婿之间的亲属关系

因为两个男人可能本来没有亲戚关系

但是因为分别娶了同一家的女儿

因而形成了名叫“挑担”的亲戚关系

但这个称呼仅用于间接介绍,并不直呼

“挑担”本来指用一根扁担两头挑着东西

后来演变为挑着的东西之间的关系

进而引申为一种两婿关系,是一种俗称

挑担子里面到底装的什么(挑担还是担挑)(2)

用“挑担”来称呼姐妹的丈夫的关系

一是生动形象,二是充满温情

妻子妹妹(姐姐)的丈夫

本身可能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

两个丈夫的关系就如同

“扁担”的两端所挑的东西似的

姐妹的亲情就是连接他们之间的“扁担”

一个女婿半个儿,从岳父岳母的角度而言

两个女儿都是心头肉,一碗水要端平

两个女婿都算半个儿,合起来就是一个儿子

所以一根扁担要挑稳当,扁担两头要平衡

这就意味着不能偏袒着哪一方

对两个女婿要一视同仁,视为己出

这也表达出父母期望女儿们嫁到夫家后

都能幸福美满的浓浓祝福

挑担子里面到底装的什么(挑担还是担挑)(3)

“挑担”之称谓,北方多地常见

清代黎士宏所著《仁恕堂笔记》:

“ 甘州人谓姊妹之夫曰挑担。”

清光绪丁未年《米脂县志》:

“两婿相谓为挑担。”

清代小说《姑妄言》:铁氏道“你的儿子

同我的儿子是嫡亲挑担,你还嫌什么?”

1917年《临县志》;“连襟曰挑担。”

1934年《完县新志》:“僚婿互称曰挑担。”

王之臣《朔方道志》:

“挑担, 即连襟之谓, 民间两婿俗称。”

挑担子里面到底装的什么(挑担还是担挑)(4)

“挑担”是俗称,“连襟”是雅称

所谓襟,就是古人衣服的前胸部分

也可以代指胸怀

“连襟”这个词原本是用来形容友情的

如唐代杜甫《赠李十五丈别》:

“孤陋忝末亲,等级敢比肩。

人生意颇合,相与襟袂连。”

挑担子里面到底装的什么(挑担还是担挑)(5)

到了北宋的时候

洪迈《容斋随笔》有记载云:

“襟袂相连,夙愧末亲之孤陋;

云泥悬望,分无通贵之哀怜。”

洪迈有个堂兄,仕途不如意

洪迈妻子的姐夫时任节度使

于是给洪迈的堂兄写了推荐信

后来其堂兄因此得以升迁

洪迈为此给妻子姐夫写了一封感谢信

信中就用“襟袂相连”表达自己

和妻子姐夫的情义

从此“连襟”就成了姐妹丈夫关系的称谓

和这个词同义的还有“连袂”

1934年《霸县新志》:

“两婿谓曰连襟,俗名挑担。”

挑担子里面到底装的什么(挑担还是担挑)(6)

此外还有“一担挑”、“担挑”的说法

在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

晋语、西南官话中常见

挑担子里面到底装的什么(挑担还是担挑)(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