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灿烂千阳解说(豆瓣11万评8.9高分灿烂千阳)(1)

文/晨曦

图/ 来源网络,与文无关,侵删

-

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因其作品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并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

他在接受联合国颁奖时说:在每个布满灰尘的面孔背后都有一个灵魂。

他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灰尘,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

自他执笔以来,无数人被他笔下荡气回肠的故事深深感动。

《灿烂千阳》是胡赛尼继《追风筝的人》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以女性的视角讲述了阿富汗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上的痛苦与挣扎。

小说塑造了玛丽雅姆和莱拉这两个女性角色,通过双重肖像对阿富汗进行了悲伤又优美的告白。

两个角色截然不同的生命起点和意外交织的命运,诉说了人间无处不在的苦难和与之并生的爱,以及由爱孕育出的微弱的希望之光。

屠格涅夫说过:“爱可以战胜死亡和对死亡的恐惧,只有爱才能使生命维持和延续下去。”

如果说生命是花,爱便是蜜。

在这充满苦难的人间,正是因为有爱,才能获取不断前行的力量。

电影灿烂千阳解说(豆瓣11万评8.9高分灿烂千阳)(2)

爱是生命成长的养料

小说第一个出场的主角是玛丽雅姆。

她是个私生女,母亲当初怀着身孕被赶出了门。

她自出生起就和母亲一起生活在乡村外围一处隐蔽的山上,住在父亲为她们搭建的低矮泥屋里。

电影灿烂千阳解说(豆瓣11万评8.9高分灿烂千阳)(3)

父亲每周四来探望她一次,其余时间玛丽雅姆只能和母亲朝夕相处。

但是母亲已经被生活的苦难磋磨成了一个刻薄的妇人。

她能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只有嫌弃和怨恨,而没有温暖和爱。

还好,命运并没有放弃玛丽雅姆。

生活在附近村子里的法苏拉赫毛拉主动担任了玛丽雅姆的老师,自从玛丽雅姆懂事以来就经常来教她写字、背诵《古兰经》。

在母亲娜娜因为玛丽雅姆私生女的身份而对她恶语相向的时候,法苏拉赫毛拉对她并没有半分歧视,待她和其他普通孩子一样。

除了父亲每周一次来看望玛丽雅姆,同她说话,法苏拉赫毛拉是她了解外面世界唯一的大门。

在玛丽雅姆漫长的少女时光,那些没有父亲陪伴的日子里,正是因为有了法苏拉赫毛拉,她的人生才没有变成一片枯寂。

每天功课结束,他们会在夏日的黄昏中一起在泥屋外喝茶,去林中漫步;

冬日的下午,他们在泥屋中看书,听树上的冰柱掉落在她的屋顶。

闲暇时,法苏拉赫毛拉讲故事给玛丽雅姆听,也会认真听玛丽雅姆讲故事,他的耐心和温柔给了玛丽雅姆足够多的尊重。

日子久了,玛丽雅姆对他的信任甚至超过了对她的母亲,她可以把那些不敢对母亲说的话都说给法苏拉赫毛拉听。

这些平淡日子里一点一滴的关怀,让玛丽雅姆能够暂时放下对父亲的思念,忘掉母亲的责难。

因此,虽然生活艰难,童年的玛丽雅姆一直都相信她是值得被爱的。

法苏拉赫毛拉不带任何目的的爱,在玛丽雅姆的生命之初在她内心种下了善良的种子,这才有了之后身处绝境依然心怀善意的玛丽雅姆。

如果说生命是一朵花,爱就是它生长的深厚的土壤。

爱既是抚慰人心的良药,也是生命成长最好的养料。

电影灿烂千阳解说(豆瓣11万评8.9高分灿烂千阳)(4)

没有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不需要爱来滋养,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值得被爱。

在有爱的环境里长大的人,才有底气去面对人间的风雨,才能在苦难面前拥有源源不断的韧性与力量。

电影灿烂千阳解说(豆瓣11万评8.9高分灿烂千阳)(5)

爱是战胜苦难的救赎

母亲去世之后,玛丽雅姆被父亲嫁给了喀布尔的中年鞋匠拉希德。

拉希德中年丧妻又丧子,娶她回家只是把她当成打理家务的女仆和生育儿子的机器。

当玛丽雅姆接连流产直至再也怀不上孩子之后,拉希德逐渐变得暴虐,时不时就找茬殴打虐待她。

与此同时,阿富汗被战火席卷,所有人的生活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就在玛丽雅姆在痛苦中辗转煎熬时,命运之轮将少女莱拉带到了她身边。

那天,一颗炮弹击中了莱拉家的房子,她作为一家三口中唯一的幸存者被拉希德从废墟中挖了出来,被逼无奈嫁给了拉希德。

莱拉产下女儿后,心怀不满的拉希德将暴力加诸在她身上,玛丽雅姆开始感到和这个年轻女孩同病相怜。

而莱拉在拉希德意欲殴打玛丽雅姆时不顾自己的安危拼命阻拦,更让她感受到了许久不曾感受到的温暖。

之后,玛丽雅姆又从莱拉刚出生的女儿阿兹莎那里体会到了真诚的依恋和纯粹的爱。

于是她将曾经为自己孩子准备的婴儿服送给了莱拉的女儿,莱拉也在拉希德睡着后主动邀她到院子里喝茶。

两个不幸的女人就这样在困境中建立起了友谊。

在拉希德的暴力阴影下,两人在这个家里只能艰难求生。

就在她们即将陷入绝望时,是对方身上的爱,让她们觉得这样的日子并不是不能熬过去的。

她们的感情在彼此照顾中日渐加深,竟然让这栋冰冷的房子里也焕发出了一丝家的温暖。

同样以爱为底色的内心,让她们战胜了苦难,实现了相互的救赎。

蒋勋说过:生命最绝望的地方,刚好是生命出现转机的时刻。

能够促使转机产生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

古往今来,爱永远是具有穿透苦难的力量的。

电影灿烂千阳解说(豆瓣11万评8.9高分灿烂千阳)(6)

身处逆境时,一味地怨恨和伤害别人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

倒不如释放爱和善良,既能收获别人的真心,也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处境。

电影灿烂千阳解说(豆瓣11万评8.9高分灿烂千阳)(7)

爱是孕育光明的希望

在玛丽雅姆的帮助下,莱拉离开了阿富汗,跟随恋人塔里克来到穆里。

他们在那里结婚,过上了莱拉从前梦想中的生活。

但是莱拉一直忘不了故乡喀布尔,忘不了被战争夺去生命的亲人和朋友。

当她新闻中得知国际维和部队进入喀布尔,莱拉作出了重要的决定:

她要回到喀布尔。

穆里的生活虽然安稳,但她一直没有忘记为了抗击侵略者而牺牲的兄长,也没有忘记父母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和平的喀布尔。

她决心让父母兄弟通过她的眼睛看到喀布尔重现生机。

再次站在喀布尔的街上,亲眼看到喀布尔人如何以顽强的生命力重建家园、在炮弹壳里种出鲜花,莱拉知道,希望,正从断壁残垣之后逐渐生发出来。

有人说:沙漠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在某个地方藏了一口井。

对莱拉来说,喀布尔的美丽也正在于此。

她去了当初不得已而把阿兹莎送去的恤孤院,帮助院长察曼修缮了恤孤院,还成为了恤孤院的一名老师,给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孤儿们带来了知识和关爱。

她把曾经得到过的所有的爱都汇报给了哺育她长大的土地。

书中曾经两次提到一首关于喀布尔的诗歌:

人们数不清他的屋顶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

也数不清他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诗中所说的“灿烂的太阳”指的就是美丽的喀布尔妇女。

电影灿烂千阳解说(豆瓣11万评8.9高分灿烂千阳)(8)

玛丽雅姆和莱拉就如同太阳一样,纵使历经磨难,也能释放出耀眼的光芒去照亮别人。

雨果有句名言:爱是感情的升华,它有如阳光,照耀着大地,给万物一股生长的力量,使其欣欣向荣。

包括莱拉在内的所有阿富汗人对故土的爱,就是使这片土地欣欣向荣的希望。

战争能摧毁建筑,能夺走生命,但永远也无法毁灭永恒的爱。

相较于总会被克服的天灾人祸,真正强大的,是苦难面前那份发自人性深处的爱。

只要爱存在,希望就永远存在。

与其对苦难俯首称臣,倒不如,挣扎向前。

电影灿烂千阳解说(豆瓣11万评8.9高分灿烂千阳)(9)

雨果说:爱是人们心头的火种,它将一直燃烧,一直照耀到天际。

无论是恋人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还是对国家之爱,甚至是对同病相怜的陌生人的爱,只要是最真挚的爱,都能创造奇迹。

有了爱,纵使命运一刻都不停止刁难,也能够拥有和命运斗争到底的力量。

人类正是因为有爱才如此伟大,才能够不断从绝境中创造希望。

所以,如果注定要面对惨淡的人生,也请别放弃微弱的希望之光。

愿你历尽人间苦难,依然被爱,也能去爱。

我们一生都需要爱,在《灿烂千阳》中,因为经历过苦难,爱和治愈也更加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