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8日)上午

文旅部人事司正式宣布

中国国家话剧院领导干部的任命

著名导演田沁鑫被任命为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

最年轻的话剧演员(这位女导演上任国家话剧院院长)(1)

田沁鑫在沪参加《扶贫路上》研讨会

国家话剧院工作21年,田沁鑫在《生死场》《赵氏孤儿》《红玫瑰与白玫瑰》《四世同堂》《青蛇》等,与倪大红、段弈宏、辛柏青、秦海璐、袁泉等合作。在上戏选演员时,她对学生们提出的要求却是,“透明度高,笨一点没有关系。”

初见田沁鑫的人,会惊讶于这个搅动戏剧圈风云的女导演:看上去不犀利、不咄咄逼人。四年前,她受聘成为上戏教授。聘任仪式上,田沁鑫反复说了三四次,“我在实践中培养青年演员,这就是培养戏剧的核心生产力。请明星参演话剧,锦上添花,而青年演员是真正的核心生产力。”

“我的内心像小孩,教书育人不是长项,教学对我来说是很新奇的事。”话锋一转,田沁鑫不再是“客气”的田教授,“一毕业,你就不是青涩的学生,而是演员。没有人会再把你当作学生,没有人会同情你。毕业了,就要展现出表演能力。这是许多戏剧导演的困境——毕业生分配到剧院,我们导戏的同时还要做表演教学。大家本以为年轻人会朝气蓬勃,结果反而有种迂腐在身上,学生气滞留很强烈,不能马上转变。这次,我希望教会大家面向社会,锻炼合作能力,能快速进行身份转换,从学生表演变为更加开放的演员表演。”

一位大四表演系学生问了田沁鑫一个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什么样的新人能入选您的作品?”“我的标准是韩东君。”田沁鑫不假思索地回答。2014年,田沁鑫执导话剧《山楂树之恋》参加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当时还是上戏表演系大二学生的韩东君在剧中扮演“老三”。“我的好朋友推荐了他,形象不错。”帅,只是获得登台机会的敲门砖,“是不是真诚?是不是诚恳?很重要。韩东君健康单纯,没有复杂的想法。试镜时,他毫不拘谨地转了自己的正面、侧面、背面。他想表达,而不是闷着,看着就很明亮。排戏时,我发现他很用功,接受能力强,有什么说什么,沟通方式很现代。”

田沁鑫给学生们划了一道入行标准,“健康、漂亮;透明度高,笨一点没有关系,要接受能力强,沟通不要太有障碍;用功,热爱戏剧,热爱表演。”一位学生嗫嚅着提问,“毕业工作怎么迅速融入集体,抛掉学生气?”田沁鑫的回答让全场笑成一片,“诚恳当然很好。如果你诚恳地伤害了他人,效果不好。要全面地认识社会,不要着急,先认识几年。”

最年轻的话剧演员(这位女导演上任国家话剧院院长)(2)

《狂飙》(青春版)

《红色的起点》(青春版)之前,上海戏剧学院与国家话剧院共同打造2017届表演系毕业公演话剧《狂飙》(青春版)。2001年,田沁鑫自编自导《狂飙》,以《国歌》作者田汉一生的事业和爱情为主线,由辛柏青、朱媛媛、陶虹、袁泉等主演,“剧本是我写的,看了田汉16卷文集,融入他的四段情感”。

田沁鑫喜欢参与剧本创作,她曾谈及科幻作品对自己的影响,“我十四五岁时,最喜欢看科幻小说家叶永烈的书,也对宇宙飞船、外星、外星人等特别感兴趣。这些东西给我提供了很多想象的空间。童话我也特别爱看,比如《大人国小人国》《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凌晨抵达上海后,她便关在宾馆房间里着手改《狂飙》(青春版)剧本。

最年轻的话剧演员(这位女导演上任国家话剧院院长)(3)

《扶贫路上》

今年歌舞剧《扶贫路上》在沪上演,为创作《扶贫路上》采风,田沁鑫与剧组同事7天走了21个地方。去年6月中旬,《扶贫路上》剧本定稿。几乎同时,扶贫干部黄文秀不幸遇难的噩耗从广西传来。主创随即奔赴百色。“到达黄文秀遇难地点,是她牺牲的第10天。”田沁鑫回忆,“车开了4个小时山路,泥石流尚未退去,她的同事都在哭。”剧组想去黄文秀工作过的地方,又遇到了塌方,“车子没法过,全体人员穿上雨鞋,弃车而行。”

田沁鑫还导演过萧红、张爱玲、老舍、李碧华、李敖等现当代名家作品,她将经典名著的“重新编码”和“转译”,始终以艺术为本,同时保持着强大市场号召力。《北京法源寺》在上海原定3晚演出由于太受欢迎,又增加了下午场,今年10月22日—11月1日该剧又在北京上演。

最年轻的话剧演员(这位女导演上任国家话剧院院长)(4)

《北京法源寺》

李敖小说《北京法源寺》描绘从1888年到1927年之间的一系列历史事件。田沁鑫在剧本改编上截取1898年9月11日至21日十天,作为核心的舞台时间,选取书中光绪召见康有为、维新变法的主张形成、谭嗣同侠之大者的风范、梁启超西学求新的追求等情节,透过宫廷、民间、寺庙三重空间窥见这段残酷历史。在田沁鑫看来,《北京法源寺》最大特点在于复杂的时空结构,“这和我们的民族气质不谋而合。美国大片结尾总是很快乐,而我们的民族既快乐也忧伤,无时无刻不在挣扎纠结,如同中国菜有好多烹饪工序、好多味道。”

8日院长就职仪式上,田沁鑫说,“今天,我站在全新的事业起点,思考的将不只是个人的艺术创作风格,而是剧院整体的艺术生产和对未来的发展规划。首先就是要有公心,从剧院着眼,为剧院着想;其次要保持初心,保持对话剧艺术的热爱,带领剧院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舞台作品。”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诸葛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