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里(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1)

当妈后才知道,养娃过程中每时每刻都提心吊胆。尤其是涉及孩子健康的问题,更是处处小心。

然而,总有些问题,让我们防不胜防。

这不,前些日子在网上刷到一则新闻,把我吓出一身冷汗——

新闻曝光了山东一家幼儿园,因使用甲醛超标的毒地板,导致孩子甲醛中毒,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

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里(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2)

经过检查,医生还表示,孩子体内的“白细胞”很低,不排除有“急性白血病”的可能。

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里(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3)

更令人揪心的是,儿童甲醛中毒事件几乎每年都有!!不得不引起重视。

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里(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4)

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里(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5)

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里(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6)

说到甲醛,大家可能都不陌生。它是世界公认的1类致癌物,没有颜色,气味也不浓重,低浓度的甲醛甚至不易被察觉。

而且,甲醛的挥发时间很长,有专业机构统计过,家具中甲醛的挥发期可长达3~15年。

这是什么概念?

可能孩子从小到大,都在充满甲醛的房间中生活、学习。后果就是,很可能增加孩子患白血病的风险!!!

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里(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7)

所以,家长、幼儿园的老师们一定要多留心室内的家具、窗帘等日用品,以及孩子的异样,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室内甲醛无处不在

相比于室外,室内的甲醛含量通常要高得多。

甲醛是挥发性的,会从许多物品中“跑出来”分散到空气中。

木材、纸张、胶合板、胶水和粘合剂、油漆和涂料以及某些绝缘材料中,可能存在甲醛。

化妆品、洗洁精、药品、皮革处理剂和织物柔软剂中, 同样可能存在甲醛。

在室内吸烟,也会产生高浓度的甲醛!!!

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里(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8)

以上甲醛分布中,最严重的是装修材料和家具带来的甲醛污染。

所以在装修或挑选儿童家具时,一定要注意查看检测报告,避免有毒物质潜伏在孩子身边。否则孩子长期处于不良环境中,就可能增加患癌的几率。

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里(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9)

△ 部分儿童家具不需要检测即可面市,要警惕

甲醛中毒,身体会出现哪些反应?

对于室内甲醛浓度来说,国标要求低于0.08mg/m³。

但如果室内有孕妇、宝宝,一般要低于0.05mg/m³

当甲醛超标时,身体会出现以下症状:

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里(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10)

其他短期影响还包括头痛、流鼻涕、恶心和呼吸困难

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哮喘和其他呼吸问题的人,更容易受到甲醛污染的影响。

如何减少室内甲醛危害?

1、多通风,让新鲜空气带走甲醛

每隔几天,打开窗户或使用新风系统将室内空气排出,带入新鲜空气。

使用清洁剂、洗甲水等化妆品或大多数油漆时,注意让室内通风。

许多释放甲醛的产品,如胶合板和刨花板,在新产品时释放的浓度最高。在安装或将它们带入室内之前,先对它们进行通风。

将家中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在最低的舒适设置。高湿度和高温会加速甲醛的释放。

不要让任何人在家里吸烟!!!

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里(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11)

2、购买甲醛含量低或不含甲醛的产品

比如:

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里(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12)

聚丙烯标志图

3、减少新产品中的甲醛

甲醛能溶于水,给孩子穿新衣服,以及使用免烫衣物和窗帘之前,请先进行清洗。

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里(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13)

孕期或孕期或哺乳期妈妈,以及患有一些免疫性疾病的人最好避免使用指甲油。

不要给孩子玩劣质的毛绒玩具,比如某些抓娃娃机里的玩具。

让新产品在室外释放甲醛,例如在车库或露台上,然后再在室内安装或使用。

这些除甲醛的方法,不靠谱!

1、柚子皮

不但能吸附甲醛,还可能因其中含有大量水分,加重甲醛浓度。

2、醋

原理同柚子皮。

3、绿萝

除甲醛效果有限,每平方米叶面每小时净化的甲醛只有0.1mg,所以需要大量绿萝才可能有效。

4、活性炭

吸附不稳定,如果不及时更换,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所以,除了从源头控制甲醛以外,避免甲醛污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好通风措施。

需要进行甲醛检测吗?

一般不需要进行检测,除非家里近期进行过装修,或只有在家时才会出现呼吸困难、频繁咳嗽等类似甲醛中毒的症状。

如果实在想检测家里的甲醛水平,建议找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里(这种污染就藏在你家)(14)

对于甲醛污染,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这种危险的物质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更是充满威胁,再小心也不为过。

参考资料:

https://www.lung.org/clean-air/at-home/indoor-air-pollutants/formaldehyde

https://www.atsdr.cdc.gov/formaldehyde/home/index.html

科普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