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最凶险的一次遭遇(周恩来最凶险的一次遭遇)(1)

老覃之前写过《遇险履险最多的开国领袖,却次次都临危不惧,尽显英雄本色》一文,历数了周恩来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所遇上过的危难险阻,他曾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有几位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的同志作过粗略统计,他们认为,在我们党和国家的领袖人物中,遇险履险最多的人,应该就是周恩来,他的遇险次数竟然高达二十二次。

成语“九死一生”形容的是一个人在多次性命攸关的险境中侥幸地存活了下来,可谓福大命大,幸之又幸。

周恩来遭遇的是“二十二死而一生”,简直让人惊掉下巴,油然而生敬意。

那么,在如此多的遇险经过中,哪一次最惊心动魄、最让人心有余悸呢?

1973年6月,周恩来陪外宾到延安访问,在经过劳山时,他回忆起了36年前的劳山遇险,亲口坦承:“我一生历险无数,但感觉到死亡气息最强烈的就是这一次。”

周恩来最凶险的一次遭遇(周恩来最凶险的一次遭遇)(2)

说起劳山,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位于黄海之滨的崂山。

因为那个崂山,在古代也叫做劳山,有“神仙窟宅”、“灵异之府”之称。

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劳山道士》,让那个崂山闻名遐迩,众所周知。

周总理遇险的劳山,是座落在陕西甘泉县东沟乡直罗沟(距210国道约15公里)处的黄龙山的余脉。

话说,在1937年4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和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副参谋长张云逸、参谋孔石泉、边区卫戌司令部参谋长陈友才以及西北保卫局特务队副排长陈国桥所率领的一个班战士,一共25人,乘坐着一辆大卡车到西安与国民党有关方面进行谈判。

周恩来最凶险的一次遭遇(周恩来最凶险的一次遭遇)(3)

车出了延安城,过了三十里铺,驰入劳山,在一个名叫湫燕山的小山坳里,遭遇了一群匪徒的袭击。

匪徒的袭击很迅猛,枪声大作,子弹飞射,密集如雨。

卡车的挡风玻璃被打碎,司机中弹倒在驾驶盘上,卡车两前轮的轮胎被击破,卡车动弹不得,暴露在敌人的射击范围内,成了众矢之的。

周恩来最先跳下卡车,组织大家下车还击。

但是,敌人的火力太猛了。

下车的多名战士被敌人击中。

老覃在这里重点说一下边区卫戌司令部参谋长陈友才的表现。

陈友才是湖南郴县人,他的父亲陈泽初曾是村里农民自卫军大队长,“马日事变”后,被国民党杀害在郴州东沙洲;他的叔叔陈秉武是叶挺北伐军中的一员,不幸牺牲在汉口渡江战斗中。

1928年1月,只有14岁的陈友才参加了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上了井冈山。

初上井冈山那会儿,陈友才被调到毛主席身边任警卫员,得到过毛主席的耳提面命,迅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工农红军。

长征途中,19岁的陈友才担任了红军总部侦察通信队长,他率队员在昆明公路上打伏击,干净利落地缴获了敌汽车一辆,俘虏敌军官、驾驶员各一人,还缴获了云南省十万分之一地图十份。

毛主席看到这些缴获到的地图,欣然作色,对陈友才说:“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长征到达毛儿盖的时候,周恩来患上了阿米巴痢疾,高烧多天不退,皮肤黄染,肝肿大在右下横指,病得非常严重。

周恩来最凶险的一次遭遇(周恩来最凶险的一次遭遇)(4)

陈友才被调到周恩来身边担负警卫任务,照料周恩来。

也从那时开始,陈友才一直在周恩来身边工作,多次为周恩来挡子弹,帮助周恩来化险为夷。

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后,在岷山县的一个丘陵地带行走时,国民党派飞机前来轰炸,陈友才正护卫着周恩来担架前行,他发现情况危急,赶紧让大家就地拔来一些灌木丛,用手举着,围拢在周恩来担架边,让飞机上的敌人看不清楚,躲过了一劫。

而在飞机飞过后,陈友才赶紧背起周恩来往一个小沟壑里躲。说时迟,那时快,他们刚刚躲好,飞过去的敌机又飞了回来,在刚才停放担架的地方扔下几颗炸弹,爆炸声震耳欲聋,地面飞砂走石,被炸开了一个大坑。

大家惊出一身冷汗,连叫“好险”“好险”。

1936年2月,红军东征,周恩来在绥德义和镇遭遇敌军袭击,陈友才一面为周恩来挡子弹,一面组织警卫战士反击。

在掩护周恩来时,他的脚部不幸中弹负伤。

该年年底,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陈友才作为周恩来的副官,一同前往西安商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事宜。

在西安期间,他多方维护周恩来的安全。

他甚至利用自己身材相貌酷似周恩来的特点,自觉地充当起了周恩来的替身。

周恩来最凶险的一次遭遇(周恩来最凶险的一次遭遇)(5)

这次在劳山遭遇险情,多亏他在出发前多长了一个心眼,他让周恩来穿了军装,自己戴礼帽、穿西装,踏一双锃亮的大头皮鞋。

看到敌人火力太猛,他一方面命令警卫队副队长陈国桥,班长邓庭荣,副班长王开明率战士掩护张云逸撤退;一方面命令刘久洲、陈贤仁、向三光、曹鸿都护卫周恩来向右侧树林转移,自己则站在车身一侧开枪还击,把敌人的火力吸引到自己的身边。

也正是陈友才的舍命掩护,周恩来和张云逸、孔石泉以及温太林四人隐入了山林,幸运脱险,但温太林已身受重伤,其余同来的17人,全部遇难。

其中充当周恩来替身的陈友才被敌人打成了筛子。

匪徒们从陈友才的衣袋里搜出了写有“周恩来”的亲笔名片,自以为大功告成,弹冠相庆。

他们在离去前,也不知出于什么心态,竟然用刀子在陈友才遗体上疯狂地捅20多刀,方才扬长而去。

要老覃说,这些人,真是丧尽天良。

事后经过调查,这伙匪徒是由隐蔽在延安南门口附近的敌特冯长斗所指使的,土匪头目为姬延寿、李清吾,冯长斗让他们提前埋伏在劳山,企图袭杀周恩来,阴谋破坏国共谈判。

这伙暴徒最终在1938年春被我保安机关所清除,手沾陈友才等人鲜血的凶手,全部被绳之以法。

周恩来最凶险的一次遭遇(周恩来最凶险的一次遭遇)(6)

陈友才牺牲时,只有23岁。

他身上的一条毛毯被刺穿了好几个洞,鲜血染透,至今存放于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中的周恩来的会客室里。

他和遇难烈士们的遗体则被安葬于延安宝塔山腰。

1947年蒋匪军侵占延安,他们对陈友才等人的坟墓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摧毁,使英雄的尸骨无存。

1973年6月,周恩来回到延安,准备到宝塔山给陈友才上坟,有人告诉他,陈友才的坟墓已经没有了。他不由得珠泪滚滚,伤心不已,痛苦万分地说:“我必须要给陈友才他们立个碑!”

这样,陕西省甘泉县人民政府雷厉风行,马上在当月立碑于湫燕山处。

周恩来平生珍藏有一张照片,是他和张云逸、孔石泉三人的合照,他在照片的背面写了八个字:“劳山遇险,仅存四人。”

周恩来最凶险的一次遭遇(周恩来最凶险的一次遭遇)(7)

由此可知,劳山遇险的经过让周恩来刻骨铭心,永难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