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求尽如人意(人生在勤不索何获)(1)

初见朱杰,是在他尚未开发完成的农场上。这是一个操着浓重地方口音,外表十分朴实的典型北方汉子。他站在自家修建的蒙古包前,得意的向我们讲述他的农场规划。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其貌不扬的“小人物”,却书写了一段励志的创业故事。

人生不求尽如人意(人生在勤不索何获)(2)

1995年,朱杰从甘肃省林业学校毕业,进入东大山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工作。2005年,在单位内部竞争上岗,成为九龙江林场专管苗圃的副厂长。十年扎实的基层工作经历,带给了他十分丰富的林业绿化经验。知识就是财富,彼时的朱杰已经不能满足于墨守成规的公职干部生活。于是在2011年,他申请停职创收。

万事开头难。经朋友介绍,在内蒙古阿拉善盟,朱杰接到了自己的第一笔生意——面积约7万平米的某小区绿化工程。由于经验不足、人手短缺、资金不到位等诸多原因,在工程进行的每一个阶段,他都必须亲力亲为。从绿化图纸设计、到现场施工统筹,再到苗木订购运输,每一个环节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在采访中,他告诉我们,在最艰难的三个月里,每天休息不足五小时,吃饭从来都不在正点上,经常因为资金不到位甚至没钱加油而四处奔走,这些便都是他当时的生活常态。

部分绿化工程的设计与实施,通常都是在环境恶劣的荒漠戈壁。2014年,朱总带领他的工程队进驻内蒙古阿拉善盟的某一金矿进行绿化施工。方圆50公里寸草不生,风吹石头跑,低头不见草是这里当年最真实的生活写照。连生活用水都十分匮乏的荒漠戈壁,朱总与他的工程队依然克服了生活和技术上的种种困难,栽种树苗2000棵,数目存活率达到85%,为干涸的隔壁,增添了一抹绿色。

然而,对乐于奋斗的人来说,奋斗不是憾事,而是乐事。在捞到自己的第一桶金后,他并没有停止自己的创收脚步,而是将生意遍布在了整个阿拉善盟。在2011年至2014年间,朱杰带领着他的工程队累计完成合同工程总量近3000万元,完成其创收最初的资本积累。工程队也从起初的几个人发展壮大到如今的二十多人。同时,在他的引领与带动下,妻子也于2013年申请注册成立了张掖市方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他一起走上了创业之路。2015年4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放宽了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创业的条件。朱杰抓住机遇,正式申请停职创业。

他先小试牛刀,在张掖滨河新区承包完成了200亩园林绿化工程。尝到甜头的他,同年7月,又与甘州区甘浚镇高家庄村村委会签订了一份1000亩的土地租赁合同,准备将其开发,自此正式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农场从今年7月正式开始开发,截至目前土地已经全部开垦完毕,共计拉用土方23万方,总计投资450万元,已建成一个占地约8900平方米的鱼池和一个占地约4800平方米的养殖场,苜蓿种植也已全部完成,农场规模已初具雏形。在被问及农场未来的发展趋势时,朱总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的农场不仅仅是一个集种草、养畜、育苗为一体的综合性农场,也是一个智能化的农场。未来,他将投入大笔资金实现养殖、种植智能化;饲喂、灌溉自动化;监控录像全园覆盖,并建立起一个农场资源的循环利用系统,最大程度的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效率。同时,根据目前张掖市的城市园林绿化现状。他还打算引进日本樱花、丝棉木、合欢等城市园林树苗和高档花卉,填补张掖市城市苗木绿化的空白。谈及近期的目标,他说:等到明年开春,要在鱼池里投放草鱼、鲤鱼、莲花白的鱼苗。牲畜分期饲养,一期先饲养500只羊和100头牛,到那时候,他的农场就可以正式运营了!

人生不求尽如人意(人生在勤不索何获)(3)

人生不求尽如人意(人生在勤不索何获)(4)

人生不求尽如人意(人生在勤不索何获)(5)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放弃稳定的工薪工作,走上一条并不平坦的创业之路,朱杰身上彰显出来的正是一种不安于现状的奋斗精神。目前,他正在积极联系种植航天小麦事宜,这种小麦生产成本高,对土壤以及硬件设施都有十分高的要求,较高的种植成本自然也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采访结束,感触颇深,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创业路上奋力奔跑,永不停息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