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就盘持来分,通常有三种类型:

  持珠。用手掐捻或持念的佛珠,多用来计念诵佛号或法咒的数目。

  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俗称手串,以十八颗子珠最为普遍,多以名贵材质或颜色亮丽者制成。

挂珠。通常是指一百零八粒可以挂在颈项上的念珠,多采用水晶、玛瑙、翡翠、珊瑚、蜜蜡、绿松石等珍贵材料制成,珠粒直径1厘米左右,应色泽匀净、温润细腻、光洁晶莹。

念珠分多少颗一串(细说念珠的类型与颗数含义)(1)

  使用挂珠很有讲究,通常出家人中,只有住持、长老、法会主持者及当家师才能挂珠子;或者出家受戒十年以上的师父才可挂珠子。出家人把佛珠挂在衣服外面,俗家弟子出于尊重,应把佛珠挂在衣服里面。挂珠的须子,主持大和尚须子挂在背后,称为拖珠;当家师须子挂在右边;知客须子挂在左边。念珠挂在颈上为一圈;如果手上拿着一定要是两圈;如放在台案上,一定要围成三圈,如此才合规矩。

应该说,念珠并非佛家首创,流行于古印度公元前七世纪的婆罗门教在佛教之前就开始使用念珠,同样用以诵经时摄心、记数。历史上,据说佛教比丘大约在2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念珠,当时珠子为三十粒,黑白相间,用以记时日。之后,传统形制的佛教念珠为一百零八颗尺寸一致的珠粒制成,用三股或九股捻线穿制,“三”象征着“三宝”--佛、法、僧,“九”则象征着金刚持和八大菩萨。

念珠分多少颗一串(细说念珠的类型与颗数含义)(2)

  捻线归结在末端的尾珠被称为“大师珠”,其他珠子尺寸应大小一致,象征着修行者心境平和、万物万念平等。

  而一百零八是佛教中神圣的数字,代表了佛法解释的一百零八种世间法,也与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的一百零八个化身相符,还有一种说法是人世百八烦恼障。此外,作为十二和九的乘积,象征着十二宫中的九曜;作为二十七和四的乘积,代表月亮每月经过黄道的二十七个位置,即二十七个星座各自在月亮上的四个住所;还象征着人每“日”十二个小时呼吸一万零八百次,等等。形制上,会在第二十七、五十四、八十一颗珠粒的位置放置一颗材质、颜色不同的珠子,与“大师珠”将整串念珠分为四份。

在“大师珠”左右各十七颗珠子后加一个带穗的计数绳,绳上各串有十个金属小环,其材质可为金、银或青铜,用法类似于算盘,一个用以计诵念的个位数,末端坠有金刚杵,代表“方法”;一个计诵念的十位数,末端坠着金刚铃,代表“智慧”。

念珠分多少颗一串(细说念珠的类型与颗数含义)(3)

“十”这个数目在佛法中多有出现,代表着佛教的“十波罗蜜”,即施、戒、忍、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大师珠”其上若再加一颗锥形珠,两珠分别象征着佛法认知空性的智慧和空性本身;若加一颗圆珠、一颗锥形珠,三颗珠子叠垒后形似菩提塔,则象征“三宝”和佛咒。

  其不同的数目、形制和材料都具有不同的所谓修道的助缘。佛经有述:“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相信玩友们通过持珠,可以调和心性,远离妄念,消磨戾气;同时,既然喜好念珠,应不要过分追求外相才好,以修养心性为上,忌犯“贪、嗔、痴”三戒,<金刚经》有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观珠如观己,随心随缘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