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对牡丹花的认知来自于周敦颐的《爱莲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随着对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发现牡丹不仅仅是富贵的的象征。牡丹最初的价值用于医学,随着后代文人阶层的兴起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牡丹的欣赏价值浮出水面。

随后,牡丹的更多价值被挖掘出来,它与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丝丝牵连。在艺术领域,画家专门从事牡丹花外形特征的研究,文人也时常将牡丹作为抒情对象;在科学领域,展开了对牡丹花的培育研究;在精神领域,牡丹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它所代表的精神含义极其广泛。从一定程度来说,牡丹文化的发展状态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风貌。

古时候的文人们常常拿牡丹与其他花草进行比较,或是赞美、或是批评。尤其是在唐朝,文化思想极其浓厚的时代背景下,牡丹更是被无数名人用作诗词的素材。在历史的考证中,我们也发现,唐朝的诗人对牡丹的咏颂最多,宋代次之。唐朝有很多的权贵之士钟爱牡丹,“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这一诗句便是对这种现象的揭示。宋朝开始,牡丹文化的传播开始向平民阶层转移,自此牡丹文化的发展愈加繁荣。

牡丹四大名品之首(天下更无花胜此)(1)

一、了解牡丹文化,首先得知道它的发展历史

据说,在神农尝百草的时候,牡丹的药用功效就已经被发掘。但是关于这一说法的考证资料太少,所以尚不能明确。最早有关牡丹的记载便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经》了,“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这是一首诗歌,歌中的“芍药”便是牡丹。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牡丹的关注度不高,它主要是作为一种普通花草而存在。

到了秦汉,医学水平的发达,使得人们对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花草都做了研究。牡丹的药用性质便被发现。东汉时期就已经发现牡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并且也有相应的处方。在秦汉时候,牡丹的更多药用价值被写入《神农本草经》中。随之,它的价值更多是用于药用,人们对牡丹花的关注度也逐渐提高。

据记载,在东晋,著名画家、诗人顾恺之将牡丹的形象描绘于画之中。鉴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局势,文人阶级兴起了一股隐逸之风,他们对生活之中的事物投入的注意力增多。牡丹色彩鲜艳、品种繁多,素有美艳的外表,自然招来了无数的目光。先有顾恺之的牡丹画,后有南北朝时期杨子华的牡丹画,牡丹在艺术领域的发展取得了进展。有了大师的宣传,牡丹逐渐进入更多人的视野,牡丹文化在这个时候有了起步。

牡丹四大名品之首(天下更无花胜此)(2)

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完成新的大一统局面,鉴于国家存在的时间不是很长久,这时的牡丹文化取得一定的成就。牡丹独有的特色吸引了皇亲贵族的目光,据说,隋炀帝时期,有专门的的西苑种植牡丹花。《隋志素问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由此可见,牡丹花的规模巨大,它已经成为节气日期间,人们观赏的对象。据记载,也是在隋朝时期,牡丹进入了皇家园林,开始了人工培植之路。

要说牡丹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当属于唐宋了。单单从历来文人对牡丹花的描写这一块来看,唐朝诗人最多,其次便是宋朝。在这个时期,牡丹更多的性质被挖掘,它有了自己代言的精神含义。得益于前朝的经验,人工培植的技术提高、规模增大。不仅在文化领域,牡丹独领风骚。在经济方面,也有一定建树。从某种程度上讲,牡丹算得上是唐朝的国花。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就足以体现牡丹的地位之高。

从上至下,无人不感叹牡丹花之美,更是先后有武则天、杨贵妃将牡丹作为自己的命格之花。牡丹在这个时期主要代表着“富贵”的含义,这和鼎盛时期的唐朝相得益彰。在外交方面,牡丹也成为必备的经济作物,被先后传播到波斯、荷兰等国家,这足以说明牡丹在这个时期的发展水平相当高。

唐之后,宋代的牡丹文化依旧很繁华。北宋洛阳城,又是一个新的牡丹城,还有专门的《洛阳牡丹记》来描述洛阳的牡丹盛景。这个时期的牡丹已经不单单是皇亲贵族的钟爱之物了,它开始从深墙内院走向寻常百姓家宅。牡丹文化也扩延到了瓷器、织绣、雕塑、宗教等领域,牡丹文化也是大大地超越了前代。随着宋国家的没落,文人们对牡丹的赞赏开始转变成批判的画风。表面是在批评牡丹的妖娆、世俗,实则是对社会萎靡、奢侈之风的批判,周敦颐的《爱莲说》便是这一时期社会状态的写照,“醉翁之意不在酒”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宋之后,牡丹文化还是逐步稳定地发展。

牡丹四大名品之首(天下更无花胜此)(3)

到了元朝之后,牡丹文化的发展炉火出清。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从宋开始的牡丹文化就已经走出了深宫大院,到了民间的牡丹文化自然社会气息更重,人们对它赋予的精神意义更多。它从最初的“富贵之花”成为了“和平”、“健康”、“幸福”的象征。再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习俗的改变,牡丹的文化意义不局限于欣赏价值了,牡丹很好地与传统绘画、传统诗词、传统建筑、传统节日等结合起来。这也是牡丹文化全方位发展的标志,到了后期,这种发展趋势也一直存在。

二、世人如此钟爱牡丹,那么它有什么样的特质呢?

首先牡丹的品种多样、颜色各异,具有极其浓厚的美学价值。见过牡丹的人,都该知道牡丹的具体形态吧!“雍容华贵”这四个字是对牡丹形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词语了。牡丹的花瓣很多,大大小小的花瓣参差不齐形成不同的形态,从花骨朵的形态到它绽开的时间里,就像婴儿从妈妈的肚子里出生那一刻到成年。绽开之后,牡丹依旧会散发无穷的魅力,吸引世人的目光,刚成年的人也是一样,会慢慢成熟直到凋谢的那一刻。人们观赏的不仅是牡丹外在的形象,还有它潜在的品质。牡丹的生长变化就像人的一生,很多人在观赏牡丹的美的时刻,多少会想到自己的人生,这也是文人喜爱拿牡丹作诗的原因之一。如果说,皇亲贵族喜爱牡丹,主要是欣赏它的外在,那么文人更多在意的是它内在的品质。

牡丹四大名品之首(天下更无花胜此)(4)

其次,牡丹素来被称为“花中之王”,具有典型的精神意义。要说起牡丹的精神意义,就不得不离开“富贵”一词。其实,也不尽然,牡丹还具有一定的乡土气息。在古代,有些城市的风土环境适宜牡丹的生长,这些地区以种植牡丹为业。特别是对居于洛阳、菏泽、亳州等地的文人来说,牡丹是他们思乡之情的重要寄托。而且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牡丹被赋予的精神含义还包括“执着追求”、“幸福美满”、“健康长乐”、“繁荣昌盛”、“和平安定”。因此仅仅将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是不正确的,我们还应该从更长久的历史、更广泛的领域去定义它的精神意义。

接着就是牡丹文化的兼容性了,在各个领域中,它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牡丹不仅具有典型的精神意义,它在文化领域也具有相当大的价值。首先就是牡丹与传统绘画的结合。我们可以了解到,牡丹文化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和绘画艺术结合了。在唐宋时期,牡丹文化和古代绘画艺术的结合进一步得到发展,到了元明时期,这种结合更是密不可分。山水画、植物绘画中多少都会看到牡丹的影子。再来,就是牡丹和传统建筑的联系,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划分更细,建筑中就包括雕刻艺术和文物继承。牡丹作为“花中之王”,自然吸引了雕刻家们的注意力。在很多古代文物中 ,我们会发现,牡丹是花卉雕刻的典型代表。总之,牡丹涉及到的文化领域广泛,还专有以牡丹为主题而举办的花展、画展、书展等。

最后,总结一下牡丹与传统诗词文化的联系。在经典的文人诗词中,因为牡丹无数名篇佳作流传于世!唐代裴潾这样说牡丹:“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李白笔下的牡丹亦是如此:“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更有白居易说:“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牡丹之貌美是美,但我们还应该理性观赏。因此到了宋代,文人笔下的牡丹便是:“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这样说来,观花还需要“雨露均沾”。当然,宋代亦不缺少赞扬牡丹的诗作“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欧阳修这句诗表明洛阳城的牡丹花很是接地气,便宜还能创造奇观。到了元明清,牡丹在诗词领域的贡献要少一些了,但是在其它领域的价值增多。牡丹在诗词领域的价值仍然存在,直到现代也有人借用牡丹来说事:“逐出西京贬洛阳,心高丽质压群芳。铲根焦骨荒唐事,引惹诗人说武皇。”总而言之,得益于文人们对牡丹的特殊情感,使得牡丹在古代诗词领域的文化成就地位非常高。文人们前前后后借用牡丹之名抒忠义之言,不仅使得牡丹文化得到发展,还促进了古代诗词文化的繁荣。

牡丹四大名品之首(天下更无花胜此)(5)

三、牡丹文化博大精深,于当今社会而言,有那些历史意义?

牡丹文化是古代花卉文化的典型代表,它的发展从古代延续至今,深深地印下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烙印。透过牡丹文化,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每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发展状态。尤其是盛唐时期的牡丹文化充分展现了那个时期的人文思想、对外交流形式以及人们生活现状。牡丹文化对于我们考究历史也有一定的作用,通过牡丹绘画、牡丹雕刻等,我们可以大致推算出当属朝代的工艺发展水平和人文追求。因此,从历史考证的角度来看牡丹文化,他的意义非凡。

牡丹文化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精神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代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成形。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勤劳、质朴的民族。经历数个朝代的更替,发展至今,形成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牡丹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兼容性,面对思想领域的各种碰撞,总是能展现其最包容的一面。就好比,我们今日的民族现状,面对56个民族,我们依然能够和睦相处,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种思想或多或少受到牡丹文化中对“和平”、“富贵”、“朴实”等追求的影响。简单来说,牡丹文化是我们今日民族风貌、民族精神、民族特质、民族个性的具体体现。

最后,牡丹文化是中古古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体。它涉及到的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给当今社会留下了珍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物质方面来讲,传统的牡丹工艺品不仅在古代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当代亦是如此。牡丹雕花、牡丹折扇、牡丹绘画、牡丹刺绣、关于牡丹的诗词歌赋等在当代仍然流行。

牡丹四大名品之首(天下更无花胜此)(6)

从精神领域来看,这些工艺品受到大众的喜爱,自然具有陶冶情操的功效了。还有历史传承下来的牡丹文化节、画展、花展等活动的举办增添了人们生活的趣味性。从物质和精神这两大角度来看,古代的牡丹文化意义重大,一方面丰富了当代人的生活,另一方面提到了人们的精神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