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武大郎,他的命运人们一直报以同情和唏嘘的态度!

觉得这个人很可怜,人长得丑,娶了一个漂亮老婆,又被人毒杀了,死状凄惨!因此,人们报以同情和唏嘘不已。

岂不知,正如俗语说得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随着我们阅读的深入,我们发现事情并不简单,武大郎得到潘金莲,过错并不在武大郎,也不在潘金莲,说的有格局些,是那个吃人的封建社会!具体就是张大户的自私。

金瓶梅记载武大郎被毒死是哪一天(金瓶梅人物志之武大郎)(1)

书里这样写道:自有了这几件病后,主家婆颇知其事,与大户嚷骂了数日,将金莲百般苦打。大户知道不容,却赌气倒赔了房奁,要寻嫁得一个相应的人家。大户家下人都说武大忠厚,见无妻小,又住着宅内房儿,堪可与他。这大户早晚还要看觑此女,因此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为妻。这武大自从娶了金莲,大户甚是看顾他。若武大没本钱做炊饼,大户私与他银两。武大若挑担儿出去,大户候无人,便踅入房中与金莲厮会。武大虽一时撞见,原是他的行货,不敢声言。

看看,这就是潘金莲的遭遇,被男主人蹂躏不说还要被女主人百般苦打,这是什么社会和制度?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丫鬟仆妇作为主人的私有财产,可以随便买卖赠送,只要不被打死官府是不管的!这是民间,等到了大名府梁中书那样的级别,打死一个丫鬟跟撵死一个臭虫没什么两样!这就是当时的社会。

从这件事我们看到了男人的自私,张大户由于惹不起自己的老婆,把潘金莲倒赔了妆奁嫁给武大,目的是早晚看顾此女。武大郎呢?也很知趣,虽一时撞见,原是他的行货,不敢声言。两个男人倒是心期言表,可苦了潘金莲,一个如花似玉的大闺女,被两个臭男人颠来倒去!一个男人六十多岁,鼻涕涟涟,行将就木;一个男人三寸丁谷树皮,邋遢猥琐!难怪潘金莲慨叹命运的不公:奴哪世造的孽来?

实话实说,这个过程与武大郎无关!问题是:别人给你难道就是你的?这可不是一个物件,也不是一个牲口,给你了就是你的。这可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有思想,有性格,难道你就不该问一问她愿不愿意跟你?

武大郎从来没有问过,可能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在他心里,给我的就是我的,除了张大户之外,任何人都碰不得,不然我就跟你拼命!事实他也是这么做的,足见这是一个自私的男人!

金瓶梅记载武大郎被毒死是哪一天(金瓶梅人物志之武大郎)(2)

这也从侧面放映了当时的妇女,根本就没有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主流是男尊女卑,严重的根本就不拿女人当人!就比如武大郎,他根本不会考虑潘金莲的感受。那么从潘金莲的角度,你又凭的是啥?何况潘金莲性格刚强,这方面的反弹恐怕更强烈,潘金莲错了吗?

有人会说:潘金莲在武大郎面前一手遮天!问题是:潘金莲能顺利离开武大郎吗?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武大郎不发话,潘金莲永远也离不开,这才是男尊女卑的实质。

对于潘金莲来说,他是一个自私的丈夫,如果潘金莲认为他是自己丈夫的话。对女儿来说,他又是一个冷漠的父亲。由于对武大郎的憎恨,潘金莲把一腔怒火全部都发泄到了他的女儿身上,以至于他的女儿迎儿都有点神经错乱了。他就曾对郓哥说:“兄弟,我实不瞒你说,我这婆娘每日去王婆家里做衣服,做鞋脚,归来便脸红。我先妻丢下个女孩儿,朝打暮骂,不与饭吃,这两日有些精神错乱,见了我,不做欢喜。我自也有些疑忌在心里,这话正是了。我如今寄了担儿,便去捉奸如何?”

看看这些话,为了自己的私欲,女儿有些神经错乱了都不上心,足见对女儿的冷漠。上面的对话显示,武大郎还是一个糊涂的男人,听到潘金莲偷情就要去捉奸,简直无脑。去捉奸,就是把矛盾激化,大家都没有退路,最后只能鱼死网破,只能说这又是一个不讲策略又无脑的男人!

弟弟武松临走时说的话他全忘了,弟弟一再叮嘱:谁欺负你也不要计较,回来我自去理论!关键时刻,他全忘了。同时也忘了自己三寸丁的身高能解决什么问题?矛盾激化的结果,他被踢伤,此为无知!伤病不起,最不应该是面对一群饿狼,再拿弟弟武松去威胁别人:“你做的勾当,我亲手捉着你奸,你倒挑拨奸夫踢了我心。至今求生不生,求死不死,你们却自去快活。我死自不妨,和你们争执不得了。我兄弟武二,你须知他性格,倘或早晚归来,他肯干休?你若肯可怜我,早早扶得我好了,他归来时,我都不提起。你若不看顾我时,待他归来,却和你们说话。”可以想见潘金莲西门庆等人听到这话的反应,只有杀人灭口了。我认为这几句话促进了武大郎的被毒杀!此为不识时务。

别人给你的,就认为是自己的,你考虑过潘金莲的感受吗?那可是一个大活人!量女配夫,同样,也要量夫配女,为什么讲究门当户对,这是从经济上考虑。容貌年龄是不是也在其中,起码应该彼此差不多。别人给的就据为己有,哪怕是一个大活人?此为贪婪!

像武大郎,三寸丁谷树皮,猥琐邋遢,这样的形象能够配得上潘金莲吗?武大郎恐怕也考虑不到这些。就像潘金莲对武松说的,第二回《俏潘娘帘下勾情》:那妇人一径将酥胸微露,云鬟半軃,脸上堆下笑来,说道:“我听得人说,叔叔在县前街上养着个唱的,有这话么?”武松道:“嫂嫂休听别人胡说,我武二从来不是这等人。”妇人道:“我不信!只怕叔叔口头不似心头。”武松道:“嫂嫂不信时,只问哥哥就是了。”妇人道:“啊呀,你休说他,那里晓得甚么?如在醉生梦死一般!他若知道时,不卖炊饼了。叔叔且请杯。”

这一段对话说明两个问题:一,醉生梦死,也就是终日吃酒,前面也提到过;二,不解风情,这样的男人根本不懂女人!终日吃酒,又不懂女人,这样的男人还希望女人一心一意忠心耿耿,是不是强人所难?再遇到武松之前,潘金莲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别人安排的,也就是所有的一切都违背了她的意志!包括所谓的嫁给武大郎,从这个角度,武大郎与潘金莲相比,谁是无赖?或者,谁更无赖?

如此分析下来,武大郎是个什么形象?外表三寸丁谷树皮,人物猥琐,形象邋遢!内在也不美好:自私、冷漠、糊涂、无脑、无知、无赖、贪婪、不识时务、醉生梦死、不懂女人,这样一个人物怎么能够配得上潘金莲?凭啥?难道潘金莲天生就该被蹂躏吗?所以说,两人的相遇,往大了说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往中了说是那个暗无天日的社会,往小了说就是人性的贪婪!这其中潘金莲是无辜的,因为一切都不是她决定的,这话没毛病吧!

但是有一点,矛盾异常尖锐,不可能调和!首先武大郎不会放手,以潘金莲的刚强一定要挣脱,这个矛盾怎么化解?只能是破釜沉舟、鱼死网破!武大郎死了,这里面他自己要负多大的责任呢?起码百分之五十,我认为!

金瓶梅记载武大郎被毒死是哪一天(金瓶梅人物志之武大郎)(3)

当然,武大郎罪不至死!问题是:他不死,潘金莲的出路在哪里?她的幸福凭啥要被你武大郎掌握?世人都觉得武大郎可怜,有几个人考虑潘金莲是否可怜?潘金莲的可怜并不可恨,因为遇到武松之前她的命运从来没有被自己掌握!武大郎则是可怜之人还有可恨之处!

我这里绝没有为潘金莲翻案的意图,只是就事论事!潘金莲的可恶也是一搜一箩筐,我这里只是相对于武大郎来说的!

而且,武大郎的可恨之处不胜枚举!就问你一句:如果放手,出一纸休书,你会死吗?不要说我们臆测,潘金莲曾经向武大郎要过休书!武大郎的反应是:哪里敢再开口!没有休书,就离不开他,对于休书,我认为潘金莲已经绝望了。也可以这样说,对于休书,武大郎根本就没考虑过,哪怕死也不会出。事实也是如此,至死都没有吐一点口风!因此,对于武大郎的死,我们唏嘘可以,毕竟是一条生命,至于同情,大可不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