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了ok镜四天后左右眼视力不一样(怎么另一只眼睛视力也下降了)(1)

上周出门诊,碰到有个单眼配戴OK镜的案例,还挺有意思的,分享给大家。

这个孩子今年15岁,右眼配戴OK镜3个月,复查右眼视力、角膜塑形以及角膜状况都非常好。

但是左眼视力出现了明显下降,第一次就诊时左眼勉强可以看1.0,但现在只能看0.4,家长很受打击,有点接受不了。

于是问了我一个问题:是不是因为右眼戴了OK镜,才导致左眼视力下降这么多?

我当下都有点没反应过来,毕竟左眼视力下降,跟右眼戴OK镜能车上什么关系。但是后来一想,家长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也可以理解。

毕竟事情发生的时间上存在相关,但从本质上来说,其实关系不大。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孩子的情况

8月份就诊时,接诊医生不是我,于是我翻看了病例。

当时这个孩子是:右眼近视275度,散光175度;左眼没有近视,就是散光225度。视力是右眼0.2,左眼勉强看1.0。

从度数来看,这个孩子双眼散光都挺大的,应该是从小就有,但是一直没得到矫正。所以我推测他平常很可能会通过辅助动作,比如眯眼来帮助看得更清楚,并且大脑逐渐适应了并不是最清晰的图像,因此裸眼视力还可以。

随后右眼又开始近视,估计有2年了,然后实在看不清了,才过来检查。

由于目前双眼近视度数相差较大,左眼裸眼视力又还可以,最终选择了右眼验配OK镜,以矫正视力和控制近视度数增长,左眼先观察。

如果是我,也是采取这个方案。不过我会跟家长专门再交代一下左眼的情况,建议把左眼的散光进行矫正,并且告知目前的屈光状况并不是最优的,有可能过段时间左眼也会近视。

这样大家都有个心理预期,等左眼视力下降后都好接受点。

那现在左眼到底是怎么了呢?

其实就是近视了。电脑验光结果显示近视100度,散光225度。

另一只眼睛也近视了

虽然我们两只眼睛是一起发育的,但很多时候并不是完全同步的。比如近视的时间可能有先后,双眼近视的度数有不同。

可是3个月的时间,近视会发展100度吗?这个速度确实超乎寻常,所以我又给他查了眼轴,只涨了一点点,所以这个孩子可能更多的是调节疲劳。

但是临床上,确实有不少孩子,是另一只眼睛真的又近视了。

像有些家长对孩子视力比较关注,所以在一只眼睛视力出现下降时就能及时的带到医院来做检查,并且果断给验配了OK镜。随后在定期复查中,也就能及时发现另一只眼睛的视力变化情况。

我们来看两个案例。

案例1.

9岁小男孩,2020年8月就诊,当时右眼视力1.0;左眼近视125度,散光100度,验配了OK镜。

通过下面的眼轴检查,我们不难发现,经过1年的时间,左眼眼轴控制的非常好,右眼的眼轴出现的明显增长。

戴了ok镜四天后左右眼视力不一样(怎么另一只眼睛视力也下降了)(2)

对应度数就是,左眼没有变化,而右眼从最初的近视25度,发展成100度。

因为每次复查都会跟家长做充分的沟通,所以家长也表示理解,随后给右眼也配了OK镜。

案例2.

8岁半小男孩,2020年11月就诊,当时右眼近视225度,散光50度;左眼没问题。

半年复查发现,右眼眼轴控制的非常好,但是左眼出现了明显的增长。随后也给左眼验配了OK镜。

戴了ok镜四天后左右眼视力不一样(怎么另一只眼睛视力也下降了)(3)

近视的孩子,通常都存在导致近视的因素。比如遗传背景,从小户外活动少,近距离用眼多等等。

当这些危险因素依然存在,虽然开始表现为单眼近视,但另外那只眼睛随后也可能会近视的。

为什么会在单眼配戴OK镜后,感觉另一只眼睛好像视力下降更快呢?

我觉得两个方面吧:

1)你有一只眼睛的清晰视力作对比,所以另一只眼睛的视力出现下降,就能明显被察觉到,大脑也不太愿意再去适应这个模糊的图像。

2)验配OK镜后要做定期复查,所以一旦出现视力下降,很容易会被发现。

裸眼视力可能存在虚高

开头提到的那个孩子,3个月近视度数涨的并不多,视力却从1.0下降到0.4,视力会下降这么快吗?

其实这个是可能的,但主要原因可能是之前的裸眼视力存在虚高。

不少人都会弄混视力和近视,其实这是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有一定对应关系,通常近视度数越高,视力相对越差,但又不绝对。

就有点类似体重和胖的关系。

同样的体重,到底算不算胖,其实我们还得看身高,看性别,看体脂等。

视力也是一样。同样近视300度的人,平常不戴眼镜的人去查裸眼视力通常会比戴眼镜的好。

但其实裸眼视力不代表什么,有度数配镜矫正就好。所以眼科医生通常都看矫正视力,这个才能判断你眼睛的功能。

不过平常大家说的视力,多指裸眼视力,也就是没有配戴眼镜等矫正时查的视力。

视力可以说是眼科最常见的检查了,是诊断和评估疗效的重要依据。

但视力其实是一项很主观的检查,与生理、精神状态有一定关系,还受环境因素影响,因此很容易出现波动。

而且不少人在查视力的时候,还会采用一些辅助动作来帮助更好的辨识视标,比如眯眼、皱眉、抬头等,以产生针孔效应来提高视力。

我还见过背视力表的小朋友。尤其是一只眼睛视力好的孩子,会先查好眼,然后迅速的把视力表背下来,等再查另一只眼的时候,连背带猜。

但这种虚高的裸眼视力,由于它只是一种表现视力,通常是不稳定的。

比如我们开头说的这个孩子,他的左眼散光225度,所以查裸眼视力,勉强能看1.0,但很可能采用了眯眼等辅助动作。

这个时候,更有经验的护士,就会提醒被检查者,不要眯眼抬头去看,或者控制好视力检查的时间,不让其反复辨认视标,相对就能查出更准确的视力。

而且,我还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情况。

门诊经常会有近视两三百度的小朋友,跟我说自己的视力就是最近1-2个月才下降的。但其实你仔细追问,就会发现近视开始的时间早很多。

这就有点类似温水煮青蛙,视力在逐渐缓慢下降的过程中,开始时依靠代偿能力,还能维持虚假的高视力。

但可能确实存在一个临界点,比如随着视疲劳不断加重,依靠眯眼等辅助动作也能难维持虚高的裸眼视力时,就可能表现为明显的视力下降。

所以家长们要定期带孩子去检查视力和度数情况,避免被孩子说「看得清」误导,毕竟近视度数一旦发展就不可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