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孔子在古代有个响当当的称号,那就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在古代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在古代,受世人,尤其是读书人的敬仰。连后来的皇帝,都需要敬其三分。

我们也都记得,孔子自从近代开始,就不断的受到各种批判。为了推翻旧势力,而他作为一个旧势力的代表,也必定需要被推翻。

而到了今天,当年那个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之一的封建主义已经不复存在了,如今复兴传统文化的思潮又已然兴起,那么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孔子还称得上那么高的评价吗? 能够被称为“万世师表”吗?他的面孔会有更新吗?现在能不能对他有所新的评价呢?

一.诲人不倦

如果稍微了解一下孔子,不难发现,孔子其实是个好的老师。不仅自己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而且还收子弟讲学,讲自己对学习的见解,分享给弟子们。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把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的意义 教师节回眸孔子还称得上(1)

论语,儒家重要典籍

孔子对对待教育的态度也足够的认真,子曰:“吾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哪怕放到现在来看,孔子的这番态度也是很不易的。放到古代,那就是更难得可贵的。一个人若有好的东西,在古代那种贫乏的时代里,怎会孜孜不倦的教给别人呢? 足见孔子的胸怀宽广。

孔子在态度上的足够,也是能从其教学方法上看出来的。他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如果不是其日夜苦心钻研,怎会能想出这等教学方法呢? 如果不是一日复一日的教学实践,怎会总结出来呢?

二. 尊师

孔子不仅仅是让弟子们向自己请教,向自己学习。也鼓励弟子向他人学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不仅仅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更知道向谁学习的重要性。对有良好品性的人,就要多学习他的长处。对有不好品性的人,就要多检视自己。

把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的意义 教师节回眸孔子还称得上(2)

孔子像

这点也很重要。人生活在社会中,没有人是完美的,总会有不足的地方,而自身不足的地方,很可能会影响自己的一生,那如果发现呢?当然是从不同的人身上去发现。只有发现了他人的长处,若是自身比其不足,那么向其学习,自身必然在这方面能有所改进。自身也能逐渐的完善起来。可见,孔子不仅是个好的老师。也是为通透人本身的教育家。

三.教之,有教无类

这点实际上最为重要。前面的最多只不过是证明了孔子是个好老师,好教育家。而正因这点,孔子的影响足以贯穿古今。

“有教无类”,指的是孔子收学生,无论地位高低贵贱。实际上孔子特别欣赏的弟子,颜回,就出身贫寒。在那个看重血统贵族身份地位的年代,孔子能这么做,不能说不伟大。

“教之”,指的是《论语》里记载,当初孔子在到卫国之时,看到百姓很多,很高兴其中的弟子问百姓多了之后能干什么?孔子说使他们富有。弟子又问富有了然后呢?孔子说:“教之。”也就是说让他们接受教育的意思。

这里能看出,作为一个贵族出身,且当过一国官员的孔子,其理想,并不仅仅是自己开私学授课,而是想让所有的百姓平民最终都能接受教育。有受教育的权利。

这就是孔子最伟大的地方了。本身之前都是只有贵族能接受教育,自己也只不过是开办私学而已。但其能想到让所有百姓受教育,这和当今的义务教育有何差别呢?(当然还是有些差别的,但一个两千年前的人能想出能有这样的想法,古今唯一吧)

不仅仅是理念先进,实际上孔子的这方面理论在历史上是起到过作用的。当初举世闻名的“科举制”,就是孔子的想法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科举制”创立之前,中华刚刚经历了百年的磨难,魏晋南北朝,世家大族,门阀垄断一切,包括教育,只图享乐,不图复兴统一大计。而寒门被欺压无法出头。遂使中华蒙难,征战不休,人民总是生活困苦。而“科举制”之后,中国迎来了一个伟大的朝代–唐朝。唐朝的伟大,与科举制的完善是离不开的。

综上所述,孔子是称得上,“至圣先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