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党章规定和中央统一部署,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了2287名党的十九大代表。他们将带着全党嘱托,肩负神圣使命,光荣地出席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九大代表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具有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他们中很多是来自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党员。

今天起我们将陆续介绍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代表的先进模范事迹,以学习和弘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范。

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其中的四位,他们是不断创新研发国产好“心脏”的王恩东,36年守望麦田培育小麦良种的茹振钢,愿为祖国擎北斗的王飞雪,以及开启大型乙烯压缩机国产化历程的工程师姜妍。

十九大代表图集(十九大代表风采)(1)

王恩东在介绍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情况(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王恩东(前左一)和同事在做实验(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2008年,在我国只能自主生产4路高端容错系统的时候,王恩东的团队挑战的是32路。为了攻克这个计算机领域公认的世界难题,400多位研发人员用了4年的时间。

现在,国产高端容错计算机在金融、交通等12大关键行业实现了成功应用,每年可为国家节约信息化成本200多亿元。

从事服务器研究近30年,王恩东始终不忘初心,不断创新,不断前行。他带领团队先后攻克高端容错计算机、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等前沿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带领我国服务器系统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为我国计算机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做出突出贡献。

另一位十九大代表茹振钢则用36年的时光守望麦田育良种。

十九大代表图集(十九大代表风采)(2)

在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茹振钢在人工气候实验室查看小麦长势(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1958年出生的茹振钢,对儿时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吃不饱饭。高考时,茹振钢特意报考了农学专业。1981年,刚刚工作不久,茹振钢发现当时黄淮地区存在棉花和小麦不能轮种的难题,经过5年育种试验,成功育成晚播早熟品种“百农62”,解决了轮种的难题。

十九大代表图集(十九大代表风采)(3)

在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茹振钢(左二)带领团队在实验室中忙碌(9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大鹏 摄

良种选育是单调、枯燥而且周期长、效率低的工作,茹振钢一干就是36年。从2005年到2017年,茹振钢的团队先后培育了“百农418”、“BNS型杂交小麦”等多个优质品种。今年,茹振钢和他的团队又成功培育出BNS型二系杂交小麦,填补了世界杂交小麦的空白,亩产最高达898公斤。

十九大代表图集(十九大代表风采)(4)

资料图:王飞雪(左一)带领团队先后攻克关键技术近200项

卫星导航系统,历来是世界科技竞争的重要领域。中国“北斗”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坐标”。在“北斗”问天的征程上,每一步艰难与探索,都与一个名字密不可分,他就是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飞雪。

1995年,研制中的北斗导航系统建设遇到信号快速捕获瓶颈问题。得知此事后,还在读博的王飞雪和2名同学大胆创新,提出“全数字化快速捕获信号与接收技术方案”。

3年后,在北京星地对接现场,当信号捕捉成功那一刻,在场专家们都不敢相信,十几年未能突破的瓶颈技术,竟被几个年轻人仅用3年时间完美破解。

2007年4月,北斗二号第一颗卫星进入某一区域后,受复杂电磁信号干扰与地面失去联系。王飞雪当场立下军令状,3个月内拿出“抗体”。他和团队玩命般与时间赛跑,吃住都在实验室。不到3个月,难题破解,北斗卫星抗干扰能力提升了1000倍。

2013年,书记视察国防科大期间,王飞雪讲解了北斗科研成果。当关切地问:“核心技术是不是掌握在我们手里?”王飞雪自豪地向报告:“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完全自主可控,系统的安全性能能够保证。”

十九大代表图集(十九大代表风采)(5)

沈鼓集团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姜妍:“追梦”乙烯压缩机

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姜妍,是我国乙烯心脏装备主导设计师。乙烯如同工业生产的粮食,而压缩机则是乙烯生产设备的心脏。过去,世界上大型乙烯压缩机的设计制造技术长期为少数国家垄断,中国企业只能花高价购买。2006年,沈鼓集团接到国内三个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组的研制任务,从此,姜妍带领着设计团队从知识储备到技术摸索再到用户考查,开启了大型乙烯压缩机国产化的追梦历程。

姜妍:我们以前是跟跑;现在我们的指标已经跟国外很相近了,是并跑阶段;未来可能是领跑。

如今,依靠姜妍创新的乙烯压缩机结构,她所在的沈鼓集团签订了近30亿元的合同,为国家直接节省外汇50多亿元。

来源:央视网、央广军事、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