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5G/6G,车联网,包括当下最火的“元宇宙”,这些概念始终围绕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之中,一个新兴概念的诞生必然要经历从欢呼雀跃到媒体争相报道,再到提出质疑,最后能够沉淀存活下来得到广泛应用推广的才是真正对社会有价值的技术。不然也只是一个概念,“一个过渡期炒作的概念”。

SD-WAN技术从2016年逐渐被国人接触,开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上下游从业公司。众多参与到SD-WAN赛道的公司与厂商们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书写着自己的价值。作为当时新兴技术概念,大部分参与者都是从懵懂的学习欧美SD-WAN技术理念,到根据自身企业特长和优势领域,逐渐分流出不同的SD-WAN流派。

什么是元宇宙?

目前对于元宇宙概念的定义是众说纷纭,看似都很有道理,我们今天只从网络层面来谈元宇宙,所以先借用百度百科的定义来进行解释。

【元宇宙(Metaverse)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互联网应用社会形态,它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生成现实世界的镜像,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百度的解释还是比较客观的,其中关键点已经用粗体标明。通俗点讲就是通过特殊的终端设备(VR/AR)使用互联网来达到虚实结合的一种沉浸式的生活方式。元宇宙其实并不是新概念,早在15年前,就有IT公司提供 Second Life 这样的虚拟世界游戏。凌锐蓝信认为,元宇宙虽然起源于游戏娱乐,但其实更应该被看作是数字世界与实体世界进一步融合共生的时代标志,其价值也不仅仅限于娱乐,更多作用于很多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事实上,作为元宇宙的技术基础之一,数字孪生正在服务于工业、建筑等领域。

sd-wan是干啥的(从SD-WAN发展趋势看元宇宙概念落地Ⅰ)(1)

互联网技术将迎来巨大变革!

相信大家都认可元宇宙技术是最终会相对普惠到全民的技术,它是被定义为会改变今天很多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套技术。如上文所描述它是依托于互联网的。

互联网起源于1969年的美国,经历了50年的更新迭代发展成为今天我们不可或缺的一种资源。但是问题也就出在这里了。今日的全球互联网只是以连通性和通信功能性为重点的一张网络,我们可以称之为“通信型网络”,它本身的优点和缺点一样的明显。

网络技术本身是解决网络互联,信息互通的一门技术,也是解决组建的这个网络架构本身的各种问题而发展演变到今天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网络技术综合体总称。主要关注的问题包括,扩展性、低延迟、高可用、安全性、管控性、维护性等等。但是这些问题或者网络技术方案根本跟不上日趋变化的应用程序的更新迭代速度,同样无法为每一款应用,每个消费者提供专属的网络架构。而元宇宙所需要的终端设备将会对网络提出强有力的挑战,因为它不再是简单的PC电脑接入,不再是手持设备接入,不再是二维呈现,它将是三维立体的交互体验。一旦各大应用厂商,AR/VR设备厂商做好了准备,那么互联网技术将迎来一次里程碑式的变革,属于新一代人的时代将要到来,某些领域专家甚至认为是互联网大洗牌的时刻。

sd-wan是干啥的(从SD-WAN发展趋势看元宇宙概念落地Ⅰ)(2)

如果大家还是无法体会到元宇宙将会给互联网技术带来何种变革,以及变革后的感受如何。那么建议回忆一下之前我们从传统互联网时代过渡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感受吧!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得到了彻底的改变。而作为带动移动互联网前进的主要核心技术,3G/4G技术的普及首当其冲。

除了解决PC端、手持端、VR/AR端接入的通信型网络之外,还存在着以安全为核心的“安全型网络”,以实现各类应用复杂功能为核心的“功能型网络”。以上另外两类型网络都不再是以信息通信为首要任务的网络架构和终端解决方案了,他们肩负着更加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都属于功能型网络。要求具备极高安全与防护功能的金融领域、国防领域都有属于自己的专属网络,这些都是安全型网络。

元宇宙对于网络技术提出新的需求

如上所述,三种类型网络对于网络性能,带宽容量,安全等级,计算能力,延迟指标这些都有着明显区别。通信型网络主要解决的就是通信需求,信息在可接受的延迟指标内送达即可,安全等级因行业和客户自身而定(单独购买安全设备弥补),往往端到端的线路带宽从几兆到几百兆,端到端的延迟在几十毫秒到几百毫秒之间。如果网络延迟在10ms(毫秒)左右,人类是没有明显感知的,如果延迟大于350ms(毫秒),人类的感知和感官系统将会极其难以接受。换个讲法:现在的互联网技术主要就是服务于端到端延迟在几毫秒到二百毫秒以内的应用需求,超出这个范围就不是互联网可以满足或者主要服务的群体对象了。作为以眼镜为终端载体的元宇宙技术,首先冲击的就是人类的视觉系统,不需要过多解释大家都知道,视觉的强烈变化将会给人体带来各种不适反应。那么人类视觉系统到底可以接受多少网络延迟呢?这个其实早有各项研究报告与定论,那就是10ms!如果交互延迟达到10ms以上,并且达到一定时长的话,你将会头晕眼花甚至呕吐。这个标准以现在的互联网技术是无法满足的,挑战性非常高。

安全型网络、功能型网络对于网络指标要求又各有所不同。

安全型网络解决的不再是简单的数据通信互通问题,而是信息安全、数据安全、安全防护、行为管控等核心指标。它将硬件、软件与网络完美融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种可信任、可安心使用的网络服务。安全型网络依据行业与安全等级标准不同,终端可以是以各数据中心为载体的一张网络,也可以是连接各个数据中心和各个分支节点的多元化组网,网络带宽从几百兆到几百G不等,如果是金融交易类型的网络则要求网络延迟指标在1-2毫秒以内。

功能型网络需要更贴合用户的应用需求,除了必要的通信能力与安全能力外更加强调为用户可以带来更高维度的需求应答。它不但要深度结合用户的应用场景还要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再定义可扩展性能。基于万物皆可互联的理论基础,物联网就是非常典型的功能型网络,它将软件与网络深度结合,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功能选择,提供更多的空间。因为功能属性不同会对网络指标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对于端到端的带宽要求可能并不高,几兆到几个G的都会有,延迟在几毫米到几十毫秒之间,但是它对于网络稳定性要求非常高,比如车联网技术延伸出的自动驾驶技术就是对网络延迟与网络抖动要求极高。

目前国内SD-WAN厂商因为自身擅长领域的不同,最终发展方向也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是最终还是可以归结为以上三类型网络。比如从事多年网络线路接入的线路服务商往往会充分利用自身网络资源,将SD-WAN技术引导向自身网络资源层面,我们可以称之为通信型网络SD-WAN服务商。具备安全、防护、审查特长的各类硬件和软件厂商强项自然在安全和防护核心特点,底层网络资源并非其擅长,需要引导用户向高安全等级靠拢,自身的SD-WAN产品技术特性也更加向安全方向发展,我们可以称之为安全型网络SD-WAN服务商。对于用户日益增多的应用和功能需求,擅长做解决方案的软件厂商当仁不让,可以说因为有了软件厂商的加入才会让网络行业增加了无数亮点和无限的发展方向。同时软件厂商也相对比较容易发挥自身特长贴合软件定义广域网的特性,我们可以称之为功能型网络SD-WAN服务商

值得一提的是,功能型网络 安全型网络也将成为今后的一种主流趋势。

sd-wan是干啥的(从SD-WAN发展趋势看元宇宙概念落地Ⅰ)(3)

下一篇文章我们会以元宇宙带给互联网技术的各种挑战来进一步剖析元宇宙技术和SD-WAN网络发展话题,欢迎继续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