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1)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2)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3)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4)

镇政府驻地在兴隆堡 因驻地而得名

地名来历。镇政府驻地在兴隆堡,因驻地而得名。1740年(清乾隆五年)兴隆堡立屯,名为兴龙堡。因屯中有一道南北走向约1里长的土岗子,当地人称为土龙,为借吉利而取屯名。后来当地人在岗子上建起龙王庙,以祈愿人们兴旺发达,并随之将兴龙堡改为兴隆堡。另有传说兴隆二字源于清乾隆皇帝东巡时所赐。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5)

区域沿革。新民解放初期,该地隶属新民县第二区,区政府驻地在五十家子。1950年4月隶属新民县第二区,区政府驻地在五十家子,兴隆堡、长山子、西高力、大喇嘛、三喇嘛、昂邦牛录、金太牛录、柴家屯、老什牛录、温查牛录、大荒地、马户屯为所辖村。1956年3月,隶属兴隆店区,大喇嘛、兴隆堡、昂邦牛为所辖乡。1958年2月,隶属新民县兴隆堡乡,1958年10月,隶属兴隆人民公社。1961年7月,成立兴隆堡人民公社,辖兴隆堡、马户屯、大荒地、温查牛、沿海营子、老什牛、金太牛、昂邦牛、柴家屯、安福屯、陈台、小荒地12个生产大队。1983年9月,实行乡(镇)村制,撤销兴隆堡人民公社,设立兴隆堡乡,生产大队更名为村。兴隆堡乡辖兴隆堡、大荒地、温查牛、金太牛、柴家屯、安福屯、沿海营子、马户屯、小荒地、老什牛、陈台、昂邦牛12个村。1994年,撤乡设镇,兴隆堡乡改为兴隆堡镇。2002年12月,撤销兴隆堡镇和大喇嘛乡,兴隆堡镇与大喇嘛乡合并设立兴隆堡镇。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6)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7)

政区概况。兴隆堡镇位于东经122°57′,北纬41°53′,坐落在新民市东部,距新民市区25千米。东与于洪区老边乡(现为光辉街道)接壤,南与胡台镇、大民屯镇相邻,西与东城街道搭界,北与兴隆镇毗连。

2012年,兴隆堡镇辖1个兴顺社区和兴隆堡、马户屯、大荒地、温查牛、沿海营子、老什牛、永丰、金太牛、昂邦牛、陶柴屯、陈台、大喇嘛、二喇嘛、三喇嘛、车家屯、敖多牛、小岗子、王家窝堡、西高力、长山子20个行政村,28个自然屯。

总户数9899户,总人口29820人,总人口中有满族人口2381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1052人。总面积151.4平方千米。地势平坦,土质为黄黏土。耕地面积12.79万亩,陆地面积218100亩,水域面积90亩。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经济作物为蔬菜。

矿藏及自然资源。境内主要有石油、天然气、温泉水。兴隆堡镇境内有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隶属于盘锦市兴隆台区,是兴隆台区八块飞地之一。

境内有G304线国道在沈阳与新民之间贯穿东西,由永丰村入境,从长山子村出境,路段长26千米。省道107线南北穿越镇中,由大喇嘛村入境,从三喇嘛村出境,路段长8.5千米。大集公路西南东北斜向穿过,由沿海营子村入境,从老什牛村出境,路段长8千米。

境内海拔最高处在长山子村长山子顶,海拔在63米,最低处在沿海营子村,海拔高度20米。

辽河经过境内的长山子村、西高力村、王家窝堡村和小岗子村,由北向南流过,河道长11.58千米。蒲河从东至西流经境内老什牛村、沿海营子村,河道长11.7千米。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8)

沈阳兴隆温泉城总投资108亿元,总占地面积约2870亩,总建筑面积230万平方米。

教育状况。兴隆堡乡中心小学建于1910年,当时有1名教员,学生53名。1961年为兴隆堡人民公社中心小学,1983年改为兴隆堡乡中心小学。1985年10月有6个教学班,学生227名,教职工18名。1973年建校办工厂,生产胶垫。农场有耕地30亩。

大喇麻乡中心小学建于1906年,当时有1名教员,43名学生。1946年发展到6个教学班,7名教员。学校曾更名为大喇麻堡子初级小学、大喇麻堡子国民学校、大响麻完全小学、东方红人民公社中心小学,1983年改为大喇麻乡中心小学。1985年10月有15个教学班,学生609名,教职工37名,其中专任教师28名。

兴隆堡乡初级中学建于1969年,当时校名为兴隆堡中学,有2个教学班、110名学生。1970年除开始招收高中班外,还开设木瓦工、卫生专业班。1973年初中班划归生产大队办,只有6个高中班,学生300多名,教师33名。1978年改为兴隆堡乡初级中学。1985年10月,有15个教学班、学生730名,教职工49名。1969年办农场,有地120亩,年产粮4万余斤。1972年建工厂。

大喇嘛乡初级中学建于1969年,当时有1个教学班、65名学生、5名教师。1978年更名为新民县东方红人民公社初级中学,1982年改为大喇嘛乡初级中学。1985年10月有14个教学班、学生854名、教职工48名。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9)

兴隆堡学校

2004年8月兴隆堡学校成立,同年原大喇嘛乡的大喇嘛学校成立,两所学校都在原初中校址。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10)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11)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12)

辽西囤顶民房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13)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14)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15)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16)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17)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18)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19)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20)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21)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22)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23)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24)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25)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26)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27)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28)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29)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30)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31)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32)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33)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34)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35)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36)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37)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38)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39)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40)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41)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42)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43)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44)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45)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46)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47)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48)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49)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50)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51)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52)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53)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54)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55)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56)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57)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58)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59)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60)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61)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62)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63)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64)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65)

沈阳新民兴隆店镇双庙子村(地名档案沈阳新民市兴隆堡镇)(66)

版权声明:仅在今日头条发表。欢迎转发、关注,其它平台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并务必注明出处。未经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使用文中的信息用于出版、发行等目的。

图片 | 李学增老师

文字 | 陈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