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儿童这一群体,法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罗曼·罗兰曾这样说过:“谁要能看透孩子的生命,就能看到在堙埋在阴影中的世界,看到正在组织中的星云,方在酝酿中的宇宙。儿童的生命是无限的,它是一切。”表达了在他的心目中,儿童是纯粹的、不被世俗所沾染的,拥有着无限的生命活力。

然而在西方,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这样来定义儿童的,儿童观的发展也经过了长期的演变。最初儿童被当作是父母的附属品,不会有人在意他们的想法,一切事物都要听从父母的安排,没有任何的自主权。发展到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的独立性,重视儿童自己的思想,对儿童的看法也越来越成熟。

简述儿童权利公约中教育的目的(重视对儿童权利的保障)(1)

二战之后,人们为了悼念在战争中死去的儿童,专门设立了儿童节,将其定在每年的6月1日,儿童有了专属于自己的节日。儿童的权益保护被不断重视,儿童的教育要求不断提高,他们成为了在社会中不能被忽视的一个群体。

一、儿童观及其形成因素

儿童观一直都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通过研究我们得以窥见人类对儿童的态度转变,以及儿童从附属品变为独立个体的过程。从儿童观的发展也能够看到人类思想的不断成熟和进步,因而研究这个问题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01.什么是儿童观

首先要对儿童做一个定义,儿童就是年纪比较幼小的未成年人,根据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的界定,儿童就是任何在18周岁以下的人,不应该因为其肤色、种族、性别、宗教、语言等方面不同而有任何的区别对待。这个公约自1989年联合国通过后,逐渐被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所认可。

简述儿童权利公约中教育的目的(重视对儿童权利的保障)(2)

总的来说,儿童观就是指成人对于儿童的看法、观点以及与儿童有关的一切观念的总和,其中涉及到儿童的发展特点和身心健康,儿童的权利和义务、对儿童的教育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儿童的看法就是人类对自己幼年时期、以及对于人类未来自身的发展问题的看法。

由于受到各个时代大环境的影响,从古至今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人们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相互碰撞,共同促进了儿童观的不断发展。同样的通过对各个时代儿童观的研究,也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儿童生活的地位和权利,看到人类的自我意识发展到何种程度。

简述儿童权利公约中教育的目的(重视对儿童权利的保障)(3)

02.影响儿童观形成的因素

儿童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然会受到社会中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时代社会的要素造就了不同时代的儿童观,也正是因为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才推动了西方儿童观的形成和演变。

首先是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会对儿童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是判定一个社会处于什么阶段的最根本的标准,社会中的一切都要受到生产力的制约,儿童观这种意识形态也是一样的。奴隶制社会奴隶是没有人身自由的,是主人的附属品,所以奴隶的孩子也附属于主人;资本主义提倡平等、自由的观念,便更加关注儿童的平等地位,由此儿童逐渐脱离了附属品的地位。

其次西方社会非常注重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宗教观念也对西方儿童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影响最深,伊斯兰教的经典著作中训诫父母应当教导子女向善,基督教禁止杀婴,并且认为儿童是纯洁的,只有小孩子才能进入到神国。今天西方的儿童观中仍然可以看到宗教影响的痕迹。

另外科学研究也会对儿童观的形成有所影响,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研究都会或多或少涉及到对“人”的看法,其中的“人”就包括儿童。这些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对儿童观的演变起到了引导、补充的作用,科学研究的成果被普及到人们的思想当中,就形成了更加科学化的儿童观。

简述儿童权利公约中教育的目的(重视对儿童权利的保障)(4)

二、古代的儿童观

在那个文明还未完全开化的时代,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尚不完全,因而那时并没有“儿童观”这一种概念,仅仅表示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儿童的态度。尽管没有像今天一样形成各种学说体系,但为了后代的繁衍和延续,为了氏族的未来发展,也对儿童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培养。

01.中世纪之前的儿童观

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类对一切事物的认识都是非常简单的,他们相对比较迷信。根据科学家的考察,远古时代存在着弃婴、杀婴的行为,甚至用婴儿献祭,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是一种非常不人道的行为。但在当时由于西方国家地窄人多,出于控制人口的需要,杀婴成为了唯一的方法。这样的行为表明儿童是可以被随意处置的,毫无人权可言。

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方社会中仍然还保留着弃婴、杀婴的传统,儿童从生下来只能听从父亲或者氏族首领的安排。但是仍然有思想家认识到了儿童这个个体的存在,还有人意识到了每一个孩子之间的不同,他们都希望能够对儿童进行教育,反映了在当时已经有人开始重视儿童的发展问题。

由教会控制的中世纪神学色彩浓重,宗教在各方面都占据了中心位置,这就影响到了中世纪的儿童观。

那时的儿童观大致可以分为“原罪说”和“预成论”,前者认为儿童从出生是有原罪的,天性本恶,所以必须严格对其进行管教;后者认为儿童与成人之间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别,因此那时的人们不承认有儿童世界,这就忽略了儿童自身的需求。

简述儿童权利公约中教育的目的(重视对儿童权利的保障)(5)

02.文艺复兴之后的儿童观

14世纪的文艺复兴是西方社会思想解放的开始,开始打破中世纪迷信、封建的思想,逐步开启西方近代化的潮流,为以后的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做了铺垫。这个时期的思想解放也必然带来了儿童观的转变,将儿童观从中世纪宗教神学当中解放出来。

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人”本身,人文主义是其基本思想,提高了“人”的地位,那么儿童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从之前的从属关系变得相对自由独立起来,但是当时仍然没有明确地反对儿童作为附属品的服从属性,之前传统的儿童观并没有完全被摒弃,而是持续存在的。

除此之外儿童观还是有一些进步,当时的社会承认儿童自身发展的可能性,其有一定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是阶级性的,并没有普及到当时所有阶层的人,后来儿童观的发展也基本上延续了这一观点。

简述儿童权利公约中教育的目的(重视对儿童权利的保障)(6)

三、近现代的儿童观

近代以后的西方的儿童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不仅是近代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更是西方社会整体意识的巨大进步。儿童观的改变直接影响了教育领域,那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洛克等都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而儿童教育的普及反过来也促进了社会上儿童观的进步。

1.资本主义时代的儿童观

经过了文艺复兴的思想开化,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给西方世界带来了更加彻底的思想上的大解放,许多思想家们提倡理性,将人们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7世纪的英国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儿童观,认为儿童是没有原罪的,他们生来纯洁,不需要用体罚对他们进行教育,应当予以肯定和鼓励。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教育理论“白板说”,是指儿童的心灵就像是白纸一样,没有过任何的痕迹在上面,强调后天经验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就更重视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这个学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理论,对后代儿童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之后启蒙思想家卢梭基于启蒙思想,发现了“儿童”本身,认识到儿童是不同于成人的一个群体,因此他反对将孩子当作大人来看待。他还认为儿童有着自己的成长规律,就将儿童的发展分成了四个阶段,但是为了防止阻碍到儿童的自然发展,所以不应该用理性和知识去教育孩子。

到了19世纪西方各国都已经开始重视学校教育,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教育学家就是裴斯泰洛齐,以他为首的一群人主张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不同的心理阶段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就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儿童教育理论体系,从此儿童观的发展有了科学支撑。

简述儿童权利公约中教育的目的(重视对儿童权利的保障)(7)

02.现代的儿童观

进入到20世纪,儿童观在前代的基础之上有了新的发展,整个社会更加重视儿童这个个体的发展,完善对儿童的教育,欧美国家还兴起了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的思潮,儿童这一群体在社会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这一儿童中心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杜威,他反对儿童“无知”、“无能”的观念,要求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并且还主张儿童应当是教育的中心。处于还没达到成熟阶段的儿童期是人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通过教育开发儿童的潜能,是教育领域的一次大变革。到了20世纪下半叶还产生了多种教育派别,对儿童教育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都体现了社会对于儿童时期教育的重视,是儿童观现代化的一大进步。

除此之外还重视对儿童权利的保障,西方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不得雇用童工,同时设置了一系列相关的官方机构等。儿童的权利包括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不被歧视的权利,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由此西方儿童观变得更加成熟,更有体系保障。

简述儿童权利公约中教育的目的(重视对儿童权利的保障)(8)

儿童的生存和发展一直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今天一切政策的制定和实行,都是基于当今社会的儿童观。经过了长期的历史发展,儿童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观也变得越来越成熟,这是时代的发展,更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参考资料:

《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

《中西儿童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在教育维度中的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