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充电,是每个新能源车车主必不可少的日常。然而,动力电池的容量衰减一直是困扰很多车主的重要问题。其实,新能源车并不像手机充电一插一拔那么简单,掌握正确的充电方式,对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尤为重要。那么,电池容量衰减的原因是什么?新能源汽车日常如何正确充电呢?

动力电池衰减主要原因

锂电池的工作原理:正极材料是LiMn2O4,负极材料是石墨。充电时正极的Li加和电解液中的Li加向负极聚集,得到电子,被还原成Li镶嵌在负极的碳素材料中。放电时镶嵌在负极碳素材料中的Li失去电子,进入电解液,电解液内的Li加向正极移动。简单来说就是锂离子在正负极间的输运过程。如我们熟知的三元锂或磷酸铁锂,充电时,正极释放出的锂离子经由电解液穿过电解质隔膜,嵌入负极(一般为石墨)。这样,由于电势的不平衡,外电路就会产生电流。反之,放电就是正极嵌锂,负极脱锂的过程。

新能源车第一次充电一定要充满吗(新能源车如何正确充电)(1)

以负极为例,石墨的内部是由SP2碳原子形成的类似苯环的平面层级结构,伴随着每次的充放电操作,这种层级结构可能会发生坍塌以及开裂损伤的现象,如此一来,锂离子就不能随心所欲地嵌入与脱出了。此外,由于化学副反应也会消耗掉部分具有活性的锂离子,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可用锂离子的数量逐渐减少,电池的容量衰减就变成必然事件了。

如何避免充电误区

那么如果想保护电池,首先要从活性锂离子的数量和正负极材料的耐久性这两方面入手,尽可能地顺应电池的脾气。在充电过程中避免一些充电误区。

新能源车第一次充电一定要充满吗(新能源车如何正确充电)(2)

误区一:频繁过度放电

不像之前手机上广泛采用的镍镉电池,锂电池是不存在记忆效应的。相反,过充和过放还会对电极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从分子层面上理解,过度放电将会导致电极层状结构出现塌陷,过度充电则会把过多的锂离子硬塞进电极结构中,使得一些锂离子再也无法被释放出来。

因此,为避免放电深度过高影响电池的性能,建议大家在看到车内仪表的低电量报警后采取及时充电的措施。充电完成后,电池会自动断开高压,一般不用担心过充情况的发生。

新能源车第一次充电一定要充满吗(新能源车如何正确充电)(3)

误区二:频繁使用快充

在充放电过程中,伴随着锂离子的嵌入与脱出,电极也会相应地发生膨胀与收缩现象,而快充下电极材料的变形会明显加剧,更容易破坏电极结构。此外,大电流下电池工作温度也会明显升高,导致电极材料溶解速度加快,进一步消耗活性的锂离子。

这就像人吃饭一样,细嚼慢咽吃得慢,但对身体好。狼吞虎咽虽然吃得快,胃可能会不舒服。因此,有条件慢充的,尽量选择以慢充为主。建议将快充仅作为应急的手段,尽量避免连续多次快充。

新能源车第一次充电一定要充满吗(新能源车如何正确充电)(4)

误区三:长期停放,不及时充电

如果长时间不开车时,也不要让电池的电量过高或过低,且在停放期间内应至少每3个月充电一次,并保持50%以上的电量。这就像“节食”和“吃撑”对胃都不好一样,保持适度电量更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健康度(SOH),从而延长电池寿命。

新能源车第一次充电一定要充满吗(新能源车如何正确充电)(5)

误区四:续航下降与电池品质相关

如果车主在用车前期发现电池容量衰减速度较快,不必感到惊慌,这是新能源车使用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事实上,在初始阶段电池衰减量相对明显,这是因为电池内化学反应生成的固态电解质界面膜(SEI)尚未达到稳定的状态。随着充电次数的增多,SEI逐渐趋于稳态,对活性物质的保护作用也越来越强,衰减速率也会越来越慢。

新能源车第一次充电一定要充满吗(新能源车如何正确充电)(6)

九华新材料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