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红火的电脑城(儿时的记忆太平洋电脑城)(1)

记得小时候买衣服要去状元坊、买运动服要去东川名店城、买精品要去人民北越富广场、一个个熟悉的代名词,但在城市规划发展以及电商的冲击之下慢慢退出市场,成为集体的回忆!据最新消息:陪伴70-80-90后一起成长的太平洋电脑城亦将会转型,太平洋1期原址于2018年11月15日,招投标以188.2万/月,做公寓酒店使用。

90年代中,电脑慢慢兴起,486到奔腾处理器的上市,国内电脑市场开始发芽,第一批电脑城应运而生,在广州先后诞生了如广州电脑城、太平洋电脑城、南方电脑城、新概念电脑城、天河电脑城等,因为在岗顶一带,所以岗顶也就成了电脑城的代名词。小时候人生的第一台电脑就是在太平洋电脑城买的,还记得当时买的是奔腾的886那时候很贵,整台电脑组装价就要6800左右,按当时的楼价到可以买几个平方了,虽然价格高,但商场每天人群络绎不绝。

时光飞逝,一转眼太平洋电脑城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了,太平洋电脑城(后来的A场)于1994年开业,因为临近港深,所有产品(CPU、内存、硬盘等)到在哪里拿货源,并以专业做硬件销售、不接纳盗版商的规定,很快便打败了其他周边的对手。“A场”的成功,让老板林怀仁于1997年在马路对面租下一栋11层物业大楼,改建成电脑城二期(后来的B场)和写字楼。随着太平洋电脑城和多年老租户的名声越来越大,影响力扩大到全国,太平洋电脑城成为国内电脑城的龙头,它的运营模式被全国各地电脑城仿效。

2010年以后,随着京东、淘宝、电商平台不断的崛起,电脑城的运营模式开始受到冲击,价格更加透明、轻松方便的购物方式,迅速成为IT数码爱好者的首选。加上3C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年轻人的关注点开始转移到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其他数码产品上。iPhone,安卓手机不断的成熟,手机成为IT行业的焦点产品,无论台式机还是笔记本,人们对电脑的升级需求降低。这样综合的环境下,更促进电商3C的爆发,电脑城模式二十年被电商所破,通常改变格局的,不是你的直接竞争对手,而是来自另一个地方的颠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