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暑假,总会有频道播出央视86版《西游记》。有人粗略统计,这部电视剧"霸屏"三十余年,重播次数或超3000余次,平均每人看过三到四遍……导演杨洁在世时曾说,没为钱,没为名,没为利,《西游记》像唐僧取经一样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拍成的

小千带你解锁"神剧"背后的故事,发现别样感动。致敬传奇经典的最好方式,莫过于报以更多经得起时光打磨的精诚之作。

一个摄影师,一台摄像机,没什么惊艳特效,

那群人几乎花掉六年时间走遍了整个中国。

只是,如今的我们——

是否真的明白,歌里为何一遍遍唱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

是否懂得,是什么支撑着他们

"翻山涉水,两肩霜华"取得真经?

凡是过往,皆为答案。

《央视86版<西游记>缘何"霸屏"三十余年》(上)

撰文/《文化十分》梁珊珊

真经一:人情味

▲杨洁导演和《西游记》师徒四人

在此之前,动画片和戏曲舞台上早有对西游故事的演绎。考虑到这是一部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名著,唐僧师徒的形象和故事早已深入人心,杨洁和几位编剧对于《西游记》的电视剧改编定下八字原则:"忠于原著慎于翻新。"

杨洁选取原著人物故事最强的段落部分,拍成一个个连续而又独立的故事,并力争让每一个故事不雷同,具备各自的主题和风格。比如《计收猪八戒》是闹剧,开心处要让人捧腹大笑;比如《三打白骨精》要有悲情格调,动情处要让人潸然泪下……

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让杨洁感触很深:"神魔皆有人情精魅皆通世故。"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1)

所以,对于西游故事最重要的改编,就是让吴承恩笔下的师徒四人、神魔鬼怪、神仙佛道都有"人情味"。

杨洁在回忆录《敢问路在何方》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有人认为,"人情味"三个字与《西游记》这个神话故事无缘。错了!无论什么戏,若是失去了"情",就失去了灵魂!所以必须着力刻画人物,浓墨重彩地描写人情……所有这些人物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他的原型。

"无论什么戏若是失去了'情',就失去了灵魂!"杨洁的观点即便是放在今天,依旧让人深思。

在所有人物中电视剧对于唐僧的改编是比较大的

其实,历史上的玄奘大师排除万难一人取得真经,渡化众生,是功德无量的文化使者。但小说为了突出孙悟空的形象,某种意义上贬低了唐僧——人妖不分、软弱无能。

杨洁要为唐僧"平反"。

在《三打白骨精》一集中,原著中唐僧因为肉眼凡胎,并不知孙悟空打死的是白骨精,误认为是三个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加之白骨精伪造的"天书"又直指悟空为"凶徒",唐僧终于忍无可忍,驱逐爱徒。孙悟空临走前叩拜谢师恩。

在原著中对唐僧的描写极为简单:"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

但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由汪粤饰演的唐僧含泪目送孙悟空离去配乐《吹不散这点点愁》响起唱尽唐僧念着师徒情深心中万般不舍却碍于礼法又不得不痛下决心。他的眼泪始终窝在眼里不曾落下,直至转身离去,留下身后一片氤氲缱绻的山水景色,映照着内心的无可奈何。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2)

▲唐僧一角的三位扮演者

汪粤分享,自己曾经在某景区拍摄另一部电视剧时,被路过的一帮小学生认出来了。孩子们情绪很激动,围着他又是哭又是责骂:"坏人!坏唐僧!为什么要把孙悟空赶走!"场面混乱,剧组甚至因此无法正常进行拍摄。

但令汪粤没想到的是,等这些孩子平静下来后,竟然把自己随身带的小礼品都赠与他。孩子们对他的理解和真心让他至今都感动不已。

西游记中有关唐僧最经典、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场戏,当属《趣经女儿国》一集。这部分原著中对于唐僧的描写寥寥但电视剧中则浓墨重彩加上了唐僧与女儿国国王的一段感情戏。唐僧取经之诚心毋庸置疑,但面对才貌俱佳的女儿国国王一片痴情,怎能不动一点点凡心?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3)

所以,我们看到剧中,待唐僧终于鼓足勇气抬眼看了这位美人,惊艳,颤抖,心慌,满头大汗。

在那首至今都颇为流行的配曲《女儿情》中,有一句"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其实最初的版本是"悄悄问哥哥,女儿美不美"。

杨洁将"哥哥"改成"圣僧",因为女王毕竟是女王,虽然有情,但依然碍于身份。一个称呼的差别,不仅多了些许矜持,更是对命运的无奈。

瞬间的动摇不会影响他西天取经的决心,却让这个人物更富有人情味。尺度拿捏到位了,才是"慎于翻新"。

对于孙悟空的个性塑造也是如此。

孙悟空自五行山下被唐僧救出。在借宿的农户家,夜里唐僧坐在油灯旁为徒弟缝制虎皮裙,一旁的孙悟空还用手遮住吹来的风,并把油灯往师父的方向挪了挪,好让他看得更清楚一些。细节见真情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4)

而当孙悟空去救被黄袍怪变成老虎的师父时原著中悟空趁机挖苦了唐僧但在电视剧中却只剩下一句声音发颤的"师父"。

除了对人物和剧情的改编,台词上的改编更可见编剧的用心。

"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

《西游记》中这句台词一度成为网络流行语,在原著中的原句是"你是孙行者请来的救兵吗?"把"孙行者"改成"猴子",红孩儿的傲慢无礼和顽劣自大显现出来了。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5)

再比如悟空在如来佛祖掌心那场戏,原著里写:"悟空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红肉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殿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放好和如来说话。"

在电视剧中,编剧不仅翻译得更为白话朴实,还加了几句台词,说道:"这五根柱子一定是撑天的天柱,这一定是天边了吧,不好,要是这柱子不结实,如果捅断了,天砸下来我的头可不得了,我要赶紧走。我得要留下一个记号,省的那胖老头赖账。"

如此一来,改编后的台词衬得孙悟空也愈显顽皮可爱了。

真经二:戏曲魂

"没学过戏曲是演不好孙悟空的。"

让西游人物的个性更加鲜明,更有人情味,除了剧本的改编和打磨,最重要的自然是演员的表演。

那个年代,电视剧还刚刚起步,但戏曲表演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和经验。聚合"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四功五法,及诗、书、琴、画、舞、乐等艺术元素,传统戏曲是古典审美意趣的结晶。在中国,影视表演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即与戏曲表演水乳交融。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6)

央视86版《西游记》之所以有一种说不出的东方古典韵味就在于演员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中都深藏着他们的戏曲功底。尤其是"身段"、眼神和戏曲程式化动作,绝非一朝一夕能够习得。

无论是服装造型表演,还是武打舞蹈场景,《西游记》都保留了戏曲魂。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7)

剧组的主创人员中,不仅导演杨洁是央视戏曲节目的导演,副导演荀皓出身京剧世家,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大师的嫡亲长孙,在选角上,剧组也大量吸收了戏曲演员。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8)

▲微微翘起一点兰花指 拿馒头的手势也可以这么美

《西游记》副导演荀皓说,像孙悟空这样集动物性、人性、神性于一体的角色形象,其形体、表演方式在任何国外的电影、话剧或者歌剧等表演艺术中,都无可借鉴的范本和模式。于是,他们便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的戏曲艺术。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9)

▲戏曲舞台上的孙悟空

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出身于绍剧猴王世家,从他曾祖父一代即开始演猴戏,父亲六龄童更是有名的"南猴王"。

六小龄童六岁从父练艺学武,1976年考入浙江昆剧团艺校,专攻武生。他曾多次坦言:没学过戏曲是演不好孙悟空的

在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面部造型除了没画红油彩之外,基本上就是戏曲脸谱的样子;在表演上,六小龄童更是运用了很多戏曲中"猴戏"里的程式动作、表演技巧和绝活。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10)

除了日常东倒西歪的走路姿势、挠痒、盘腿、耍棍、窥望及喜怒时的不同表情等,六小龄童还贡献了很多猴戏特有的"绝活儿"。

比如第二集《官封弼马温》,孙悟空龙宫借宝,原著里就简单两段:龙王先拿钢叉画戟最后带他去找金箍棒

然而在电视剧里孙悟空不但耍了叉还耍双锤耍钢鞭耍画戟在龙宫里甚是折腾了一番这一套动作其实就是戏曲里的"把子功"。猴戏中"把子功",多是表现孙悟空调皮捣蛋,这些应用到了电视剧的表演之中,很自然,也很有观赏性。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11)

▲进入《西游记》剧组时六小龄童只有23岁

再比如偷吃人参果那集,悟空跟八戒嬉闹时用到的椅子功,也是戏曲舞台上常见的表演。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12)

猪八戒的扮演者马德华是北方昆剧院的丑角演员,在剧中的表演,他也结合了京剧李幼春和绍剧七龄童在戏曲中扮演猪八戒的表演技巧。

对于猪八戒的演绎,有一个细节很多人不曾发现:早上一般精神头足,所以八戒都把钉耙扛在肩上,下午的镜头便是拿在手上了,等到了傍晚,就是在地上拖着了。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13)

唐僧的扮演者之一迟重瑞,成长于北京一个五代京剧世家,从小深受京剧艺术的熏陶,也算是半个戏曲人。

在《西游记续集》中扮演沙僧的刘大刚,则是中国京剧院的花脸演员。

饰观音菩萨的左大玢,是湖南省湘剧团的一名湘剧演员。她曾经在一档节目中分享自己在电视剧拍摄中对戏曲的运用:如果观音按生活中那样走,不美;如果按戏曲青衣的走法,太脱离生活;于是她在生活化走法上,加上戏曲中一点点圆场,"神仙的感觉就有了"。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14)

除了师徒四人,配角中的戏曲演员就更是数不胜数。

赵丽蓉,评剧演员,《西游记》中饰车迟国王后;杨 俊,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中饰白骨精化身的村妇;李玲玉,越剧演员,《西游记》中饰玉兔;杨春霞,京剧演员,《西游记》中饰白骨精;王凤霞,京剧演员,《西游记》中饰铁扇公主;高玉倩,京剧演员,《西游记》中饰高老太(猪八戒之岳母);魏慧丽,京剧演员,山东省京剧院当家花旦,《西游记》中饰高翠兰(猪八戒老婆);李云鹃,京剧演员,京剧大师李和增先生之女,《西游记·趣经女儿国》中饰蝎子精……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15)

▲赵丽蓉在《西游记》中的出彩表演

《西游记》副导演荀皓提到,起初戏曲演员离开舞台上的锣鼓点会有点不知所措,但时间长了,"锵锵锵锵锵锵……"的锣鼓点渐渐内化于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西游记》演员的表演颇有"节奏感"的缘由。

此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央视86版《西游记》经常在一集要结束时,出现一个"四众亮相"的镜头——唐僧师徒四人定格在同一个画面中。

这其实也是传统戏曲舞台演出结束时的标准亮相动作,叫作"打点"。如果这个场景出现在舞台上,下一个动作就是拉大幕了。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16)

真经三:能吃苦

"终于知道快被烧死之前是什么感觉了……"

《西游记》中饰演仙风道骨太上老君的,是北京人艺的表演艺术家郑榕,他曾在经典话剧《茶馆》中饰演过常四爷。

虽然太上老君的戏份不多,每次出场,也不过寥寥几句台词。但每次拍戏前,郑榕却总是第一个到片场,一个人静静地在一旁备戏。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17)

他的戏份,大都需要在"天宫"里完成,大量的"干冰"让地面变得又湿又滑,在拍孙悟空去太上老君丹房里偷仙丹那场戏时,六小龄童就曾不小心摔过一跤。郑榕老爷子年纪大,腿脚不大好,可摔不得,但他坚持待在现场,直到整场戏都拍完。

出于对于老爷子人品和艺德的敬重,杨洁导演还聘请郑榕在多场戏里担任表演顾问。虽然只是顾问,但他却处处事事参与,每天早起晚睡,钻研剧本,及时向导演和演员提出一些表演上的建议。

剧组为他买了点茶叶,他也不要,坚持喝白开水。有一阵剧组里闹耗子,唯有老爷子的屋里没有。后来杨洁才恍然大悟:他屋里没什么可吃的,所以耗子也自然不会光顾他的房间了。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18)

剧中那个偷袈裟的金池长老,扮演者是程之老先生,他精通诗词、书画、篆刻,是一位难得的奇才,但在剧组也全无架子,风趣幽默,常常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为了更贴合角色形象,化妆师在他脸上用乳胶糊上了很多皱纹,再用吹风机吹,整个妆化下来要四个小时。程之老先生不忍心大家等他那么长时间,索性晚上就带着妆睡觉,第二天妆面完好无损。

不止是老艺术家,对于年轻演员的遴选,杨洁也有一个基本标准:能吃苦

六小龄童回忆当时自己当时因为高度近视的苦恼: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自己却有600度的近视、200度的散光,摘掉眼镜眼睛自然就显得呆滞、无神。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19)

为此,他早上去看日出,白天盯着人家打乒乓球,晚上点一根香盯着烟头看。直到现在,六小龄童还能盯着一盏灯,眼睛一眨不眨地看上二十多分钟。

在《大战红孩儿》一集中,红孩儿放火烧孙悟空,六小龄童裹上厚厚的石棉衣,真烧。他不愿意用替身,一来觉得人家也是人,烧起来肯定也很难受,二来替身演员没办法像他那样同时表演猴的一些动作。

拍戏时,很多演员和剧组工作人员都在旁边备着铲子、沙子、水,就等着六小龄童万一坚持不了了,赶紧去帮他灭火。

终于拍完了,他脸上的猴毛也烧掉了,面具也变形了。导演一喊停,六小龄童滚到一边,躺在地上起不来了。后来被问到拍那场戏自己最大的感受,他直言:我终于知道了一个人快被烧死之前是什么感觉……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20)

续集中沙和尚的扮演者刘大刚则讲到,自己每天拍摄结束后身上都会留下"三道沟":第一道是因为挑着前后各装着五块砖头的担子,肩膀上难免被勒出痕迹;第二道是两个沉甸甸的铜镯子栓在耳朵上,就把耳朵也勒出一道沟;第三道是被脖子上挂着的五公斤重的佛珠勒出来的。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21)

杨洁导演生前曾多次感恩当年的《西游记》剧组:无论主角配角大家都一视同仁没有保镖经纪人而无论拍摄条件多么艰苦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叫过苦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22)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23)

致·人生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

『人的一生,

像极了《西游记》中的取经之路

无论已历经多少辛苦,

磨难总比人跑得快,站在前方等待着你;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

用最坚定的信念一关接一关地跨越过去……』

配图/封面图出自视觉中国

其余综合自剧照、网络等

你可能不知道,石猴出世那出戏,

是北戴河,瀑布是贵州黄果树瀑布,

是江西庐山,远景是湖南张家界,

水帘洞是湖南冷水江波月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