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1)

今天起开始逐字解析这幅作品,需要说明的是,单字是从田英章先生毛笔楷书字汇上摘取制作的,和作品里面的字稍有不同,望书友们明鉴。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2)


第一个字:紫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3)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4)


紫 zǐ:上下结构,中宫收紧。


上部“此”字要宽,左收右放。首笔为中间的竖笔,斜切起笔,稍重,竖身上重下轻稍带撇意;第二笔写左边的竖笔,起笔稍低,竖身也是上重下轻,收笔稍往左带;第三笔横画方笔起,向右上方斜行,大抗肩,略呈拱形,要写准长度;点笔写成小竖,起笔与左竖平齐,不要重,与左边两竖基本等距,稍右斜;戈钩起笔要与左边两竖的起笔呈一条斜线,(三个起笔要有所变化)注意弯度和长度,不要粗重,钩的位置超过横画右端的垂直线,指向上方。


下部“糸”旁上收下放,与上部中心对正。“幺”要紧凑,尽量往上靠:第一个撇折在上面竖笔右侧的下方虚接起笔,撇勿长,到位后提锋向左,然后向右下方行笔,收笔不要超过撇笔右侧的垂直线;第二个撇折在上面小竖右侧的下方起笔,注意撇笔的指向与首撇不同,到位后稍往左带,然后顿笔转锋向右上方提出,收笔与撇笔起笔直对;点笔不要写大、写重。下面三点整体抗肩,笔断意连,注意位置、大小和方向,末点要下压,稍重稍长,以平衡整字。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5)

欧阳询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6)

颜真卿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7)

虞世南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8)

张猛龙碑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9)

欧阳询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10)

王羲之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11)

董其昌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12)

苏轼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13)

赵孟頫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14)

怀素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15)

赵佶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16)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17)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18)

唐 钟绍京《灵飞经》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19)

晋《爨宝子碑》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20)

宋 苏轼 《洞庭中山二赋》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21)

宋 米芾 《淡墨秋山诗帖》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22)

明 王铎《自书石湖等五首卷》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23)

唐 柳公权《玄秘塔碑》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24)

宋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25)

宋 张即之《书杜诗卷》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26)

宋 米芾《紫金研帖》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27)

宋 米芾 《致伯修老兄尺牍》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28)

明 文徵明《行书自作诗卷》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29)

唐 李世民《晋祠铭》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30)

明 唐寅《落花诗册》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31)

明 祝允明《行草牡丹赋》卷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32)

明 董其昌《紫茄诗》行草长卷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33)

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34)


每日一字377(每日一字紫)(35)

进入砚田书院书友圈,每天进步一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