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在即将迎来虎年之际,常州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吹响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集结号”,全面打响“天下英才汇龙城、创新创业在常州”品牌,全力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城市,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人才危机与人才梯队建设?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人才危机与人才梯队建设(从人才常乐到引才伯乐)

人才危机与人才梯队建设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在即将迎来虎年之际,常州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吹响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集结号”,全面打响“天下英才汇龙城、创新创业在常州”品牌,全力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城市。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可以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常州常州,常乐之州,这句话已然耳熟能详,口口相传的深意,不言而喻。尤其是能否真正成为青年人才的常乐之州,需要从多方面来考量推进实施,做好引才纳贤的“伯乐”。

做强引才“磁场”,激活青年人才这一“源头活水”。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人才是关键。常州在吸引“千里马”方面,坚定亮出“全力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城市”这一口号,对标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吸引“青年人才”的站位,显示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胸襟和气魄。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数据显示,近年来常州以“龙城英才计划”为引领,构建了上下贯通、有序衔接的高层次人才引育体系,全市人才总量达145万人,过去5年引进博士1300多名、硕士1.7万名,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8年列全省第一,绘制了全国首张地市级人才地图。筑巢引凤,蓄水育苗。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的城市,常州常态化开展“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加快建设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实施“生活居住”双资助、“三年免费住”政策,建设人才公寓10万套以上、创客空间100万平方米以上,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解决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搭建青年人才创新创造的成长之梯。

厚植育才“土壤”,产才融合造就“龙城工匠”。目前,各类人才向长三角区域流动趋势明显,常州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全面打响“天下英才汇龙城、创新创业在常州”品牌,让常州成为各类人才“近悦远来”的热土、施展才华的沃土。瞄准科技竞争前沿和未来发展制高点,集聚一批引领、支撑城市远大抱负的战略人才队伍,加快引育战略科学家,加快集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一支掌握绝技绝活、擅长技术工艺的高水平“龙城工匠”队伍。目前全市领军人才企业达2967家,销售超亿元的人才企业突破60家,4家人才企业在主板、创业板上市,24家人才企业进入上市后备企业库,97家人才企业进入科创苗圃计划。

提升留才“温度”,包容“十年不鸣”。大力塑造独具魅力、包容亲和的常州人才生态,推动人才服务供给侧和需求侧精准匹配,积极打造“量身定制、一人一策”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关键小事”,优化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同时继续办好“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高标准建设新时代人才强市。全面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评价体系、激励体系,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让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要全面建强包括一流人才集聚平台、一流创新园区平台、一流离岸孵化平台等的一流创新平台载体,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搭建最广阔空间;要全面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服务,突出人才服务标准化、精准化、国际化,让各类人才创新无惧、创业无扰、创造无憾。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从青年人才的这些“常乐”成绩单,到成为一名优秀的“伯乐”,常州正在进行多方实践。由此不难看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系统性增强人才忧患意识,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建立人才竞争优势,彻底改变人才工作同新形势新任务不适应的现象,让更多的青年人才“常乐”,让更多的城市管理者成为“伯乐”。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海琴 孔德信

编辑: 周晓雨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