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坦荡的四个方子(如何做到掰开了揉碎了去讲一个故事)(1)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应该是电视从业者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个问题。因为不管是棚内综艺还是户外真人秀,不管是整期节目的架构还是单体段落的叙事结构,都必须学会讲好一个故事。

尤其是最近非常流行的剧情式真人秀,赛制和人物线都相对复杂,如何梳理出故事线吸引住观众,是很多节目导演需要面对的问题。而且必须承认的是,这些当下大家熟悉的热门真人秀,对单期的叙事或者编剧能力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尤其是新入行的节目导演,在把控和取舍大片比素材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些犯难。

那么如何去锻炼和提高这部分的能力,冷眼君认为一些民生领域的调解类节目其实是很锻炼节目导演的故事讲述能力的。要知道,这类节目的故事往往也会错综复杂,牵扯的人和事也很多,如何一层层推进故事,让观众顺着导演的思路持续看下去,也是很显功力的。

让自己坦荡的四个方子(如何做到掰开了揉碎了去讲一个故事)(2)

最近,冷眼君就发现了北京卫视播出的一档名叫《向前一步》的节目,竟然有些出人意料的好看,节目在单期故事的讲述上还是很不错的。

让自己坦荡的四个方子(如何做到掰开了揉碎了去讲一个故事)(3)

新视角:人和公共领域的对话

可能一开始,很多人都会跟冷眼君一样,认为《向前一步》只不过是众多调解类节目中的一个常规案例,尤其是从节目的预告片剪辑来看,依然是我们熟悉的那种矛盾冲突以及对话方式。但是看过几期之后,冷眼君发现《向前一步》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一般来说,我们看过的大量调解类节目里,矛盾点基本都是聚焦在家庭内部或者邻里之间,常见选题就包括夫妻关系调解、房产分配调解、老人遗产争夺等。但是《向前一步》的视角就不再是当事人家庭内部的事情,而是当事人与公共领域之间的矛盾冲突,让人和公共领域进行一场直接对话。

那么何为公共领域?在这个节目里是指北京市的一些公共城市规划或政府工程,而故事就是这些公共领域的事件与所影响到的普通居民利益之间的矛盾故事。比如前两期的故事就是为了保护完整样貌的天坛公园和华康里遗迹,从而涉及到的居民腾退工作,第三期小区公共领域被私自搭建而引发的争议等。

让自己坦荡的四个方子(如何做到掰开了揉碎了去讲一个故事)(4)

所以我们会发现,《向前一步》的调解或对话双方,变成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矛盾,这个切入的角度让观众看到了调解类节目的一个全新视角。从某种角度来说,有点像公民问政,是一种公共政策的案例解读。节目把个人的故事放置于一个大的时代背景里去,可能同样是拆迁的故事,以前可能是家庭内部的纷争,而这一次则是家庭与大的政府工程之间的利益矛盾。

比如第一期的故事,就是围绕天坛地区简易楼腾退的利民工程所引发的拆迁故事。其中来到节目的当事人李先生就是因为不满意政府的补偿,而迟迟没有搬走,节目从而展开了一系列的沟通与劝说,最终达成和解。

让自己坦荡的四个方子(如何做到掰开了揉碎了去讲一个故事)(5)

这个故事表面看好像只是有关李先生个人的事情,实际上是通过这一典型案例,向公众告知北京市政府的这一项利民工程具体的背景细节,所以这更像一次借助个案而展开的政策解读行为,当然,让观众代入这件事的就是李先生的故事。

让自己坦荡的四个方子(如何做到掰开了揉碎了去讲一个故事)(6)

讲述:真正做到把故事掰开了揉碎了

但凡接触过这类节目的导演可能都或多或少的听过这样的描述,那就是要把一个故事掰开了揉碎了,说白了就是要真正把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讲明白,同时还得有悬念有节奏,观众可以顺着导演的思路一直往下看。

节目有一个形式感的设计,那就是对应节目名称的那个行为,看看通过一期节目的沟通,当事人是否愿意向前迈出一步,主动去沟通解决这个问题。

让自己坦荡的四个方子(如何做到掰开了揉碎了去讲一个故事)(7)

我们先来看看《向前一步》的人物设置:

一位主持人,马丁,控制整场对话的节奏与流程

城市沟通团,包括人民调解员、律师、媒体评论人、城市规划师和心理咨询师等

当事人,当期故事的主人公

政府工作人员,包括街道工委书记、区房屋征收中心主任等

现场观众,100位市民

让自己坦荡的四个方子(如何做到掰开了揉碎了去讲一个故事)(8)

不难发现,节目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平等谈话场,所有问题都可以在这个节目中进行沟通,甚至是冲突,看看经过这样一个长时间的对话之后,能否让故事的主人公向前一步,去主动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以第二期《北京记忆》为例,来看看这个故事是怎么一步步推进的。

1、故事背景是北京市华康里文物腾退工作,这项工程涉及到了117户居民的腾退,其中109户已经在奖励期内完成签约并搬离华康里,还剩8户迟迟未搬,其中就包括当期节目的主人公刘京芳女士。

让自己坦荡的四个方子(如何做到掰开了揉碎了去讲一个故事)(9)

2、节目一开始对刘京芳的介绍非常巧妙,同时也产生了节目的第一个悬念。刘京芳本人介绍称自己是多个单位的志愿者,志愿工作累计超过一千六百小时,主持人也展示了刘京芳的多张志愿者荣誉证书。但就是这样的一位非常理解政府工作的老北京,却成为了这次腾退工作中一直未能解决的那8户居民之一。这是为什么呢?

3、接着,主持人展示了刘京芳的一本日记,其中记录了刘京芳女士为什么没有搬走的原因,就是因为她对政府的补偿方案不满意,并且举例称与只有一街之隔的大栅栏补偿价格,每平米相差21万,认为华康里的补偿极其不公平。同时引出一个心愿,她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因此分得一套住房去结婚。此心愿一出,赢得现场观众大量的同情分,故事的天平开始倒向刘京芳这边。

让自己坦荡的四个方子(如何做到掰开了揉碎了去讲一个故事)(10)

4、请出节目的公共领域方的代表,包括西城区文化委员会主任孙劲松和北京宣房房屋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莉娜,他们负责这次腾退的具体工作。一上来,孙主任就详细介绍了华康里作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上升到了大北京的整体城市规划以及情感勾连,似乎一下子又让观众有了站在他们这边的想法。一边是刘京芳的个人利益,一边是整个华康里文物的保护工作,节目很快就把故事最大的矛盾点讲清楚了。

5、对话双方到齐,接下来就是一个个细节问题的当场对峙。包括房屋评估公司的选择程序、补偿的具体价格等问题,最后的矛盾点聚焦在了评估总额到底是255万还是270万上,节目请到了评估员现场计算,并且刘京芳认为对方没有在奖励期被告知,此刻观众的情感代入似乎又转到了刘京芳女士这边。

让自己坦荡的四个方子(如何做到掰开了揉碎了去讲一个故事)(11)

6、这笔账在现场算得差不多之后,刘京芳又把问题聚焦到了儿子结婚没房这件事,道出核心诉求其实是希望分到两套房。结果儿子的一条给母亲的短信让刘京芳有了很大转变,房子固然很重要,但是不管住在哪里,只要能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那就是最好的结果。

让自己坦荡的四个方子(如何做到掰开了揉碎了去讲一个故事)(12)

7、以上这些细节都解释完之后,刘京芳说出了深埋内心的一个隐情,那就是原本打算终老在华康里,所以不想搬。经过孙主任和城市沟通团的解释之后,刘京芳开始理解腾退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且孙主任现场决定聘请刘京芳为华康里的文物监督员,至此,这个对峙沟通的故事就算基本结束了。最后通过第二现场再次调解,刘京芳终于在协议上签了字,同意搬走。

让自己坦荡的四个方子(如何做到掰开了揉碎了去讲一个故事)(13)

让自己坦荡的四个方子(如何做到掰开了揉碎了去讲一个故事)(14)

整个过程看下来,节目真的是做到了把故事掰开了揉碎了去呈现给观众,故事有起伏,也有不断的情感偏向,加上节目中大量的VCR补充说明和剪辑的悬念处理,让整个观看过程非常有代入感。

这只是《向前一步》的一个故事,其它期的故事也都秉承这种讲述的风格。在结构整个故事的时候,还是能够看出导演在这期节目里的用心的,看似简单的事情,用大量的素材一点点展开,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讲述。

不过有两个细节还是忍不住想要吐槽。首先就是节目的场地,可能也是因为预算的原因,选择在了一个篮球场,最后当事人能否跨过的那条线其实就是篮球场的中圈线,极其简单的背景板,让节目显得过于粗糙了。除了那个是否愿意向前一步的行为,整个节目其实并没有什么视觉记忆点。

让自己坦荡的四个方子(如何做到掰开了揉碎了去讲一个故事)(15)

其次就是观众点赞的那个“666”的手势,说实话,刻意的追求某种流行往往得不偿失,因为真的很跳戏。

让自己坦荡的四个方子(如何做到掰开了揉碎了去讲一个故事)(16)

但总的来说,《向前一步》的故事讲述还是不错的,值得电视同行们去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