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最早是由北方的鲜卑部落发展而来,为中山武公所建。这个部落,起初只是在陕北绥德区域生活,之后则逐渐转移到了如今的太行山等地。

战国时魏国为何要攻打赵国(与赵国实力相当的中山国)(1)

中山人与周人的祖先都是姬姓,但中山人的姬姓却并不是周人的分支,其本身拥有姬姓,总的来说,中山人的地位并不如姬姓周人。这一点,从曾经周成王在岐阳举行的诸侯盟会中便可窥见。当时,天下一百多位诸侯都从四面八方前来参加,盛况可谓是前所未有,而当时鲜卑的国君也是其中的一员。

可见,这鲜卑与周人虽同属姬姓,但是,二者的地位却是截然不同的。那次,鲜卑国君虽然是以诸侯的身份参加联盟会,但是,当时的他却并没有得到理应的尊重。据说,他在大会中直接被安排去灶房煮酒,当时,一同被冷落的还有楚国的国君。

所以,从这里也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鲜卑的地位远远不及周室。而且,当时鲜卑被称作“北狄“,可见,与当时被称为”南蛮“的楚国地位是一样的。西周时,鲜卑人已在太行山北部一带活动。虽然也受周朝势力的认可,但是,生活习惯和其在周朝人眼中的地位,却与那时的戎狄是没有什么区别。

战国时魏国为何要攻打赵国(与赵国实力相当的中山国)(2)

春秋初年的时候,太行山南部的赤狄下山灭掉了当时的卫国和邢国等诸侯。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太行山北部的鲜卑族,决定下山前往华北平原,并在那里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但是,鲜卑人下山的所作所为,却与赤狄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在建立城池之后,选择保护百姓,而不是烧杀掠夺。

所以,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当地的统治者。当然,鲜卑人建立城邑的初衷,是希望自己也能跟中原诸国一样,成为遵守礼制的国家。他们发自内心的希望自己可以融入周室,并得到各个诸侯的尊重。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鲜卑族终于建立了中山国。

中山国的城址,大约位于当时晋国的东北部,所以,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中山国在春秋时期,面临的最大敌人,便是附近的晋国。两国自然也发生过许多的交锋,战事持续了近二百年。晋国作为中原大国,在当时自然是占上风的。而中山国,基本上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

但是,这个国家也并没有被晋国侵占丝毫,中山人牢牢地守住了自己的底线,房子城以南,即“7井陉”以南地带。后来,晋国被一分为三,曾经与中山国接壤的晋国,已经变成了赵国。毕竟,曾经实力强大的晋国,也没有灭掉中山国,所以,此时实力不到晋国一半的赵国,自然也不会对其造成威胁。

那时的赵国,只比中山国大一点点,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山国相比之前面临的军事压力更小了。因此,也算有了一段养精蓄锐的时间。

战国时魏国为何要攻打赵国(与赵国实力相当的中山国)(3)

在由晋国分裂而成的三个国家中,魏国与中山国并没有接壤,而韩国则只在上党郡的部分山区与中山国有一点点接壤。所以,只有赵国的大部分国土与中山国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公元前414年的时候,当时中山国的统治者武公决定迁都,将新的都城建立在了中山国的正中央,即:如今的河北定州市,还给新的国都取名为“顾”。这主要是因为如今的晋国已经灭世了,所以,统治者也觉得没有必要再据守在太行山脚下,因此,便想远离太行山地区,来到华北平原地区建立都城。

中山国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逐渐的发展壮大,但是,令中山国君没想到的是,他们的旧城,那块宝地居然被魏国给盯上了。要知道,当时的魏国,可与中山国完全不接壤,但是,他们依旧贪心的想要拥有这块沃土。至于魏国为什么要对中山国虎视眈眈,这其实与中山国的一个人有着很大的关系。

当时,中山国有一个大将叫乐羊。

他虽然是一个文武通才,但是,却娶了一个相貌不太出众的妻子。虽然,这个妻子外貌不太行,但是,脑子却非常的灵活,算是那时候少见的博学女子。乐羊的这位夫人就劝诫他,说:“能够成就大业的人,往往都不拘泥于所谓的儿女情长。所以,若夫君想要成为这样的伟人,就必须去大国学习。”

战国时魏国为何要攻打赵国(与赵国实力相当的中山国)(4)

所以,在考虑一番之后,乐羊就抛弃了妻儿前往魏国学习。显然,乐羊是幸运的,因为他一去便被伯乐翟璜引荐给了魏文侯。当时,著名的大将和丞相基本上都是这个翟璜推荐的,而这些人,后来都过上了飞黄腾达的好日子。所以,被引荐之后的乐羊,很快也当上了官,而且,这一做就是七年。

虽然,在这七年的时间里,乐羊拥有了大量美女和一定的权力,但是,眼前的这些却远远不能满足他的野心。在看到魏国派兵风光的占领了河西郡,将秦国死死压制在洛水西部,他便对魏国军队的战斗力有了清楚的认识。乐羊希望自己也能打这么风光的仗,成为魏国权势滔天的人物。

所以,野心很大的乐羊,在通过一番思虑之后,其通过翟璜向魏文侯表达了自己愿意主动带兵攻打中山国的意愿,期望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当时的魏国,若想要攻打中山国,需要越过赵国的土地来跨国作战,所以,必须首先获得赵国的支持。

因为,如此长途作战,不仅需要带着浩浩荡荡的行军队伍,更要运送军队每日都需要的粮草物资。遇到突发情况时,还需要向赵国借粮。

因此,这一切的一切,都得有赵国在背后支持。

战国时魏国为何要攻打赵国(与赵国实力相当的中山国)(5)

但是,另一边的赵国,想的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彼时赵国刚刚迁到了新都中牟。若从魏国军队跨国作战的路径来看,他们无论是从太行山西边的太原郡进入中山,还是从东边的邯郸郡进入。其军队基本上都要经过赵国新旧两个都城,这种兵临城下的事情,自然是需要赵国统治者慎重考虑的。

当时,身为邻国的赵国,自然十分了解中山国的实力。所以,它认为魏国根本就打不过中山国。当时,赵国国内普遍都觉得:魏国即使能够拿下中山国的部分城池,但因两国并不接壤,路途又遥远,所以,魏国也没办法长时间的占据。因此,若自己允许魏国跨越攻打中山国,最后,获得好处的便是赵国。

所以,赵国在这样的思虑下,应允了魏国跨国作战的请求。

在赵国同意其跨国后,魏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也就不存在了。于是,魏文侯便马上命乐羊为主帅,翟角做副将,自己的儿子魏击则担任监军,让他们带领魏国大军攻打中山国。当时,这三人带领的军队主要通过邯郸郡前往中山。而吴起等人带领的军队,则主要作为辅助军队,前往太原郡牵制中山国的兵力。

魏国军队在进攻中山国的时候,遭到顽强的抵抗。若那时带兵的主帅,不是通晓中山的乐羊,抑或是没有吴起在旁配合,想必魏国早就被打退了,更别提攻入中山国了。最终,魏国虽然接连征服了中山国的许多城池,但是,其军队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战国时魏国为何要攻打赵国(与赵国实力相当的中山国)(6)

在魏国与中山国连续交战三年之后,乐羊率领的魏国军队终于同吴起领导的偏师相会于中山国的都城顾城之下。至此,魏军也迎来了与中山国最为艰难的一场硬仗。

当时,魏国的军队并没有直接选择攻城,而是在顾城的周边建立了许多可供射箭的箭楼。他们建立的这些箭楼比顾城的城墙还要高,所以,士兵站在上边几乎可以清楚的看到城内的兵力分布情况。而且,善于打心理战的魏国军队,还在这些箭楼上立了写有“魏”的旗帜。

而这,也对城内坚守的中山国兵将造成了心理震慑。在清晨的曙光照耀在顾城城墙上之后,双方的战斗就拉响了号角。当时,魏军布置在周边的箭楼,对顾城开启了雨点般的箭雨攻击。而魏国的主要冲锋部队,则从四面八方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势,最后,顾城被攻破。

身为主将的乐羊,自然是极尽所能的搜刮城内的金银财宝,而且,还将抵抗势力全数杀尽,使得中山国被彻底灭掉。

当时的赵人,并没有想到魏国的军队的攻势会如此猛烈。想必,当时整个天下都没有发觉魏卒,竟然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攻灭中山国的魏国,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后来,为了更好的占领中山国,魏文侯派出了自己的儿子魏击管理中山。而在此战中,有着突出战功的乐羊,自然也在中山国中得到了很大的一块封地——灵寿。另外,魏国国君还命他辅佐太子魏击。

战国时魏国为何要攻打赵国(与赵国实力相当的中山国)(7)

可见,乐羊在中山国一战后,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参考资料:

【《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策》、《资治通鉴·卷一》、《春秋战国门·乐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