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排版:楠哥

近一二十年的清宫剧,受港台制作方影响,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称谓,清朝嫔妃要么自称臣妾,要么自称本宫,还煞有其是的定了规矩,什么什么位份以上称臣妾,嫔以上一宫主位才能称本宫,要不是清朝是离现代最近的一个朝代,清朝灭亡时有很多太监宫女出了宫,说了很多宫廷的事儿,我们可能一直处于瞎编的阶段。

古代清朝宫斗文(本宫臣妾小主)(1)

首先,清朝的嫔妃们,一般都自称吾或者我,不会自称臣妾和本宫,这俩称呼,在清朝是不存在的,清朝是满族人的天下,宫廷内的称呼起先是满语,后来慢慢汉化,也不过就是说我怎么怎么,臣妾这个词儿听上去等级很高的样子,但其实这不是啥好词儿,臣妾一开始是指服贱役的男女奴隶,男的叫臣,女的叫妾,后来叫的范围宽泛起来,泛指臣服于统治者的民众。

越往后,臣这个字就代表为皇家打工的行政官员,就是下人的意思,还得是汉臣自称臣,满人自称奴才,显得自己是自家人与皇帝亲。

古代清朝宫斗文(本宫臣妾小主)(2)

所以清朝不会让嫔妃自称臣妾,都是官宦家的满族姑奶奶,哪能这么自贬身价。

而后妃们见到皇上太后,不会说嫔妾参见皇上,臣妾参见太后,而都要自称奴才,因为皇上和太后是她们的主子,见到主子不管你是谁,就算是皇后,也要自称奴才。就像不管你做了多大的官儿,见到本家的旗主,也要恭恭敬敬的磕头请安一样,参见和珅。

而本宫这个词儿,嫔妃们一般也不会自称,皇后都不会这么自称,这个词比较宽泛,太子有自己的宫殿,他会自称本宫,并不是嫔妃的自称。

古代清朝宫斗文(本宫臣妾小主)(3)

嫔妃们的自称和老百姓差不多,都是我,了解了真实历史上的清朝嫔妃自称,你知道哪部清宫剧拍的比较真实吗?

错了,清朝的奴才,不管嫔妃叫小主。从有记忆开始,仿佛是从《金枝欲孽》开始,奴才宫女叫嫔妃小主的?后来甄嬛传也如是叫,但真实清朝历史上,奴才宫女不叫嫔妃小主。

根据晚清宫女回忆写成的《宫女谈往录》记录,清朝宫廷奴才一般都称呼后妃们主子娘娘,或者xx主儿,前面加你的封号,从来没有叫过小主。比如如懿传里,要叫嘉妃,得称呼嘉主儿,嘉是她的封号,叫慧贵妃,要称呼慧主儿。

古代清朝宫斗文(本宫臣妾小主)(4)

那种封号带位份的叫法也是错的,比如海贵人、欣常在,芝答应,这些称呼奴才宫女是不允许叫的,这是正式场合介绍,或者写在书面上的称呼。要是哪个奴才见了海贵人,说一句海贵人万安,估计海贵人得懵圈一会儿。

古代清朝宫斗文(本宫臣妾小主)(5)

后妃见到皇帝太后都要自称奴才,清朝不会觉得自称奴才丢人,在他们眼里,奴才才是皇室的自家人,比汉人才叫的臣高贵多了。所以这一点苍穹之昴演的挺还原。

古代清朝宫斗文(本宫臣妾小主)(6)

真实的清朝皇室,太后不会自称哀家,皇上也不经常说朕。

哪位同学能考古到第一个叫自己哀家的太后是哪部剧吗?其实哀家这个词儿,是出于戏文里的词儿,而且戏文里谁自称哀家呢,是死了丈夫的皇后或者太后,所以自称可怜人,非要强按头的话,太后自称哀家比较符合情理,毕竟没死丈夫的做不了太后,但有的电视剧皇后也自称哀家,这是在诅咒谁呢?

古代清朝宫斗文(本宫臣妾小主)(7)

太后和前面讲的嫔妃一样,一般都是自称吾或者我,没那么多花花。

皇上不经常自称朕,清宫剧完全演反了,剧里皇上没有一次是自称我的,都是朕,其实秦始皇以前,所有人都可以自称为朕,就是我的意思,只不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只有皇帝能自称朕。

古代清朝宫斗文(本宫臣妾小主)(8)

清朝时期呢,皇帝倒不会时时称朕,一般只在书面用语中称朕,生活中,还是自称我,比较口语化,奴才们也不会叫皇上万岁爷,万岁爷也是戏文里的词儿。

还有对皇子的称呼,一般就是四爷八爷九爷,不会叫几阿哥,清朝作为离现代最近的一个王朝,史料非常多,如果哪部清宫剧能正正经经把历史都拍准确,那就好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