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候,山西平阳府有位叫王平子的人,进京赶考在当时的报国寺里赁了一间房子在他之前,他的隔壁,早住了一位浙江余杭县的考生,两人暂时成了邻居王平子见同是考生,便让仆人递上自己的名贴,要求和余杭书生聊聊,但余杭生却不予理睬平日相遇,余杭生也表现得很是傲慢王平子看不惯他这种狂妄的样子,就打消了与他交往的念头,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聊斋故事开天眼,聊斋故事盲僧有异能?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聊斋故事开天眼,聊斋故事盲僧有异能

聊斋故事开天眼,聊斋故事盲僧有异能

明朝时候,山西平阳府有位叫王平子的人,进京赶考。在当时的报国寺里赁了一间房子。在他之前,他的隔壁,早住了一位浙江余杭县的考生,两人暂时成了邻居。王平子见同是考生,便让仆人递上自己的名贴,要求和余杭书生聊聊,但余杭生却不予理睬。平日相遇,余杭生也表现得很是傲慢。王平子看不惯他这种狂妄的样子,就打消了与他交往的念头。

一日,有一位少年到报国寺游览,着白色衣裳,头戴一顶白色的帽子,远远望去,气质不凡。王平子便走过去跟他交谈,少年言谈诙谐,妙趣横生,两人一见如故。王平子从心里对这位少年感到敬佩,这才问起他的家事,得知书生姓宋,登州人士。

王平子邀请宋生到书房一叙,宋生欣然应允。两人谈到兴处,恰巧余杭生从这里经过,他们两人就都起来给余杭生让座。余杭生毫不谦虚,居然坐了上座。又对着宋生问东问西,态度甚是傲慢,宋生很是反感。

聊着聊着,就说到了科举和诗文。余杭书生仍是夸夸其谈,目空一切似的,还提议当场出题,比试一番。宋生实在受不了,就在比试过程中一再压着余杭书生的风头。余杭书生自讨没趣,只好离开。

又过了些时日,王平子特邀宋生来做客。两人相谈甚欢,王平子便拿出自已平日所写诗文,向宋生请教。宋生看得很快,眨眼功夫,就翻了上百页。然后说:“你的文章功底很深,然而在你下笔之前,却没有一个必定追求的信念,而只是心存侥幸,取得成功的心理,这样一来,你的还未落笔,文章的档次,已经掉了一截呀。”继而,以他看过的上百页诗文为例,给王平子一一解释。王平子很是吃惊,没想到宋生竟能过目不忘。但是,王平子也非常高兴,有这样的人为自己讲解诗词文章,他对科考更有信心了。

于是,他让厨房里的人用蔗糖作水饺,来款待宋生。宋生吃了水饺说:“我平生还未吃过如此甜美可口的水饺,还请你改日再请我吃一回呀!”自此以后,两人的友情更加深厚,宋生三五天必来一次,而王平子则必定安排一份蔗糖水饺。偶而也会遇到那位来自余杭的书生,虽然谈的不多,但余杭书生傲慢的神气,大为减少了。 ­

一天,余杭生把自己写的文章拿来给宋生看。宋生见上面圈圈点点极多,还有不少赞美之词儿。大概看了一遍,就放在桌子上,一言不发。余杭生怀疑宋生没看,再次向他请教。宋生说已经看完了,余杭生又怀疑宋生看不懂。宋生说:“这有什么难懂的?只是写得太差,我不好直说罢了!”余杭生很是生气:“你只看了圈圈点点和评语吧?那又怎知不好呢?”宋生听他这么说,也很光火,便开始背诵余杭书生的文章,好像早已看了百十遍。宋生一面背诵,一面指出文章的毛病。余杭生越听越局促不安,越听越觉难为情,脸上红一阵儿白一阵儿,不觉汗流浃背,灰溜溜地走了。 ­

过了一会儿,宋生也离去,余杭生进了屋子,坚决要看王平子的文章。王平子不给看。他硬是搜出王平子的文章,看到上面圈点密密麻麻,不无讥讽:“这文章里的圈圈点点,可真像是下了水饺呀!”王平子本来性格朴实,不善交际,这么一来,甚觉尴尬,更是无言以对了。 ­

第二天,宋生又来了,王平子说了昨天之事。宋生非常气愤:“我以为他走了就不回来了,没想到,这小子如此卑鄙,真是欺人太甚!有机会,我一定好好教训教训他!”王平子极力劝解,让宋生对余杭书生那样的人不要太苛责。宋生听了,深受感动,更加看重王平子。 ­

没过多久,科举考试结束。王平子把考试题目以及自己的考场文默写下来,请宋生来看。宋生细细看过,十分赞善,并说提前祝贺王平子“考试不挂科”。

一天,他俩偶然走进报国寺的大殿里游玩,却见一个瞎和尚坐在走廊里,正摆摊卖药。宋生大为吃惊地说:“贤弟,这是一位奇人呀!他最懂诗词文章,你应该向他求教求教啊!”还没等王平子明白过来,他就催促王平子返回寓所去取自己的考场文章。王平子看他急切的样子,也不再多问,回到寓所就去拿。半路上正遇到余杭书生,就邀他一同前来。

王平子走到和尚跟前,想起刚才宋生说的话,连称和尚先生,并说有事相劳。那和尚以为他是来求医的,便问他患的是什么病。王平子说明来意,瞎和尚笑道:“也不知道是谁又多嘴多舌,净给我找麻烦。您也看到了,我眼睛是瞎的,看都看不了,怎么能评论您的文章呢?您还是另请高明吧!”

王平子见他推辞,更加恳切,忙说:“先生不必过谦!让您看,实在是不方便。您看这么着行吗,我读您听,劳驾您勉为其难,以耳代眼,为小生指点一二。不知可否?”盲僧听他言语诚恳,也就不再推辞,“也罢,既然有人指引你来,也算我们有缘。只是,这三场科考文章,少说也有个两三千字,等你摇头晃脑地读完,都到什么时候了?不如这样,你找个火盆过来,把文章在里面一烧,让我用鼻子闻上一闻就可以了。” ­

王平子听后,忙去借了火盆取来,将自己写的诗文一张一张烧了。每烧一篇,盲僧人就凑过去闻一闻,边闻边点点头:“你是初学古代名家的手笔,学得虽然不十分像,也做到近似了,还不错。我刚才已经用脾领受了。”王平子问他:“这样的文章能考中么?”和尚答道:“虽然不是什么上品,但考个功名,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余杭生听了,却不怎么相信。于是,他先悄悄地烧了一篇古代名家的作品,想先试他一试。瞎和尚用鼻子闻一闻说:“妙啊!这篇文章我是用心受的。如果不是归有光、胡友信等人的大作,恐怕不会有这么好的气味!”余杭生听了,大为惊讶。

于是,便开始烧自己的文章。那瞎和尚说:“刚才领教了一篇佳作,但是尚未领会到到全部妙处,怎么忽然另换了一个人的文章呢?”余杭生假意说:“那一篇呀,那只是朋友的一篇,接下来这篇才是我写的。”和尚闻了闻盆里的灰烬,难受的接连咳嗽了好几声,忙摆手道:“你还是不要再烧了,这味道实在是太呛人了,勉强能让这个气儿送到胸膈的部位;你如果再烧的话,臭味儿熏的我就要吐了。”余杭生听了,知道自己的诗文写得很差,面红耳赤,羞愧难当,便赶快走了。

【笔者小注】:王鏊[ào] 、唐顺之、归有光、胡友信等8人,是明朝科考文章的代表人物,人称“明朝制艺八大家”。(制艺者,写科考八股文之谓也。)归有光胡友信齐名,人称“归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