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百万英镑》写于1893年,直至现今蜚声世界,不仅被翻拍成电影,也被节选为中小学课本的必读课文。

而鲁迅先生所创作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创作于1921年,在我国家喻户晓,“阿Q"这一文学艺术形象现今在世界文学之丛已然成为不朽丰碑。

阿Q正传百科介绍 阿Q正传与百万英镑(1)

《百万英镑》与《阿Q正传》

《百万英镑》,《阿Q正传》的成书时间相差仅有30年左右,在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历史的土壤之中成长的文学名著,具有着不同的内容特征,但却有着相似的悲剧式的幽默品格,折射出时代带给个人的悲剧。

1.《阿Q正传》中阿Q的卑劣行径与“精神胜利法”,折射的是愚昧社会的缩影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在当时的社会之中再简单不过的小人物,阿Q一次又一次滑稽又笨拙的行径,使我们总是无法抑制自己的笑容,但却又因为他的人生悲剧,产生悲怆的情感。

阿Q作为当时底层社会典型的贫苦农民,它具有着许多农民所具有的品质,例如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并且心地坦诚,依靠自己的劳力去追求自己食足饭饱的生活。

这些无疑是他身上的闪光点,也是我们在看阿Q这个人物时,能够产生对于他的怜悯情绪的原因。

阿Q正传百科介绍 阿Q正传与百万英镑(2)

阿Q的神态

但是一个立体的人物并非仅仅只有一面,阿Q身上也有着许多极为恶劣的品行,例如他的”精神胜利法“就是自欺欺人的心理安慰的典范。他的狭隘和保守的观念也为他的悲剧人生奠定了基本的色彩。

最为根本的,是阿Q身上的愚昧和麻木,是在那一时代底层群众身上所具有的最为卑劣的品行。

他们不懂得自由,也不懂得生命价值等,仅仅只是浑浑噩噩的活着。

而他的这些卑劣的一方面,是我们发笑的原因,在他的”精神胜利法“和他欺负弱小与安于现状的开心之中,我们忍不住的发笑。

原因仅仅是因为我们作为旁观者,看到了他身上更为深层的命运悲剧。

2.《百万英镑》里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和失去人性的拜金奴,是资本背景下扭曲的个性

再说到百万英镑的主人公亨利·亚当,他的这场英国之旅,从头至尾就是一场“游戏”。

他与阿Q的不同点在于,我们看见阿Q的时候就会发笑,但是我们看见的《百万英镑》之中使我们感到滑稽的并非是主角亨利,而是那些为了金钱趋炎附势的人们。

那些势利眼攀附权贵的行为使我们发笑,也使我们感到心惊。

亨利是一个传统的怀揣着美国发财梦的青年男人。喜欢冒险,也喜欢过上高人一等的生活。

阿Q正传百科介绍 阿Q正传与百万英镑(3)

拜金主义的迷宫

他的聪明之处在于,能够充分运用那张百万英镑的钞票,去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些无法找给他找钱的饭店老板,制衣店老板等,都作为令人发笑的小人物的典型,存在于《百万英镑》之中。

《百万英镑》中的悲剧就在于,每一个人都围绕着金钱在打转,所有的美好,所有的人际交往,都仅仅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

小商家老板和贵族们,都以一种势利眼的形式,成为了拜倒在金钱脚下的奴才。也让这些普通人的拜金主义彻底的暴露出来——最大的悲剧就在于失去了人性,只认金钱的势利眼的人们。

或许,亨利没有得到这一张百万英镑的钞票的话,他可能就会在街上迎来流浪和饿死的结局。

3.阿Q的悲剧,来源于一众“赵老太爷”的欺凌与奴役

另一方面是那些旁观者所带来的悲剧。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普通受剥削者的样子。但是,却在另一方面,产生许多精神不正常似的行为。

这种精神不正常背后,是来自于周围人,来自于旁观者的迫害。

对于阿Q来说,旁观者的迫害,主要表现在于他的生活中,常常被人耍笑逗乐,遭受欺辱。

阿Q正传百科介绍 阿Q正传与百万英镑(4)

可怜的阿Q

就像他被人揪住鞭子磕头一情节,本来是一场对于阿Q人格的侮辱,但是他以出乎人意料的精神胜利法去说服自己,是”儿子打老子“,令人忍不住感觉好笑。

但是,却又忍不住因为他的这一被人欺辱的状态恨恨不平。

在赵太爷把阿Q叫过来,不准他姓赵,并且打他巴掌的这一情节上,也在诉说的这些迫害阿Q的旁观者的残忍,甚至连阿Q说话的权利都被剥夺。

阿Q,这个地位低下的“人”,连拥有和赵太爷一样的姓氏的权利都没有。

这些情节初读令人感觉极为搞笑,但是仔细一想,就会真正的感觉出她的深刻的悲剧内涵。

4.百万英镑的钞票,背后是权势者一场玩弄人心的“金钱游戏”

反观亨利的英国之行,势利眼们对于他,总是以一种卑劣而又鄙视的目光看待。在没有露出他的百万英镑的钞票之前,这些势利眼对于他仅仅有着鄙视和恶意。

就像亨利所获得的这张百万英镑一般,本质上依然是那些作为既得利益者的上层社会的富人们,通过拿着对于自己来说微不足道的百万英镑,来去满足对于人的本性的好奇心的试验品。

阿Q正传百科介绍 阿Q正传与百万英镑(5)

“上流社会”

在他们眼里,亨利并非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仅仅只是他们用来试验和取乐的工具,亨利的人生对于他们来说仅仅只是一场有趣的表演,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存在。

虽然亨利最终在这些老先生的帮助之下获得了爱情,但是这位兰厄姆小姐的爱情本身,也包含着许多拜金主义的色彩。

在上层社会人们的眼中,亨利等穷人仅仅是他们茶余饭后用来取乐和说笑的工具。

他们看不到穷人们的生活困苦,也看不到他们在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和聪慧的一面,而仅仅是看到自己一时富足的生活和寻求趣味的“何不食肉糜”的心情。

这些势利眼们,看到的仅仅只是那些走动的“货币”,和金钱的象征。

他们看不到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没有兴趣去了解他的人生和未来,而仅仅是因为他作为有钱人的那张百万英镑。

百万英镑的存在揭示出这些旁观者的拜金主义价值观,揭示出那一时代人们浮躁而又空洞的内心。

5.阿Q的时代,是愚昧的时代,也是麻木的时代

阿Q的悲剧,和亨利的这场实验背后形成的必然性在于哪里?

在于它的时代,还是在于它的个体?

阿Q的悲剧产生,显然第一方面就是他自身的原因。

阿q的悲剧,就在于无法摒弃的恶习,身上的毛病实在太多,让我们又笑又恨,他的那些不合世俗眼光的行为,和粗鄙而又令人嘲弄的虚浮,就是一例。

他没有想过奋起反抗,也没有真正有着他所说的那种“革命”的情怀,仅仅是在人生无可置疑的虚无和自我安慰之中自得其乐。

阿Q正传百科介绍 阿Q正传与百万英镑(6)

被人耻笑的阿Q

在一次又一次周围人的取笑和嘲弄之中,阿Q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了深刻的改造。

他是那些已经彻底放弃希望的人们的共相,也是愚钝而又无赖的人的本性使然。

在阿Q这种悲剧背后,更为深层的原因就在于那个时代社会背景及其环境。

那个时代的传统,束缚住了每一个想要脱离这一牢笼的人们,从精神上,从价值上把人牢牢的束缚住,人们只能在圈层之中进行活动,无法突破也无法寻求到新的希望。

那个时代,是一个愚味的时代,也是麻木的时代。

地位低下的人们,在生活之中每天遭受着各式的压迫与毒打,但是却在这种压迫与毒打之中,没有奋起反抗,而是逐渐的产生类似于阿Q的这种精神胜利法的自我安慰方式来去拯救自己。

不敢正视未来,不敢正视自己的出路,让他们无法找到未来的方向,阿Q的悲剧结尾已经注定,在他无法理解奋起反抗的人的时候,他的人生已经变成了彻底的灰色。

社会环境给予他枷锁,在浑浑噩噩,懵懵懂懂的生活之中,阿Q走完了他悲剧的一生。

6.人失去了主人地位,让金钱坐上了控制和操纵人的宝座

《百万英镑》的主角亨利,从表面上看最终马克吐温得给予她了一个完美的结局,他有了自己正经的工作和心爱的女人,未来前途也一片光明。

但是,在这种圆满的结局之下,是那些无法摆脱的金钱至上的时代梦魇,在伦敦上空盘旋。

这张钞票,赋予了亨利能够和他心爱的女人相见的机会,也赋予了亨利在这个社会之中,能够出人头地的身份和地位。

阿Q正传百科介绍 阿Q正传与百万英镑(7)

建立在贵族与金钱之上的华美

但是本质上,没有人去看亨利是什么人,也没有人注意他的生活有着什么样的丰富多彩。

他的喜好,他的未来,都被埋没在了金钱的堆积之中。

人们看它,理解它,仅仅是将它当成行走的金钱,而没有把它看作是活生生的人。

当金钱成为社会之中唯一能够践行和保证人生存的规则的时候,任何拿着金钱的人都可以成为被人羡慕被人,阿谀奉承的上流社会之中的人,跟他本人的素质,跟他本人的爱好,跟他本人的能力毫无关系。

社会之中弥漫着拜金主义,也弥漫着势利眼们。

亨利的悲剧,最终是他没有通过自己的智慧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是因为他所拥有的金钱。

阿Q正传百科介绍 阿Q正传与百万英镑(8)

金钱游戏的开创者

金钱成为了决定人价值的唯一标准,失去了金钱的亨利,就像是失去了翅膀的鸟儿一样,他的人生就失去了方向。

就像他的好友黑斯廷斯一样,他的破产促使他的人生变得灰暗,它的价值被绑定在了金钱之上,资本成为了唯一一个能够支配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事物的主人。

人失去了它的主人的地位,而让金钱坐上了控制和操纵人的座位之上。

追根究底,这两部作品的悲剧,来源于他们所生存的时代。

结语:时代造就人,还是人改变时代?

到底是时代造就人,还是人改变时代?

直至现今,这一问题依然在被争论不休。

但是无法避免的是,最终还要回归到人自身,一个最好的时代,一个最好的社会,无法离开每一个人的价值从而产生出来。

阿Q的“精神胜利法”,和亨利的百万英镑,是他们去防御外在恶意的盾牌。

阿Q最终失败了,亨利也最终还是得归还这张百万英镑的钞票,他们的悲剧背后是扭曲的价值的体现。

对于我们来说,人生之中什么最重要,价值何以体现?

在这两部作品之中,给予我们许多思考,这些思考,将会伴随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每一个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