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夏晨翔 北京报道近日,为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山东省印发了《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山东制造业发展方案?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山东制造业发展方案(聚焦四新)

山东制造业发展方案

本报记者 夏晨翔 北京报道

近日,为全面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山东省印发了《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本次《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25,实现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层次变革。

对此,山东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解读称,2021年山东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8.3%,转型升级、提档增质空间巨大,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壮大塑强骨干企业,深育培优中小企业,延长拓宽产业链条,对释放潜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明确“四新”转型目标

为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突出企业转型主体作用,《行动方案》明确了新基建、新动能、新优势、新融合“四新”的转型目标。

主要内容为,加快“新基建”,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催生“新动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更加凸显;培育“新优势”,产业链综合竞争力有效提升;促进“新融合”,区域协同发展布局逐步形成。

具体而言,在新基建方面,要开通5G基站25万个,建成确定性网络2万公里;建设运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0个以上,国家级“双跨”平台达到5家左右,培育省级平台300家左右。建成“国家级-省级-边缘级”工业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建设5个左右省级区域中心、50个左右省级行业中心和300个以上边缘级中心,打造山东“工业云”品牌。

在新动能方面,推动超过2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达到70%,“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率达到80%左右。

此外,每年建设30个以上以数据要素流通应用为核心的“产业大脑”和“晨星工厂”。培育100家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500家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场景。

在新优势方面,聚焦标志性产业链,支持以链主企业为主体建设30个以上“数字经济总部”,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设数据可信、全程可控的工业数据空间。工业传感器、工业软件等关键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

在新融合方面,要面向重点区域打造一批全场景数字经济园区等载体,培育20个左右“工业互联网 园区(集群)”标杆,建成10个以上数字化转型县域“样板区”。探索建设“工业互联网 自贸试验区”“工业互联网 城市圈”的山东模式,高水平建成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打造全国智造高地。

部署“四强”重点任务

记者注意到,本次《行动方案》还从强企业、强行业、强区域、强链条四个方面,部署了“四强”重点任务。

其中,“强行业”,主要面向原材料行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行业以及电子信息制造业。

如面向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原材料行业,要大力推广应用物联网、智能传感、数字孪生等技术,加速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工业数据集成共享,实现生产管控一体化。支持构建行业生产全流程运行数据模型,基于数据分析实现工艺改进、运行优化和质量管控。

围绕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船舶等装备制造业优势领域,要开展关键技术和先进制造工艺集成应用,加快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实施智能制造供给支撑能力提升行动,聚焦研发、生产、质检和供应等关键环节,扩大机器人应用范围,提升整车柔性化生产水平,推进供应链数据流与业务流融合。

在强区域方面,《行动方案》指出,要打造平台化产业“标杆园”,选育数字化县域“样板区”,构建一体化转型“城市圈”。

主要包括,支持建设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采取“工业互联网 园区(集群)”“工业互联网 自贸试验区”模式,发展共享工厂、协同制造、柔性生产等新模式,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的工业互联网园区、数字经济园区,推动建设30个以上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大脑”,吸引中小微企业入区入群发展。

此外,结合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建设,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加快县域内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服务商组成工作队,按照标准宣贯、需求对接、实施改造、效果验证、成效推广的工作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改造服务,加快推动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县域样板。

而在强链条方面,《行动方案》则要求,助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

一方面,要深化“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加大对老工业城市转型支持力度,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不断提升产业链重点企业数字化水平。支持“链主”企业、重点平台等结合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共性需求打造数字化平台,以数据要素流通应用为核心,促进上下游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

另一方面,则要建立“链主”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机制,总结标志性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和创新服务实践成果,推广一批服务平台和系统解决方案。

强化支撑及保障力度

为了顺利推进目标任务,山东省还决定实施“一软、一硬、一网、一云、一平台、一安全、一融合”七大支撑行动以及加强统筹协调、创新金融服务、营造良好环境等五项保障措施。

其中,七大支撑行动分别指:工业软件提升行动、智能硬件发展行动、网络设施优化行动、新型基建跨越行动、平台赋能增效行动、数字化安全保障行动、工业元宇宙培育行动。

记者了解到,对于“一平台”行动,《行动方案》要求,要推动“双跨”平台做大做强,按照“大企业共建、小企业共享”模式打造深耕行业的特色专业型平台,加快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推广应用。

强化平台数字化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分行业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依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提供数字化赋能、智能化改造等服务,助力中小企业降本提质增效。

“一融合”行动则要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元宇宙领域融合应用,支持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共建应用场景实验室,打造技术支撑和应用开发平台。

加快虚拟现实产业化发展,促进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制造业场景的应用,打造一批“数字孪生 个性化定制”“产业大脑 晨星工厂”等标杆企业。

在保障措施方面,《行动方案》指出,要创新金融服务,发挥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作用,加大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资本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技改专项贷”“数字化转型专项贷”等专属产品,对符合条件的数字化转型项目予以支持。加大省级“创新服务券”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加快重点项目落地实施。

此外,聚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优化提升“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机制。支持用人单位依托国家、省级重点人才工程加快聚集数字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加速推动数字化领域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常态化、专业化人才培训机制,提升数字化专业人才技能素质。

(编辑:卢志坤 校对:颜京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