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典诗词,有时候对一些动植物的名字感到陌生。比如,我读《楚辞》中的《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译文:

吉祥的日子,良好的时光,恭恭敬敬娱乐天神东皇。手抚着镶玉的长剑剑柄,身上的佩玉和鸣响叮当。精美的瑶席玉瑱压四方,摆设好祭品鲜花散芳香。蕙草包祭肉兰叶做衬垫,献上桂椒酿制的美酒浆。举鼓槌敲得鼓声咚咚响,疏节奏缓拍节声调安详,又吹竽又鼓瑟放声歌唱。巫女舞姿美服装更漂亮,芬芳的香气溢满大厅堂。宫商角徵羽五音齐合奏,衷心祝神君快乐又健康。

慈禧的汉族姓氏 惊闻慈禧祖上是蒙古族(1)

在我国古代,“椒”是啥植物呢?肯定不是辣椒,因为辣椒在明代中后期才由西方贸易者由海路从南美洲带到中国东南沿海,之后扩散到全国。经过探究,原来中国古代的“椒”是指“花椒”。

花椒是原产于中国我国的植物物种,原生于喜马拉雅山脉,后沿江河移植到四川盆地,所以花椒又称川椒、蜀椒、巴椒,继续东传来到江浙沿海,又称申椒。我国台湾、海南、广东等炎热地区不产。但是在《东皇太一》这一段里,“椒”是指“花椒籽”。

慈禧的汉族姓氏 惊闻慈禧祖上是蒙古族(2)

在古代,花椒因植株每每结实累累,籽多而香,极易繁衍,故被古人多用以比喻子孙满堂。《尔雅》就提到:“椒实多而香”。

古代男女求爱往往把花椒当作定情之物。《诗经·东门之枌》表现了青年男女对花椒的青睐: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穀旦于逝,越以鬷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译文:

东门外的白榆树绿荫蔽日,宛丘上的柞树林枝繁叶茂,子仲家豆蔻年华的小姑娘,在绿树下跳起优美的舞蹈。选下个好日子好呀好风飘,城南门外的广场上真热闹。漂亮姑娘放下积麻的活计,在集市上跳起欢快的舞蹈。聚会相亲好日子就在今朝,少男越过人群挡住她的道。看你粉红笑脸好像锦葵花,她赠我一捧紫红的香花椒。

这是一首描写陈国男女相爱,聚会歌舞,相悦于宛丘的民歌。宛丘是陈国青年男女相会的公共场所。诗中青年男女以一把花椒作为定情之物,因花椒籽粒繁多,希望女子有极强的生殖力,子孙像花椒籽一样众多。

到了汉代,这种民间习俗进入皇宫。汉代宫廷取花椒籽寓意温暖、芳香、多子,就用花椒籽和泥涂墙壁,这样建造的宫室就叫椒室,供后妃居住。椒房这种说法历代皇宫沿袭,清代亦如此。《红楼梦》第十六回中有“每月逢二、六日期,准椒房眷层入宫请候”之句,这里的椒房指的是贾元春贾贵妃。

西汉宫皇后所居的宫殿就叫椒房殿。西汉的椒房殿有两处。一处在长乐宫,班固《西都赋》:“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李善引《三辅黄图》注:“长乐宫有椒房殿。”此殿在汉高帝时为皇后的殿室。另一处在未央宫。《三辅黄图》卷三:“椒房殿,在未央宫,以椒和泥涂,取其温而芬芳也。”位于前殿之北。

慈禧的汉族姓氏 惊闻慈禧祖上是蒙古族(3)

《汉宫仪》载:“皇后称椒房,取其蕃实之义也。”这是古文中椒房指代皇后的明确出处。汉代称皇后为“椒房”,亦取“蔓延盈升”的吉兆,希望皇后为王朝的统治者多生后代。

为此,我检索了有关“椒房”的资料,不料发现一个历史秘辛:晚清政局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的祖上不是满族人,而是蒙古族人!

慈禧姓叶赫那拉氏,在文献中“那拉氏”也写作“纳喇氏”或“纳兰氏”。“纳喇”是最古老的女真族姓氏之一,早在金代就被列为“白号之姓”,系尊崇的贵族姓氏。

金朝灭亡以后,留在东北地区生活的“纳喇氏”分为几支,其中有一支生活在叶赫河两岸(今吉林省四平市境内),被称为“叶赫纳喇”。“叶赫”的满语谓插盔缨之筒。叶赫河发源于今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石岭镇十里堡村以北的山区,蜿蜒向西南流经转山湖水库、叶赫满族镇、辽宁省开原市莲花镇、南城子水库等地,最后于威远堡镇纪家村以东汇入寇河。上游叶赫镇就是历史上海西女真叶赫部的聚居地。

除叶赫部之外,扈伦女真的另外三部——哈达、乌拉、辉发也有以此为姓者,分别被称作“哈达纳喇、乌拉纳喇”和“辉发纳喇”。

慈禧的汉族姓氏 惊闻慈禧祖上是蒙古族(4)

请注意,这时候的“叶赫纳喇”人是女真人。

努尔哈赤生前最宠幸的妃嫔就是乌拉纳喇氏,即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三人的生母,后来被皇太极逼迫生殉的大妃阿巴亥。

“哈达纳喇、乌拉纳喇”和“辉发纳喇”三姓一直生活到现在。但是原始的根正苗红的“叶赫纳喇”人就悲催了。

据《满文老档》乙卯年条目记载:明中叶蒙古族土默特部进攻“叶赫纳喇”,自然是杀人夺地。然而奇怪的是,这些留在此地的蒙古族人此后却继续沿用叶赫纳喇的姓氏,对外声称他们是“叶赫纳喇”人。因此,从族源上划分,此后的叶赫纳喇属于蒙古族,而不是女真人。

蒙古族土默特部的历史也比较含糊,史学界对其族源有以下说法: 一是认为土默特部即秃马惕。豁里•秃马惕在成吉思汗以前是居住在贝加尔湖以西的古老部落。《元朝秘史》《蒙古源流》等书将秃马惕译为土默特。

二是蒙古史料《黄册》中,有对蒙古六万户的赞歌,其中赞土默特万户的颂词是:"羁马之至木,狙击之俘虏,蹑踪之食物,阿勒泰山十二通道之守护,山巅之敖包,平原丰碑,此为十二土默特"。根据这一史料,十二土默特属于早期卫拉特联盟(清代对西部蒙古各部的总称,早期称斡亦剌,明代称瓦剌),曾"守护阿勒泰山十二通道"。

三是土默特即秃别干。有学者认为秃别干即秃马兀惕,它的读音与土默特相近。但有学者经过考证后认为秃马兀惕读音与土默特相差很大,不可能是土默特部的族源。

四是认为土默特表示"万"的意思。这就是说不存在确定的族源,土默特部只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由一万户蒙古各部组成的新的部落。

慈禧的汉族姓氏 惊闻慈禧祖上是蒙古族(5)

五是土默特源於汪古部。汪古部在辽、金、元时期居住在阴山地区。日本冈田英弘认为他们是“达延汗六万户的起源"。

六是土默特部形成於明代蒙古社会的动乱过程中,由许多部落组成,很难考证清楚它们的族源。

七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在《卡尔梅克史评注》中认为以上起源依据都不足。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达延汗统一蒙古诸部,重新划分6个万户,土默特部为右翼三万户之一。达延汗任命其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统领右翼三万户的济农。此后,其次子阿勒坦汗占据十二土默特之大部,逐渐强大起来。阿勒坦汗的领地以大青山南北为中心,东达宣化镇边外,西至乌拉山前后,甚至远至甘肃、青海地区也有部落驻牧。阿勒坦汗强盛之后,与明朝中原地区和平互市,建立了密切的经济、政治关系,发展了漠南地区的农牧业、手工业和小城镇建设。明隆庆五年(1571年),蒙古右翼诸万户用武力逼迫明朝“隆庆封贡”事件后,明朝封其为“顺义王”。

后来土默特部因内部纷争激烈而趋分裂,一部分留住大同边外丰州滩一带,一部分东迁辽东地区,故有东、西土默特之称。可能在东迁辽东的一部分土默特部的蒙古族灭掉叶赫纳喇女真人,并取而代之。

经史学家研究,占据叶赫部土地的蒙古族土默特部之所以沿用女真人旧称,主要是为了继续打着“叶赫”的旗号与明朝展开朝贡与互市。当时,明朝和周边各少数民族之间保持着封贡制度,以此维护“天下共主”的局面,同时通过有限的朝贡名额控制各少数民族,使之因害怕失去朝贡资格不敢与中央政府对抗。

叶赫部自然也有其固定的朝贡名额。外来的土默特人可以拿着“叶赫部”的朝贡凭证以其名号继续向明朝朝贡,通过获得各种封赏之物得到铁器等重要生产、生活物资,这样做对他们本民族是有好处的。

土默特部众冒叶赫之名的伎俩很快被明朝政府探知,但念在他们是蒙古阿勒坦汗——明人称其为俺答汗——的部属,为维持隆庆朝“俺答封贡”以来北部边境的和平态势,朝廷未予追究。

公元十六世纪前期,叶赫首领褚孔革及其子孙分别在叶赫河两岸修建了东、西两座城寨。西城兴建较早,被称为“叶赫老城”或“夜黑寨”,城主称西城贝勒;东城由褚孔革长子台柱兴修,称“台柱寨”,城主为东城贝勒。史称“叶赫两贝勒”。

慈禧的汉族姓氏 惊闻慈禧祖上是蒙古族(6)

布寨、纳林布禄堂兄弟二人继承贝勒头衔后,通过联姻关系控制、操纵了哈达首领猛骨孛罗,更运用“聘女(叶赫老女)”之计杀死劲敌歹商,到万历十九年(1591 年),叶赫部取代哈达部成为女真“扈伦四部”盟主 。

但是这时候努尔哈赤开始崛起,与叶赫集团发生了直接冲突。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叶赫两贝勒纠集哈达、乌拉、辉发以及蒙古科尔沁等九部联军共三万兵马征讨建州。叶赫之所以能联合蒙古科尔沁等九部,与他们本身就是蒙古族人有关。叶赫与努尔哈赤在古勒山爆发“癸巳大战”。结果,西城贝勒布寨落马身死,东城贝勒纳林布禄侥幸逃回。

万历二十五年(1597 年)春,为弥合与建州部的关系,布寨之子布扬古将其妹——《满文老档》记载的“乃为亡国而生” 的“叶赫老女” ——许配给努尔哈赤。

“叶赫老女”姓“叶赫纳喇”,是出名的大美人,自9岁起先后被父亲和兄长许配给女真哈达部歹商、女真乌拉部布占泰(两次)、女真建州部努尔哈赤、女真哈达部孟格布禄、女真辉发部拜音达里、蒙古暖兔部吉赛和蒙古喀尔喀部莽古尔岱,所谓“一生八嫁”。

“叶赫老女”前七次都毁婚约,直到33岁才远嫁蒙古喀尔喀部莽古尔岱,但是不到10个月就去世了。这一次成功出嫁实际上也是一个政治阴谋。

“叶赫老女”这次出嫁激怒了建州大臣,他们觉得“叶赫老女”早已许配给了努尔哈赤,现在却把她嫁到蒙古,建议努尔哈赤抢回来。一向勇于征战各个部落的努尔哈赤,这一次却放弃了,因为他看穿了这其实是一次明朝、蒙古和叶赫部针对他的计划。只要努尔哈赤出兵攻打蒙古,就会陷入明朝、叶赫和蒙古的三方夹击。努尔哈赤按兵不动。但在未来与明朝翻脸时又以这件事为“七大恨”之五发难。

慈禧的汉族姓氏 惊闻慈禧祖上是蒙古族(7)

“七大恨”原文

万历四十七年(1619 年,后金天命四年)8 月,努尔哈赤率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以及皇太极等四大贝勒兵临叶赫城下,叶赫东城贝勒金台什(锦泰希)、西城贝勒布扬古相继被擒获处死。

努尔哈赤曾派皇太极规劝其舅金台石投诚,遭到后者断然拒绝,并咒骂爱新觉罗家族:“我死之后,即使叶赫部只剩下一名女子,也要倾覆建州”,即“亡建州者必叶赫”的诅咒。 从此,清皇室留下“叶赫氏不得备椒房”的祖训,也就是世世代代进入清朝皇宫的叶赫氏女子绝对不能当皇后。这一记载见清朝恽毓鼎所著《崇陵传信录》。曾在紫禁城中教授慈禧太后外文和西洋文化的德龄,在其著作《光绪秘记》,又译《瀛台泣血记》,之中也讲述了这则“可怕的誓言”。慈禧太后应该是知道这个誓言的。

果然,自此以后,来自叶赫那喇氏的女人都无缘皇后宝座。皇太极的侧妃、康熙的惠妃、乾隆的舒妃和咸丰的懿贵妃都来自叶赫纳喇氏,她们都没有被立为皇后。

咸丰的懿贵妃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咸丰生前,只册立了孝贞皇后钮祜禄氏,也就是民间所说的“东太后”慈安。 慈禧的所谓“西太后”是她儿子同治即位以后才由同治尊为“圣母皇太后” ,上徽号慈禧。

其实,慈禧生前没有人称她为太后,这也是她一生的耻辱。据巴鲁特·崇彝所写的《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 慈禧太后与儿媳孝哲皇后阿鲁特氏之间牴牾不断,一度欲废掉阿鲁特氏皇后之位。时任宗人府宗令是咸丰皇帝的五弟惇勤亲王奕誴。奕誴素来对慈禧的跋扈行径不满,反驳道:“欲废后,非由大清门入者不能废大清门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 慈禧当年是没资格从大清门抬入与咸丰成婚的。慈禧大感受到羞辱,最后还是找机会逼迫阿鲁特氏吞金自尽。

慈禧的汉族姓氏 惊闻慈禧祖上是蒙古族(8)

但是慈禧在大权独握之后,还是破坏了清朝“叶赫氏不得备椒房”的祖训。光绪十五年(1889 年),慈禧让自己的侄女叶赫纳喇·静芬入主中宫 ,成为隆裕太后,但也敲响了清朝即将覆灭的丧钟。宣统三年(1912 年),隆裕太后叶赫纳喇氏颁布了《清帝逊位诏书》,宣告清王朝寿终正寝。

慈禧的汉族姓氏 惊闻慈禧祖上是蒙古族(9)

《清帝逊位诏书》

有清一代,兴盛于吞并叶赫部,覆亡于叶赫族人之手。 “叶赫老女”、隆裕太后两位叶赫女子首尾呼应。

最后我们再分析慈禧的民族成分。慈禧的祖上是冒名顶替的蒙古族“叶赫纳喇氏”,叶赫纳喇氏后来又与女真各部、蒙古各部通婚,最后成为满族的一部分。说慈禧是满族人是不错的,但慈禧是具有蒙古族血统的满族人,而非纯粹的的女真血统的满族人。

满族和汉族一样,都是历史上很多民族因这两个民族的强势主体文化凝聚而成的多族源民族,在这两个民族里搞血统论是没有任何历史依据和前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