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寒柏陇卧子】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原创文章,全网删帖保护;如遇抄袭侵权,必将追究责任。

明朝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关系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1)

明朝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关系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2)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巩固他的统治,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

因为自己出身微贱,他对大臣和文人们极不放心,设立了锦衣卫和巡检司暗地对其侦察监视。锦衣卫和巡检司的官员校尉遍布官府内外,使得任职的朝廷官员战战兢兢驯服于皇帝的统治之下。

朱元璋通过种种措施,把所有军、政大权统归皇帝掌握,极大地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明王朝初期统治的极端专制,可以说超过了以前历代的王朝。

而如此的统治,所造成的人才萎靡、政治腐败的后果也是极为严重的。

明朝除了朱元璋、朱棣两个开国之君以外,明朝其他的皇帝大都昏庸腐朽、荒唐愚昧。许多皇帝如宪宗、武宗、熹宗都长期不问政事,世宗嘉靖帝、神宗万历帝都是一二十年不见朝臣,一切政令实际出自宦官权臣。

明朝中叶以后,皇帝更加昏庸无能,吏治腐败,朝臣朋党倾轧,宦官乘机揽权,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恶性发展。

朝廷官员互相争权夺利,朝政更加污浊不堪。太监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相继当权及执掌锦衣卫、东西厂等特务机构,不仅贪赃枉法、搜刮了大量的金银珍宝,更是滥杀无辜、肆意逮捕臣民。

当宦官专权并掌握特务机构,不仅气焰嚣张、作恶多端,并且势力极度膨胀之时,明王朝的统治也就注定不可收拾了。

此篇内容,本人就从明朝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西厂、内行厂的先后时间排序分别为大家简单梳理一番。由于这些特务机构贯穿了整个明代,因此必须各分章节才能较为清楚的辨别它们的历史节点,才能更好的讲明白这些机构都是干什么的,执掌它们的专权宦官到底有多坏,以及为什么要让太监来掌管这些机构的问题。

明朝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关系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3)

明朝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关系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4)

明太祖朱元璋设置锦衣卫

锦衣卫与东、西厂等,简称为厂卫,是明朝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办理刑狱衙门之外执掌“诏狱”的特务机构。

因为这些地方恣意缉捕、刑讯“杀人而不丽于法”(不遵守明朝刑律),朝野臣民只要“一入狱门,十九便无生理”,真的是冤狱累累,因此被人们称做“冤窖”

锦衣卫原为皇帝亲军侍卫,初期名为仪鸾司,不过是替皇帝掌理仪仗的机构,就如咱们现在的仪仗队一样。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才改称“锦衣卫亲军指挥使司”,设指挥使一人,统属有将军、力士、校尉等官卒约一千五百人。卫属机构有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掌管卫中刑名和军匠事务,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就是奉皇帝命令查办的各种案件)。

由于镇抚司审讯犯人时,严刑逼供及非法凌虐,搞得是非颠倒、怨声载道。朱元璋为了平息民愤,曾经在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下令焚毁锦衣卫司中特制刑具,将全部狱囚送到刑部议罪,并且诏令以后内外诏狱都要交三法司审讯,以减少冤狱。

明朝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关系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5)

可是朱元璋对他的臣下总是十分疑忌,曾多次私访或是借助锦衣卫校尉进行密探,要将刑狱交给三法司,又要求锦衣卫减少冤狱,谈何容易!

有这么一件事,就完全反映了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有多么严重。

有一天,朱元璋差遣一名“画工”暗中窥探国子监祭酒宋讷,并偷偷画下他面有怒色的容貌。第二天宋讷进宫后,朱元璋问他昨天为何发怒?宋讷大惊道:“只是因为一位监生摔倒打坏了茶器。”

朱元璋对这样一个风烛残年的老臣尚且如此放心不下,而朝廷内外事情那么多,没有锦衣卫作耳目,他能放心的下吗?

明朝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关系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6)

△明朝锦衣卫斗笠盔、飞鱼盔

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明宪宗给北镇抚司颁发印信,规定所理诏狱必须立即向皇帝奏报,一切直接向皇帝负责,卫使不得干预,因而更提高了北镇抚司的特权。

明武宗正德时期的钱宁和明世宗嘉靖时期的陆炳等人,都是在掌管锦衣卫时干尽了坏事。

钱宁为明武宗所宠信,他在锦衣卫任事时专门敲诈勒索。后来钱宁被杀,查找他家时搜出“黄金可万斤,白金三十万斤,白玉带二千五百束,祖母绿佛像两尊,胡椒千五百石”(注:黄金相当于十六万两,白金约四百八十万两,胡椒在当时可是外来的稀有之物),变卖了他的园宅值三十万万钱。

陆炳与大奸臣严嵩勾结,诬杀了主张收复河套的夏言,甚至主管东厂的太监马广和司礼监太监李彬也是由他告密而被下狱处死的。

陆炳为了扩充势力,还选了“缇骑”(身穿赤黄色衣服的皇家亲军)中骁勇的七千人,另派心腹裨将统领。在他的掌管下,锦衣卫里“仰度支者”(向户部支粮饷的人)多达十五、六万,比明初扩大了一百倍。

明朝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关系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7)

△明代锦衣卫甲胄复制品

明朝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关系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8)

明成祖朱棣设立东厂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成祖迁都北京,立即在东安门北(今东厂胡同)设置了东缉事厂,用来专门刺探臣民“谋逆妖言、大奸大恶”之事。朱棣怕外臣徇私情面不能及时把实况直接向他汇报,于是特命他的亲信太监做东厂的提督。

由于在夺取皇位的战争中,朱棣买通了建文帝身边的宦官向他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与此同时,朱棣身边又有一些宦官随军作战立下功劳。因此,朱棣开始重用宦官。

成祖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开始,宦官有了出使、专征、监军、镇守地方及掌管特务机构等权力。从此由太监提督东厂,就成了明代特设的制度。

东厂设立后,太监有了随意逮捕、刑讯朝野臣民的特权。为了平衡的权势关系,朱棣一面令东厂所属人员由锦衣卫调充,同时又赋予提督东厂的太监有监视锦衣卫的权力。使得厂卫相互倚赖、彼此制约,不敢有违朱棣的旨意,成为他实行特务统治的工具。

明朝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关系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9)

东厂的提督大部分由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兼任。这样一来,这些太监不仅“口衔天宪”是皇帝的代言人,又可以在内阁票拟的文件上“批红”,成了皇帝的代笔人。

到了宣宗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十二监中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可以根据内阁所拟字样,按皇帝的皆意用朱笔批行。如此一来,宦官就能趁机利用皇帝的名义,按自己的意图“批红”行事,这就足够左右朝政了。

再加上开设了东厂这个有缉捕臣民、任意杀戮特权的特务衙门,这就如虎添翼的给太监揽权及专政害民广开方便之门。

王振是英宗正统时期(公元1436—1449年)的司礼太监,他诱使年轻的英宗追求享乐不问政事,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

王振又以防止朝臣欺骗幼主为名,唆使英宗用残酷的刑罚对待大臣。将中央政府的用人行政权、军权、司法权和特务机构东厂都交付宦官掌握,并且在各省各镇都普遍设立镇守太监,以控制地方政府。

王振大权在握十分跋扈专横,常以周公自比,事事不经过英宗自己出语就称为圣旨。英宗本人称他为“先生”,公侯勋爵等则称他“翁父”,大臣见了他都要下跪叩头,都争着向他行贿免祸。王振在明朝首开宦官专政及厂卫专权的局面。

明朝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关系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10)

明世宗嘉靖前期,曾对宦官势力进行打击和限制。经过穆宗、神宗,宦官势力又恶性发展起来。

明熹宗天启时期(公元1621—1627年),魏忠贤以司礼监秉笔太监兼领东厂,这时的厂卫罪恶行径发展到了顶点。

魏忠贤在皇宫内组织成立了一支一万多人的宦官武装,凭借武力为所欲为,不断培植私党、打击异己。

他更是大大加强特务统治,指使东厂卫使田尔耕、镇抚许显纯专以酷刑钳制臣民之口。偶尔有人讲一句不满魏忠贤的话,被特务侦知就会立即被捕用以酷刑,甚至杀害。

据说某日,京师曾有四人在密室夜饮,一人喝醉后大骂魏忠贤,另外三人吓得不敢出声。这个人的骂声还没停,忽然有东厂隶役进来,把四人捉去见魏忠贤。魏忠贤便割掉了骂他那个人的舌头,赏了其余三个人钱。

当时用的刑具有特制的大枷、夹棍等五种,刑罚有断脊、堕指、刺心、红绣鞋(用烧红了的铁来烙脚底),甚至剥皮、割舌等,名目繁多、惨绝人寰,造成了极端恐怖的黑暗统治。

当时以顾秉谦为首的内阁对魏忠贤卑躬屈膝如同奴仆,朝臣们在路上见到魏忠贤立即跪地叩头高呼“九千岁”,号称“内外大权,一归忠贤”

全国各府州县到处为魏忠贤建立生祠,入祠必须跪拜,否则就有被杀头的危险。这时期,宦官和东厂的气焰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崇祯宗即位后杀了魏忠贤,但依旧用东厂替他侦探朝野臣民。直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明亡,东厂与锦衣卫的危害才算停止。

明朝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关系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11)

关于东厂组织,据《明史•刑法志》记载:司礼监太监称宗主,提督东厂太监称督主;下设掌刑千户、理刑百户各一人,简称贴刑;隶役没有定额,专门挑选锦衣卫里最狡诈、阴险的人充当,专管侦察。

东厂又收集地方流氓和亡命之徒做爪牙,每探得一事,迅即密报。他们任意闯入人家搜检,如果得到的贿赂满意即引退而去;稍不满意,就用刑拷打,称为“乾醡酒”,又称“搬罾儿”(罾,指鱼网的一种),这种私刑比官刑痛苦十倍。还常常逼令犯事的人诬陷富户有钱人,被陷害的富户得赶快送来厚赂才可免受株连,否则奏请下到镇抚司大狱一定惨死无疑。

每月初一的日子,召集隶役数百、千人用抽签的办法分派各人差使。分到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北镇抚司去监视案件的叫做“听记”;分到各官府、城门访缉的叫做“坐记”;某官做了某事,某城门获取某犯奸事,都要报告到厂,叫做“打事件”,督主再连夜转报给皇帝。

甚至民间米盐琐事、夫妻口角,也要连夜报进宫去,为皇帝和太监们提供笑料。因此,朝野内外大臣百姓没有不怕“打事件”的。

明朝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关系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12)

明朝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关系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13)

明宪宗朱见深分设西厂

成化初年,明宪宗朱见深(后更名为朱见濡)为加强特务统治,又分设西厂,令太监汪直提督。

汪直是宪宗成化时期(公元1465—1487年)的西厂提督太监。当时西厂势力远远超过东厂,西厂所辖缇骑比东厂还多一倍。从京城到各府州县,自京师内外到大河南北,从王府直到百姓家,到处密布西厂的特务,缇骑到处寻衅生事,就是亲王府也难幸免。

汪直易服私访,用锦衣卫百户韦瑛做心腹“屡兴大狱”。他经常带领校尉出外侦察,将大小政事,以至街谈巷语都秘密报告于宪宗。

汪直经常对百姓乃至朝臣任意栽赃、陷害无辜,弄得人人自危。大凡民间斗鸡骂狗一类琐事,也在他们缉拿拷索之列,弄得民心惶惶不可终日。

但他却以此深得宪宗宠信,甚至任意升贬文武大臣,可谓是“势震天下”。汪直外出时随从众多,就是公卿大臣们见了都赶快回避。地方官吏听说汪直来了,要到百里之外跪在马前迎接。

当时的人“只知有汪太监,不知有天子”,汪直所做所为真正是“先后凡六年,冤死者相属”。西厂先后设立共六年,不知冤屈死了多少人。

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关闭了西厂,但东厂仍然到处害人,丝毫没有停息。

明朝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关系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14)

明朝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关系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15)

明武宗朱厚照复设西厂,宦官刘瑾建立内行厂

正德元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宦官刘瑾专权,又恢复了西厂。

武宗正德时期(公元1505—1521年)宦官权势更盛,有八个作恶多端的太监,当时人称为“八虎”,以刘瑾为首。

刘瑾先后用“八虎”的两个成员丘聚马永成掌管东厂,由“八虎”的另一个成员谷大用掌管重新设立的西厂,他们都是刘瑾的党徒。

东、西两厂的人到处作恶,边远州县的人一见到身着好衣、骑骏马、说北京话的人就如同见到猛虎野兽一般,立即躲藏起来,免得遭受惨祸。而州县官员无法躲避,只好赶快奉献贿赂,才可能免遭迫害。

明朝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关系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16)

刘瑾又在东、西两厂之上,又设立了一个“内行厂”,由他亲自掌握直接指挥,权力更大,使用刑法也更加残酷凶狠,连东、西厂也受他监督,两厂特务也在内行厂侦察范围之内。

刘瑾规定凡是“罪犯”进厂,不论罪名大小,一概都要受杖责。先打的皮开肉绽,然后永远充军到边塞;或者戴枷发遣,这一副枷重达一百五十斤,就是壮汉戴上不要几天也会被压死。在这样的残酷迫害下,官吏军民被害致死者有数千人。

刘瑾还直接操纵着内阁,朝廷内阁首辅焦芳等人甚至亲自到刘瑾家中去处理政事。大臣们的奏章都要写成两份,先用红本送于刘瑾,然后再以白本送给武宗。

当时刘瑾的声势十分煊赫,京城内外都说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这时的宦官专权又达到了一个势力高峰。

(另外注明一下:正史上没有“六扇门”这个称谓,我想它可能就是“内行厂”的另一种演绎的叫法吧)

明朝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关系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17)

明朝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关系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18)

虽然明太祖朱元璋本人尚有能力对宦官的专权加以防范和压抑,但正是极端专制的政治体制为产生宦官专权提供了温床。因此,当朱元璋死后情况逐渐发生变化。

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主义恶性发展的必然结果。明代厂卫之祸与宦官专政相始终,直到明亡才告结束,原因也在这里。

实际上,明代设立的各类特务机构一直是穿插对应着的,也是一直贯穿着整个明王朝,并不是分不同时期而分自设置的。

那么,这些机构对统治政权起到了什么作用?对臣民遭成了怎样的伤害?对于这一段历史,大家有些什么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呢?欢迎朋友们留言分享和交流,将自己的思考通过网络平台,嵌入历史的天空。

明朝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关系 明朝锦衣卫和东厂(19)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则删。

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本人其它相关文章。

参考资料:《明史》、《中国古代史》等

本人专注于文化历史、读书心得、文玩收藏、邮票钱币、诗词对联及书法绘画等方面。关注@寒柏陇卧子,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古史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