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表达能力总是用进废退的,最近看着由由一点点学着组词造句,你跟他说外面刮大风了,他像模像样地学着书里的话对答道:“狂风暴雨,巨浪翻腾”,每天都觉得好惊喜,一个两岁的宝宝怎么能说出这么精彩的句子。

但是越长大越会发现表达能力开始退化了,吃到好吃的东西只会说好吃,再美的景色也只能感慨好美。前几天看《青春环游记》里的嘉宾们一起玩了飞花令,跟着他们重温了关于“月”的诗句,才突然发现,已经好多年没有读诗了。

古诗词里记载了多少历史变迁、奇人异事,描绘了多少山川湖海、锦绣河山,藏着多少壮志未酬、少女心事,他们是如此的浪漫多情,如此才华横溢,遣词造句信手拈来,而我们却离这样的能力越来越远,变得不会表达。

在《古诗文课》这本书里,绝大多数都是作者为央广电台的节目撰写的中国古典诗文赏析稿。从前语文老师总是说,一篇文章写得如何一定要能够读出来。这些讲稿按照作者自己的话说,都是遵循了力求体悟古人写作时的心境情感,力求避免主观性,力求语言通俗文辞优美的三大原则,由此整本书读起来行云流水般的通畅。

月亮很美却可望不可及(下次见月别再只会说)(1)

他说李白“上穷碧落不为仙,俯视洛阳五内煎”,假意修仙问道、超凡脱俗,实则“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满是对山河破碎的痛心,对百姓蒙难的忧心。他是在天姥山中自由翱翔的酒中仙,他是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自由人。他从骄傲的诗人,变为消极的“狂人”,用自己的笔写尽了悲剧的一生。

如果说李白像是一个酒鬼,那么杜甫就像是一个哭包。“干戈离乱中,忧国忧民泪”。他为朝廷奸党横行、逆贼作乱落泪;他为国家山河破碎、万方多难落泪;他为饿殍遍野、民不聊生落泪;他为自己怀才不遇、请缨无路落泪;也为穷困潦倒、流离失所而落泪。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句句咏古,又字字抒怀,他的感情真挚深厚,还带着几分含蓄。才华横溢与充沛的感情、报国的志向碰撞,才留给我们一个杜甫。

月亮很美却可望不可及(下次见月别再只会说)(2)

书里有一章赏析了三首唐人的闺怨诗,战争连绵不断,男儿出征未归,妻子独守闺门。因此,征夫与思妇便成为当时诗人经常吟咏的题材。其中金昌绪的《春怨》简单短小:“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月亮很美却可望不可及(下次见月别再只会说)(3)

看到这首诗真的让我心里一暖。这是多么简单的一首诗啊,我要去驱赶树上的黄莺,免得它声声啼叫惊扰了我的梦,便不能在梦里去辽西与你相见。没有一个在说我想你,但字字都是思念,我该是多么的想念你才会梦见你,而只是梦见你,也是我最大的奢望了,太美好啦!

读这本书又像是回到了从前在课堂里听老师讲古诗文赏析,美好的自然风光、农家生活,壮志未酬、寄情山水,忧国忧民、泪水涟涟,每一首都带着丰富的故事和厚重的情感向你走来。去读一读诗吧,有那么多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下次见月,也不会只能说出“今晚的月色真美”了。

月亮很美却可望不可及(下次见月别再只会说)(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