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名寺逢盛世千年古村换新颜,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玉泉寺风景区大全?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玉泉寺风景区大全(玉泉名寺逢盛世)

玉泉寺风景区大全

玉泉名寺逢盛世

千年古村换新颜

(2022.6.7)

在邢台市提起玉泉寺这个千年古刹,人们非常熟悉,可以说妇孺皆知,是古城“老八景”之一,美名其曰:“玉泉夕照”。玉泉寺坐落在邢台市区通往山西省昔阳县古驿路上的皇寺村西南角,皇寺村地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一个重要集市。据邢台历史文化研究学者介绍:先有泉,再有寺,后有村,皇寺村因寺而起,玉泉寺因村而兴,佛号声声,播法千年。解放后逐渐破落,文革时期被皇寺公社作为办公场所使用多年。1997年秋,原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静慧禅师来修缮玉泉古寺,历经十几年不懈努力,枯木逢春,古寺再兴,成为邢台弘扬佛法的重要场所。

传说元朝末年,皇帝元顺帝曾在玉泉寺避难,故而玉泉寺又名皇寺。玉泉寺离邢台市区不到20公里,交通便利,不少邢台市区和东边各县的人们,在闲暇时会前往玉泉古寺清幽礼佛,常年住有诸多居士。玉泉寺始建于唐贞观初年,新修的山门古色古香,山门外两颗百年银杏给古寺十分增色,寺院内三棵1300余年唐柏(一颗鸟柏,两颗茶柏)矗立庭中,挺直高大,巍巍如盖,行走其间,让人不由得静下心来,禅意浓浓,融入自然。玉泉寺茶柏院内的有几颗银杏树长的也不错,每年国庆节后,大殿外观的红,茶柏的绿,银杏的黄,三色的主格调相互辉映,魏巍壮观,格外养眼,令人流连忘返。

明朝嘉靖年间,文史大家王世贞来北直隶顺德府(今邢台市)拜访知府李攀龙,宾主相见,洽谈甚欢。特邀请前往邢州名刹玉泉寺游览赏光,并题诗《玉泉寺观鱼》:

寺古碑残不记年,

清池媚景且留连。

金鳞惯爱初斜日,

玉乳长涵太古天。

投饵聚时霞作片,

避人深处月初弦。

还将吾乐同鱼乐,

三复庄生濠上篇。

如今来到玉泉寺参观游览的人,只要一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玉泉池。玉泉池占地约1亩,池水清澈,游鱼聚散,以红鱼为多,水生植物苲草满池,有风吹皱一池水,碧波荡漾霞光照。尤其是经过修缮过后,青石栏杆,雕刻图案,既增加了安全感,又是周边环境更加漂亮。玉泉池旁边的老柳树倒影水中,见证了风雨沧桑,也是古寺一大风景。这幅场景和500年前王世贞在玉泉寺看到的可以说是别无二致,古今共鉴。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虽说无断肠人在天涯,但却是观赏玉泉池的绝佳时刻,“玉泉夕照”能成为古邢台八景之一,也不图虚名。除了王世贞,还有历朝历代的主政官吏和文人骚客,莫不来此游览,《邢台县志》均有记载,诗词歌赋留传后世,至今传唱。玉泉寺因玉泉而得名,有记载说“玉泉”是古邢台三十六名泉之一。古时候,邢台泉水众多,环邢皆泉也。玉泉和达活泉,白泉,狗头泉,野狐泉等众多明泉一样,在邢台众多泉脉里知名度很高,这大概应得益于它从未断流过缘故。地方志史记载,玉泉泉水清澈,终年不竭,可供附近村落生活用水,还可灌溉周边农田。有泉,于是便有了皇寺村及下游的苏村,徐村,谭村,郭村等众多村落。

玉泉寺院内最具保存价值的是大量古代碑刻,其中年代最早的是金代大定十六年(1176年)智洪禅师所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最珍贵的是元代至正十三年(1353年)《重修玉泉禅寺碑》。这些残缺不全的碑刻,和市区开元古寺后院的碑刻有一比,极具研究价值,是邢台市历史文化的一宝。

我1998年11月——2005年6月在原邢台县国税局工作,去过玉泉寺多次,有幸几次遇见静慧老禅师。在他的禅房里接待了我们,和我们讲经论道,开悟人生,娓娓道来,不疾不徐,至今历历在目。我们告别时,他每人赠送了一串开过光的六道木手串,以示纪念,至今保存完好,闲时把玩,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健康体魄,受益匪浅。

2008年10月河北省人民动府将皇寺村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19年6月,国家住建部、国家文物局等六部门将皇寺村列为中国传统村落。多年来,人们习惯将皇寺作为经典徒步路线皇马线的起点或终点。或许人们对棋盘山和玉泉禅寺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深度探索皇寺村的大街小巷。特别是金泉河和银泉河上的十座历史悠久的古石桥,更是鲜有人知。和太行山区许多传统村落不同的是,皇寺村的金泉河和银泉河上横跨着十座年代久远仍保存完整的古石桥,分别建在村南侧金泉河和村北侧银泉河之上。古桥均为青石浆砌,单孔券拱,每座跨长三丈有余,拱高约丈五,桥宽能够并行大车。桥梁外侧均有饕餮浮雕或山案兽头等装饰,雕刻精美,意为护桥降水妖之镇物。沿河小桥流水,宛如北方江南。据村中老人讲,在他们小时候,老人就告诉他上辈人说这些石桥至少存在了三、四百年了。也就是说这些古石桥至少已经存在了五六百年。在古代,皇寺村是晋冀两地一条重要商道的节点,三面环山,一面向东开口通向平原,可谓繁华富庶之地。这些石桥大都修建在一些大户人家的后门。桥的一侧有石阶可以下到河面流水旁边,便于洗衣、淘米、洗菜。这些深宅大院前门临街,后门临河,出行和生活取水都非常方便。因此,人们把皇寺村誉为北方的“周庄”。

全村有150多处砖石结构以石为主的民居院落,建筑功能类型涵盖民居、石桥、古井、驿站、商号、祠堂、会馆等,特别是结构、格局保持基本完整的“王家大院”,极具代表性。透过“王家大院”可以感受到百年前皇寺村人的生活格局和生活方式,它代表了当时皇寺村优于别处的生活水准。

皇寺村地理位置很特别,它坐落在浅山区一处山口中间。村北是雷公山,村南是马鞍山、棋盘山。两山夹峙,一条驿路贯穿东西,连接着平原与山区,通衢着河北与山西,因而有“皇寺口”之称。晴天的时候,每到落日之时,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之下,从东边几十里外的平原之上望之,显得十分壮观,令人心旷神怡。

地处交通要道的皇寺村,因为特殊地势,历来就是邢台西部山区山货商贸集散地,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是邢台西部重要的具有官方背景的商贸物流中心。明代备边,在邢西中太行山上南北共设置了二十四道关隘,以马岭关掌总,从顺德府前往马岭关,皇寺村是必经之路,朝廷也在这里设置了兵备戍城,屯兵过千,名曰“皇寺堡”。明清时,还作为官兵驻守的要地,先后建有皇寺巡检司,戍兵防秋处与观察行台。有军队镇守,得交通便利,邢台西部山区的货物输入府城必经皇寺村,官府于是在这里设置官员监管市场。皇寺村成为邢西“集贸关口”。大宗商品需在此地钤印方可流通。解放初期又是第四区政府所在地,是该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如今皇寺村村委会门前正对的大街,即是古时商路。那时每逢“三、六、九”是皇寺集市,周边乡村百姓不等天明就会赶到这里买卖商品。驿路商街600米,两侧店铺林立,见证着历史的繁华。商贸传统延续至今,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大量的外来人口来到皇寺镇经商做生意,促进了经济繁荣。只是现在做生意的位置迁移到了村北邢昔省道两侧。目前,老驿路老商道古村落藏于村中,融入古老而美丽的村庄里,和玉泉寺相映生辉。近年来,信都区政府在玉泉寺周围,又把古村落,棋盘山,雷公庙,温暖河,康年酒店,八一水库等多处风景名胜,进行了统一建设和整治,很有特色,交通十分便利,均是免费游览,是邢台市近郊休闲游玩旅游观光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