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爱沙尼亚及拉脱维亚宣布,继立陶宛之后,两国也准备退出中国与中东欧的合作机制,这也意味着2021年的“17 1”机制变成如今的“14 1”机制。许多人都在惊呼,波罗的海三国的做法或将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而中国在欧洲的布局也会受到影响,如果“一带一路”计划受到影响,最终反馈回中国国内,也可能造成中国国内经济社会不振。

波罗的海三国有多强(波罗的海三国相继退出)(1)

第一,做生意与交朋友实际上是一样的,如果脾气相投、三观相近,大家自然而然会坐在一起喝酒、聊天、吹牛,谈天说地好不开心,但如果三观不合、脾气不投,则会发生“唐山大哥”事件,又何必将大家扭在一块,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将这一简单道理运用于中国与波罗的海三国的关系上也同样如此,姑且不论波罗的海三国“反俄反华”的行径,也不提三国甘愿充当美国遏制中国的工具。仅从波罗的海三国本身而言,是否愿意继续与中国一同进行中东欧投资合作,也属于其国家内政,是国家主权的体现,中国最多能进行说服工作,如果波罗的海三国坚持与中国闹掰,即使中国做再多工作也无济于事。因此,从基本人之常情的角度而言,没有必要对此感到大惊小怪,毕竟想与中国合伙做生意的国家有许多,并不缺波罗的海三国。

第二,以波罗的海三国的体量而言,从中东欧投资协定中离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众所周知的是,搭伙做生意不是人越多越好,如果能够挑选一个高质量合作伙伴,对于事业发展、一同将蛋糕做大,一定会具备关键性的决定力量。如果与三心二意且不断制造麻烦的捣蛋分子合作,生意必然无法做大,在经营过程中也一定会磕磕绊绊。波罗的海三国当年加入中国与中东欧合作机制,无非是冲着中国的好处而来,这三个国家都是小国寡民状态,波罗的海三国认为,只要中国从手指缝中稍微露出一点好处,便可以养活它们。如果这种具有懒汉思维的国家长期捆绑在中国身上,对中国而言无异于累赘,因此做生意及选择合作伙伴时都应注重质量而不是规模,这也应该成为中国未来在选定全球投资伙伴关系时,着重注意的方向。

波罗的海三国有多强(波罗的海三国相继退出)(2)

第三,波罗的海三国虽然小,但毕竟仍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同时又是北约与欧盟成员国,以“波罗的海三蹦子”的性格,如果非要撒泼耍赖,大肆在欧洲制造各种对中国不利的言行,并鼓动怂恿其他国家效仿自己的行为,或将不利于中国的未来布局。这一担忧确实有道理,在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宣布退出中东欧合作机制后,捷克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已经站出来表态称,这是退出中东欧合作机制的最好时机,由此可见,“多米诺骨牌效应”已经显现出来。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仍应顺其自然,波罗的海三国及捷克,都是体量小的国家,同时也是在意识形态层面”反俄反华“情绪最严重的国家,这些国家走到这一步一点都不令人奇怪。对于中国而言,要想让中国与中东欧合作协定继续沉下去,下一步仍应抓住重点的主要矛盾,中东欧国家中,德国、波兰以及向来奉行独立自主政策的匈牙利属于大国,也是中国的主要抓手。只要这几个支撑性国家仍能与中国一同推进中东欧合作机制,当年允许波罗的海三国加入这一合作机制也只是添头,既然波罗的海三国如今主动要求离去,中国的态度便是“大门敞开,来去自由”。

波罗的海三国有多强(波罗的海三国相继退出)(3)

第四,因为此次俄乌冲突,整个欧洲的政治风向都已发生变化,在“仇俄”的同时,“反华”的声音也甚嚣尘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要想保证自己的海外利益,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海外投资方向与布局,除了中东欧合作机制之外,与欧洲的关系依然非常密切。欧盟与中国的商贸关系已经相当密切,此前德国曾经考虑,如果与中国经济脱钩德国能否挺过去,最终得出结论称,如果德国与中国脱钩,只有死路一条。

实际上这也说明,如今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不是仅凭某几个国家“去全球化”的行动便能够抹去,同时,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尽管部分国家用意识形态眼镜视而不见,也无法抹杀中国的能量。针对中东欧尤其是波罗的海三国出现的情况,中国早已有所准备,事实上,自今年俄乌危机发生后,中国相关智囊机构已经在进行战略调整。俄乌危机后,中国在两个重大地区及国际组织方面下了大力气。

一方面是金砖国家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召开一系列峰会,中国也做出一系列高规格的招待活动。由此可见,俄乌危机引发地缘政治大动荡后,中国将自己的力量投送至全球各地,而金砖国家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平台。金砖国家会议之后,许多国家表示愿意加入该组织,实际上也展现出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引擎的强大影响力,正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中国的全球布局不会被波罗的海三国小丑式的举动破坏,中国应该对此保持自信。

波罗的海三国有多强(波罗的海三国相继退出)(4)

另一方面,上合组织也受到中国的重视。2022年9月将在撒马尔罕举行上合组织领导人峰会,而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已有10个国家排队准备加入上合组织,其中包括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埃及、利比亚。摊开地图能够发现,无论是将10个国家列为伙伴对话国或观察员国,或最终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都将是中国推动上合组织从地区组织走向国际组织的关键一大步。与此同时,中国反复强调,上合组织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经济合作,而中国在其中起到主导性作用,因此即使波罗的海三国退出中东欧合作机制,对中国与欧洲的整体经贸关系,并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总而言之,对于波罗的海三国退出中东欧合作机制一事不必大惊小怪,也无需友邦惊诧,只需将其当成生意场上的分分合合,理性对待即可。具备这一心态与认识后,中国还需要在战略层面保持高度清醒,并对战略投资进行重新布局,这一点尤为重要。目前,在俄乌危机与台海危机中,美国纠集盟友同时对付中俄两国时,一定会用尽各种无底线方式,同时给中俄两国制造各种麻烦。在这一大变局面前,为更好地维护中国投资及海外利益,让中国的海外投资更加富有成效,确实需要换一种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