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6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世博中心隆重开幕开幕式后,工地君专访了市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代表,中建八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明,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上海市五建四局?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上海市五建四局(为上海建设输出八局方案)

上海市五建四局

昨天(6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世博中心隆重开幕。开幕式后,工地君专访了市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代表,中建八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明。

工地君

问: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请您谈一下,中建八局是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一项项紧急而艰巨的援建任务?

李永明

答:今年以来,传染性、潜伏性更强的奥密克戎汹涌而至,面对新一轮的疫情冲击,中建八局18.6万名建设者转战30余个城市,完成了中央援港应急医院、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上海临港方舱、吉林辽源方舱等171个防疫应急工程,交付隔离治疗用房17.5万间、床位21.7万张,收到社会各界感谢信523封(其中,上海62封),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竞相报道,赢得地方政府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尤其是在全国抗疫主战场——上海,我们完成了34个防疫应急工程,交付隔离治疗用房2万余间、床位7.3万余张,现在回想起来,那就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大战。

那是一场拼抢速度的遭遇战!我们中建八局由部队转业而来,“令行禁止,使命必达”是我们的文化基因,大兵团作战一直是我们的传统和优势。此次上海疫情告急,我们全局上下立即进入战时状态,数万八局人纷纷请战,“我参加”“我报名”这些消息迅速刷屏。我们除了充分调动属地力量外,还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山东、江苏、四川等十余个省市调集精锐力量集聚上海。在建设现场,我们构建了高效的现场管理体系,充分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在极短工期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方舱医院“建成即交付、交付即使用”。

那是一场比拼实力的突围战!当时的上海是全域静态管理,交通严重受阻、材料极度匮乏,我们千方百计调集了整个产业链条上的一切力量,从设计优化到施工建设,从物资采购到劳动力管理,可以说是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实现了高效建造。我们七天七夜交付了临港洋山港方舱1.36万张床位,四天四夜交付了上海最大方舱——国家会展中心5号、6号馆的最多床位,把“不可能”变成了“一定能”。

那是一场万众一心的配合战!作为对方舱构造最了解的人,方舱交付后,我们有570余名人员留下进行维保工作,他们出入病房、直面病毒,24小时轮班值守,配合相关方高效完成维保任务,确保了每一座“生命方舟”都能高速高质运行。全局还有1200余名志愿者在上海160多个街镇社区参与志愿服务,他们坚守在扫码登记、秩序维护、后勤保障、物资配送、人员流调等各条战线最前沿,保护着城市安全。

那是一场党旗引领的攻坚战!我们在上海抗疫一线设立临时党委和13个临时党支部,1335名党员落实“双报到”,充分发挥出党员的带头作用。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他们就冲锋在哪里。抗疫一线条件异常艰苦,他们不叫苦不叫累,饿了就蹲在路边泡一桶方便面,困了就在车上、在地上将就。正是党员们的这种勇担使命、无畏艰难、冲锋在前的模范作用,激发了在危难险重面前豁得出、顶得上、扛得住的磅礴力量,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斗争第一线。

如今,随着上海疫情硝烟慢慢消散,中建八局严格落实上海市复工复产相关要求,坚持“一项目一方案”原则,推进全局项目工地“应复尽复、能复早复”。截至目前,中建八局在上海共有154个建筑工地,已备案已复工项目117个,复工率76%,管理人员到岗率近100%,劳务人员到岗率达90%,正加快形成大干快上的局面,全力推进复工达产增收,为上海市全面统筹做好建筑工地常态化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安全生产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工地君

问: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总能看到中建八局的身影。请您具体谈一下,八局在哪些方面勇担央企责任使命?

李永明

答:多年以来,中建八局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无论在国家建设的主阵地、乡村振兴的新战场,还是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抢险救灾的最前方,我们始终冲在最前、守到最后,可以说一直在争当践行央企责任的奉献者、先行者、实干者和领先者。

我们勇当履行重大使命的“奉献者”。2008年汶川地震,八局代表上海参与抗震救灾,千人千里集结入蜀,举全局之力,圆满完成抗震救灾任务。2011年参与玉树灾后重建,创造了“更高更强 追求卓越”的玉树精神,在四家央企中位列第一。在利比亚大撤离中,创造了三天万人万里无一人伤亡的奇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建八局始终冲锋在一线,累计承担200余个应急医疗设施和新冠疫苗生产基地建设任务,为国内40余个城市提供了18万余张隔离床位,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八局防线”。

我们争当践行国家战略的“先行者”。紧紧围绕“融入上海、服务上海、深耕上海”的主线,积极响应党和国家、上海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践行“长三角一体化”“浦东引领区”“临港新片区”等国家战略中当先锋、作表率。我们先后参与了上海世博会、进博会、上海迪士尼等重大工程建设,累计投资规模1800多亿元,为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八局力量”。我们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了青浦、浦东、虹口等地的保障房建设,响应上海市“大集团对口大基地建设”的号召,在惠南投资建设了全市最大的保障性安居基地之一,经过10多年的奋战,我们已高标准交付34个小区3万余套住宅,建成学校7所,导入9万余名居民,相当于在惠南建造了一座宜居宜业的“新城”。

我们争当推进乡村振兴的“实干者”。甘肃卓尼是我们的定点帮扶县,我们持续打好党建、产业、就业、教育扶贫的“组合拳”,累计投入资金4300余万元,建设了中建卓尼特色产业园,捐建了扶贫车间,带动了当地稳产增产,帮助卓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有序衔接。我们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领域大胆探索,投资开发了上海青浦重固、南京永宁、南京鼓楼、青岛李哥庄等新型城镇化项目,着力构建“产-城-人”和谐发展的新生态。其中,上海重固项目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是上海市第一个落地实施的大型片区综合开发类PPP项目,我们对重固的章堰古村落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整体焕新,建设了章堰科技农业园,打造了具有中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双轮驱动”模式。

我们争当绿色低碳领域的“领先者”。我们积极践行国务院部署的碳达峰行动,制定碳排策略,编制碳计量软件——“绿碳1号”,总结180项绿色低碳建造技术,发布技术指引。我们积极落实“两山理念”,高品质承建上海深坑酒店、江苏园博园等生态修复示范项目,为低碳建造贡献了“八局方案”。探索组建绿色发展公司,研发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发展充电桩、智慧停车、建筑垃圾再利用、建筑工业化等业务,着力延伸产业链,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工地君

问:中建八局高质量发展有哪些特点?以及下一步发展思路?

李永明

答: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制度、规模、品牌和文化四大优势,八局已经从传统的施工总承包企业,转变为具有投资、建造、运营全产业链优势的大型综合投资建设集团。具体讲主要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十三五”期间,三大指标保持稳健增长,年均增速20%以上;2021年,实现合同额6348亿元、营业收入3588亿元、利润总额125.5亿元;2022年上半年实现合同额3300多亿元、营业收入2000多亿元、利润总额78亿元,继续保持中建领先;综合实力位列上海百强第9位,相当于世界500强前300位。

二是行业地位持续巩固。经过20年来的积累锤炼,八局形成了一系列高端产品。全国干线机场航站楼(含GTC),八局参建了80多个,其中省会机场八局参建27个;承建体育场馆70多座,其中六万座以上特大体育场馆,八局承建了19个;承建会议展览中心60余个,北京APEC、杭州G20、上海进博会、厦门金砖、青岛上合;承建三级甲等医院200余个;承建了上海、无锡、南京、山东、浙江等高端文化旅游项目;全国4个卫星发射基地,八局参与建设了3个(酒泉、太原、文昌)。

三是业务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业务年均增速超过30%,业务占比也超过30%;在基础设施领域累计通车里程超5000公里,其中26条铁路正线和37个高铁站房工程,通车里程535公里;在30个城市承建了74个轨道交通项目,通车里程420公里,盾构掘进里程243公里;承建了171个公路项目,通车里程3050公里;承建了613个市政工程,通车里程1210公里。

四是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坚持“锻长板、补短板、育新板”,成立科创产业发展公司,并购智慧运营公司,加大对山东城发、文旅博览等公司支持力度,积极发展科创产业、绿色低碳、投资运营等领域,重点突破城市管网、流域治理、抽水蓄能、通用航空等新兴业务。深入开展“科技创新三年行动”,完成千吨级碳纤维斜拉索在国内首次应用,实现国内最高装配式钢混框架结构体系产品落地,研发世界第一台IABM智能装配造桥机,发布国内第一款BMS高分雷达,助力行业建造方式变革。

作为驻沪央企,未来我们将发挥自身优势,坚决贯彻落实中建集团与上海市的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推进与上海各区、平台公司合作,致力于打造央地合作典范,为上海城市建设输出八局方案、打造八局范本、贡献八局力量。

一是主动服务上海发展战略,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工程、城市运营服务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柱作用。

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前沿领域,探索培育新道路、新模式、新业态,勇当现代产业链链长,助力上海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发挥好在临港新片区和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示范区差异化设立的科技建设、环保科技、科创产业等法人公司优势,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四是集成八局投资建设项目大数据,逐步探索建立城市数据库(CIM),为城市更新和管理提供数字服务,推动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助力上海特大城市安全运营、精细化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