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文

有关摄影棚的记忆(有关摄影棚的记忆)(1)

前几天达人朋友跟我说她要做一场直播带货的嘉宾,问我是否感兴趣一起去?昨晚发来地址一看是在摄影棚,说实话,在摄影棚跟过拍摄、录制过节目,就是没有跟过直播带货,这是头一回,还真有点期待。

只是这次很轻松,是去陪伴的。

记得还在实习的时候,赶上那家单位正在准备做一场大型颁奖晚会,有一个月的时间跟着同事一起在宾馆、摄影棚、单位这三地之间转圈,忙着接送嘉宾,跟着他们彩排,有时候站在后台很疲惫的时候,想着要是坐在嘉宾席位的是自己该有多好。

直到工作以后,也开始有机会借着单位的光坐到嘉宾席位。也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这是借着工作时间休息的绝好机会,不用配合很久,还能被优待。直到遇到一次有点惨的经历,才改变了我的想法。

那是一档才艺选秀类型的综艺节目,因为有粉丝进场参与录制,防止节目内容泄露,全程禁止带手机进场。到了现场才知道这个规定,手机需要锁到场外保险柜里,进场前接受安检也主要在检查有没有带手机。进场之后身边都是同行,都有点尴尬,虽然进场前跟同事也提前交代了原由,却还是无比焦虑。没有手机的时间也被无限放大,缓解尴尬的道具只有把玩手里的logo牌。

中场休息的时候,我们全都涌到保险柜取手机查看,像是重病的人迫切需要拿到急救药物那般渴望。这次经历之后,我再不敢把这种机会当做是休息,更何况哪有平白无故的享受呢?

前段时间有个日剧《关注者》,从摄影师的角度演绎了摄影棚拍摄的一些场景,其实此前也有很多影视剧里也有过相关情境描述,包括我们自己也有过去影棚拍摄的经历,多多少少也见过现场,没错,拍摄现场可能只有镜头里的那一块是最光鲜靓丽的,其他地方往往乱成一团。

促成拍摄背后的那些工作,藏着很多的人的辛勤付出。

媒体需要拍摄独立策划的大片、视频之前,都要做很多的准备,选题策划、前期招商、拍摄人选、服饰美妆……不同的部门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分工协作,每个环节都是最后拍摄是否能达到更好的前提。即便准备再周详,现场也会随机出现问题,明星对服装搭配不满意、摄影师对场地找不到拍摄感觉……拍摄当天,负责的同事往往会忙得团团转,就为了全方位都能得到满足。

其实都是结果导向,无论前期做了哪些努力,所有人都看的是最后呈现的作品。拍摄是一个很枯燥的创作过程,需要集体配合完成,如果状态好拍摄会特别的顺。有次跟拍几位刚出道的演员,原本计划的时间节点被化妆生生拖沓,拍摄的效果也没有达到预期,辛苦拍摄的内容也只能作废。

在摄影棚能看到人们真性情的一面。有些经验十足的编辑、摄影师和工作人员都能前规避很多风险,记得有一期给达人做彩妆拍摄,美容组的一位编辑特别仔细的准备了与主题匹配的背景,粉红色底版挂了一串暖色调的小灯再蒙上一层白纱,其实她本不必如此用心,我们还有其他的人可以负责现场,但是她对自己策划的主题上心的态度,让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因为摄影棚地址勾起了一些零散的记忆,让我回想起了已经有日子没有参与过的事情、还有那些曾经共过事同事。

果然有过辛苦付出的记忆,回忆起来才是有温度的。只是回忆也靠不住,只有拥抱变化,多接触新鲜的事物,才能继续往前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