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学习笔记怀人诗鉴赏(文载道诗言志词缘情)(1)

中国自古以来,更多的是讲究“知人论世”,即论述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者本人思想、经历等要有所把握。

《孟子·万章下》有云: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但也有不少学者提出来,鉴赏文学作品,欣赏的应该是作品自身的价值,应该抛却作者的因素,单看作品本身。

那我们欣赏文学作品,是应该把作品本身放回到作者所处的时代,结合作者的思想意志去欣赏,还是单纯把重点放在文学作品的文学艺术的价值方面呢?

好的作品,其作者不会是无能之辈。

之前,在悟空问答里看到一个问题:“若《鸟鸣涧》不是出自王维之手,而是出自一位普通人之手,它还能成为一首好诗吗?”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来看一下《鸟鸣涧》原诗:

人闲桂花落,月经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不可否认,王维的名气,确实给这首诗不小的加持,但抛开一切光环,这首《鸟鸣涧》也确实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我们看它很简单,几乎都是大白话,不需要什么解释,都能读懂诗的意思,但是读得懂,就能写得出来吗?

诗词学习笔记怀人诗鉴赏(文载道诗言志词缘情)(2)


“人闲桂花落”,很平常的景象,可又能有多少人能有发现这份恬静之美呢?王维在经历了繁华、低谷,看尽人间百态,超脱出来,行走于山水见,行到水穷处,坐到云起时,这样的心境,没有杂念,不慕浮华,才能看得见这桂花落下的瞬间!

李清照曾写“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意思很浅显,但姿态很清美,赵明诚自己写了很多首,把妻子这首词混在其中,交给朋友看,但众位好友,均觉得这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尽得风流,其他诸词,难以企及。

可见是金子,什么也挡不住它发光。同样的道理,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看起来平平无奇,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每个人也都能信手拈来吗?绝不见得。

骆宾王写“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时候也不过是个幼童,赵翼写“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时,依然是个诗红人不红的微末小官,有多少名不见经传的文人,却能够孤篇压倒全场。

可见好的作品,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既然能写出这样好的作品,作者就算看起来普通,也不会真的平平无奇。

文载道,诗言志,词缘情。

前段时间,电视剧《知否》正火的时候,主题曲也是火得一塌糊涂,但是有网友看到歌词: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有人大呼,歌词堆砌辞藻,无病呻吟,没头没脑,一度引起网友嘲笑“没文化,真可怕”。

诗词学习笔记怀人诗鉴赏(文载道诗言志词缘情)(3)

这段歌词,出自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的是一位高门贵族的女主人公,细腻的感情触觉,意味深长,文句虽短,尽得风流。

这种现象其实也很常见,若没有读过李清照的《如梦令》,没有深入去体会易安的细腻笔触,猛然见一句“昨夜雨疏风骤”,确实可能有点摸不着头脑,可见“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重要性。

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所见所感所书,皆来源于他们的生活,或者深受所处环境的影响,那么读他们的作品,又怎能抛弃孕育这件作品的土壤呢?

文载道,诗言志,词虽一开始作曲词,但也逐渐发展为,纾解作者内心“幽怨”的载体。神交古人,必定得了解古人的思想志趣以及时代背景。

诗词学习笔记怀人诗鉴赏(文载道诗言志词缘情)(4)

若是不知道屈原忠君爱国而被奸佞谗言陷害,又怎么能体会他“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若我们真的理解为女子嫉妒屈原的美貌,那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又怎么能体会他“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尤未悔矣”的赤子之心呢?

若是不知道陈子昂空怀满腔抱负,将军报国无门,虽一心改革绮靡文风,提倡雄健之风,又怎能体会他“念天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孤独悲怆?八尺男儿,因何“怆然涕下”?阮籍穷途之哭也!

若是不知道辛弃疾的经历,又怎能明白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男儿血泪,“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问英雄泪?”又如何能明白他“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的闲适恬淡背后,那颗郁郁不得志、千疮百孔的心?

知人论世,论世知人!

香草美人,是中国文化约定俗成的代码。

国士佳人,向来一般难遇!

诗词学习笔记怀人诗鉴赏(文载道诗言志词缘情)(5)

古代女子依附于男子,其命运也由男子决定,遇人不淑或者说美人迟暮,都是文人笔下的材料,虽然写的是闺阁春怨,却是文人们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美人难嫁,正如英雄怀才不遇,无用武之地。

有人说“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许”,但既是“夕阳芳草”、“春花秋月”,就不能完全看做单纯的自然花月,而是作者心中的花月。

贺铸怜荷花“当年不肯嫁东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春风还是秋风,和他又有什么关系,花开花谢本就是自然景观,他感慨的自然是他自己的境遇,年少时的性烈如火、恃才傲物,导致仕途坎坷,一生沉浮于微末小吏。

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我们看来,就仅仅是一句爱情颂歌吗?

稼轩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寻的就真的是一位意中人吗?

所以说,在古典诗词中,很多常用的意象或者说典故,都有其特殊的含义,既然是约定俗成的,那既然选择用它,自然也不能免俗。

即使在读一些“夕阳芳草”“闺阁浓情”的时候,我们很有必要结合作者的生平及志向,才能准确把握其文学作品中的意趣。

知人论世,景源于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