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津有味谭(二十道津津有味)(1)

鼎丰真糕点:长春市鼎丰真糕点已有60余年历史,风味独特,驰名各地。

其中最奇特的有:萨其玛,满族传统食品,外形美观,色泽鲜艳,酥松绵软,有蛋香味;冰蓼花,传统油炸点心,其特点是内部起发均匀,甜脆可口易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推广创新了多种花样繁多的品牌,形成了独特的食品风格。

津津有味谭(二十道津津有味)(2)

李连贵熏肉大饼:熏肉大饼是吉林省四平市著名的特色传统风味小吃之一,1908年由河北滦县柳庄人李广忠(乳名连贵)在梨树县始创。

熏肉用10余种中药煮肉,大饼用煮肉的汤油加面粉、加调料调成软酥,抹在饼内起层,便于夹肉而食。再配以葱丝、面酱、大米绿豆粥、枣水同食,更是别有风味。

津津有味谭(二十道津津有味)(3)

延边辣白菜: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泡菜是中国传统特色发酵食品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以泡菜为代表的朝鲜族食品是以绿色蔬菜经乳酸菌发酵加工而成的食品,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成分等系列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结果表明:日常食用泡菜,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会使皮肤变得细嫩,可防止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成人疾病,并具有抗辐射、抗癌变等作用。泡菜中的有益乳酸菌通过调节胃肠道酸度可抑制有害菌产生和繁殖,有利于排除体内垃圾,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玻璃叶饼

津津有味谭(二十道津津有味)(4)

玻璃叶饼:又名“粘耗子”,是东北特色美食。玻璃叶饼顾名思义,其形状色泽类似玻璃般晶莹剔透。玻璃叶其实就是柞树叶,把面糊抹在柞树叶上,放上馅,然后合在一起蒸熟,就是玻璃叶饼。

津津有味谭(二十道津津有味)(5)

长春老茂生糖果:它的前身是老茂生糖果,历史悠久,大约是清光绪十五年的秋天老茂生糖果作坊就正式在长春开业,其种类繁多,是长春市老茂生食品厂生产的系列糖果。

津津有味谭(二十道津津有味)(6)

延边黄牛肉: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牛之一,具有优良的产肉性能,独特的肉质风味,可与日本的和牛、韩国的韩牛相媲美。延边黄牛肉细嫩鲜美,味道纯正,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

津津有味谭(二十道津津有味)(7)

回宝珍饺子:是回族风味食品。因创制者为回宝珍而得名,至今已近百年历史。其特点是皮薄馅大,汤鲜味美,不破肚,不塌腔。

津津有味谭(二十道津津有味)(8)

什锦田鸡油:是由田鸡油、苹果、香蕉、白梨、桔子、菠萝、红果、京糕为原料制成的一道美食。

津津有味谭(二十道津津有味)(9)

新兴园蒸饺:吉林的主食风味,筱筱火勺和会友发包子。河南街新兴园元笼蒸饺久负盛名,迄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饺子外型美观,个头均匀,皮薄发亮、筋道、卤汁多,滋味鲜美,食时配上一碗清汤,很受顾客欢迎。现已列入吉林面点谱。

津津有味谭(二十道津津有味)(10)

延吉冷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 是驰名国内外的一种深受人们喜欢的传统中国朝鲜族食品。

吉林延边地区以延吉冷面著称,在整个朝鲜半岛,冷面通常被认为是北方咸兴、平壤等地的食物。它和玉米温面是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面条。

津津有味谭(二十道津津有味)(11)

伊通烧鸽子:乃满族特色美食,是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的一个特色美食,始于1636年(天聪10年),已有400余年历史。

津津有味谭(二十道津津有味)(12)

鸡汤豆腐串:是吉林的特色小吃,材料就是鸡骨架和干豆腐,也有些地方叫豆干或者豆皮的。

津津有味谭(二十道津津有味)(13)

煎粉:可以说是真正的吉林市特色小吃。煎粉始于吉林,早期传入长春,因此起初全东北也只有吉林、长春二地有此小吃。后辽宁省部分城市街边也有此小吃,不过称作为炒焖子。(炒焖子始于大连,也称作大连炒焖子,炒焖子跟炒粉大同小异)。

但吉林的煎粉更为正宗。煎粉在长春的叫法与吉林不同,在长春更多的人称呼为炒粉。

津津有味谭(二十道津津有味)(14)

打饭包:据说有一次努尔哈赤在行军途中,路过一户农家,还没吃饭就要启程,主妇着急就用生菜叶子包上新做好的米饭,拌上大酱和大葱,让士兵带着路上吃,大受欢迎。这种做法慢慢由军中传到民间。

东北人包饭包叫打饭包,米饭用大米和小米混在一起焖成的二米捞饭;用那种刚采摘的新鲜的大白菜叶子或生菜叶;东北独特味道的大酱做成的鸡蛋酱;有时还要拌上东北独特做法的油汪汪的土豆泥和新鲜的葱丝香菜。

津津有味谭(二十道津津有味)(15)

筱筱火勺:又称“叉子火勺”,选细嫩牛肉、大葱、鲜姜、香油和馅,用稍有颗粒的沙子面做皮,出锅的火勺外焦里嫩,香酥可口,闻则香味扑鼻,食之肥而不腻,是吉林传统的地方风味。

津津有味谭(二十道津津有味)(16)

松原蒙古族馅饼:是一种风味面食,据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是以当地特产的荞麦面制皮,牛羊猪肉为馅,采用干烙水烹的方法制成。明末清初,馅饼面食从民间传入王府,由干烙水烹改为用豆油、奶油煎制,并用白面做皮,成了王府中经常食用的佳品。

它以面稀、皮薄、馅细为特点,烙制后形如铜锣,外焦里嫩,饼面上油珠闪亮,透过饼皮可见里面肉似玛瑙,菜如翡翠,红绿相间,煞是好看。用筷子破开饼皮,热气升腾,香味扑鼻,引发人们强烈食欲。

津津有味谭(二十道津津有味)(17)

长春蹄花丝:是很有特色的吉林小吃,以蹄为主要材料。

津津有味谭(二十道津津有味)(18)

烧灯碗:又称宫廷烧灯碗,是以新鲜猪血和猪肠为原料制作的。血肠制作相对较麻烦,所以一般家庭通常购买加工好的血肠,回家后再烹调,主要用来制作白肉血肠。

津津有味谭(二十道津津有味)(19)

朝鲜冷面:是以荞面、淀粉、牛肉、辣椒面、胡萝卜等材料制作的食物,其中尤以荞麦面冷面为著称,是驰名国内外的一种深受人们喜欢的朝鲜族传统食品。

一般是用牛肉汤或鸡汤,佐以辣白菜、肉片、鸡蛋、黄瓜丝、苹果条.梨条等制作。食用时,先在碗内放少量凉汤与适量面条,再放入佐料,最后再次浇汤。其面条细质韧,汤汁凉爽,酸辣适口。

津津有味谭(二十道津津有味)(20)

打糕:朝鲜族风味面食。旧时农历三月祭祀时以之供神;用糯米或黄米以水淘洗净,黄豆炒熟磨咸细面备用。将糯米煮成饭盛于木槽内,用木榔头蘸水略捣之使成泥状,倒于事先备好的石板上,再以木榔头蘸水将其打成面饼;边打,边以人从旁拨之,使其厚薄均匀,打好后上撒豆面食用。

第一次打出者称“擦台糕”,一般不用作供神;第二次以后打出者因石板面已干净方可用之。糯软粘柔,芳香浓郁。因为用木槌打制而成,糕韧劲道,裹以黄豆粉,别有风味。

津津有味谭(二十道津津有味)(21)

美好的生活应该充满期待,惊喜与感激!

我是甜歌!感谢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