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教师节,我去看望导师。期间谈到孩子教育的话题,导师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你是吃过苦的,能走到今天不容易,但是你会很容易惯坏孩子。就像他们那个年代一样,因为自己吃了苦,就不自觉地纵容了孩子。我听后深以为然,在日常生活中,时刻审慎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娇惯纵容的倾向。

三十一岁得子,当我的孩子呱呱坠地的时候,我和老公都不算年轻了。看着这个小东西,我有无穷无尽的爱和温情。而他到来的时候,我和老公的经济状况已趋于向好,有车有房,工作稳定,双方父母体健,算是已经在武汉站稳了脚跟。他不必跟着我们颠沛流离,体会租房、搬家的辛苦,可以说一出生就享受了父母稳定生活的红利。当然这也是我和老公设定的状态,条件不允许的时候,我们没打算要孩子,一切条件成熟,才迎接他的到来。

怎样去教导孩子(该怎么教导自己的孩子)(1)

宝宝出生第一天

我时常在思考,我该怎么对待我的孩子?肯定不可能像我的父母,放任自流,让我的孩子野蛮生长,但我也不赞同现在一切围绕孩子转的模式,甚至从孩子出生就为他设定所谓的“成功人生”。

转眼间三年已经过去,前两天孩子刚过完三岁的生日,我大致总结三年间我和孩子的相处,大致遵循了以下几条原则。

第一:不要让父母的爱成为枷锁和负担,过度的付出会造就可怕的控制欲,所以爱孩子“适可而止”。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孩子怎么才会热爱这个世间?那就是这个世界要给他爱,他赤裸而来,懵智未开,他感受爱,就会回馈爱。这个太多家长能做到了,爱自己的孩子,谁不会呀?可是爱孩子也有很多种方式,我会时时反思自己的爱是不是正向的?我给予的爱对孩子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这方面,我和我老公的观点就发生了很大的分歧。我老公是个很细心的理科直男,他很会照顾人,但是偏谨慎强势。比如他管宝宝的吃穿用度都很用心,只要孩子需要的,特别舍得花钱,物质方面比较纵容。但限制也颇多,比如不喜欢宝宝玩沙子,觉得不卫生;不能吃他认为有害健康的食品;不让宝宝玩有任何危险倾向的游戏。总之就像抖音中大多数的一胎宝妈那样的谨慎而又认真,在养护宝宝的过程中,他确实比我付出多几倍的精力。孩子生病发烧,基本上都是他在照顾,顺便痛斥我的“不作为”:孩子都发烧了,还能在一边呼呼大睡!而他经常抱着孩子坐一两个小时,反复地给孩子测体温,喂水。但是他不能接受宝宝过度的任性和反抗,偶尔看到宝宝任性的厉害,他会觉得很伤心,会表现出过激的失控情绪。我评价他的这种行为属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爱的绑架,这种过于精致的爱对双方都是负担,一方面过度压榨父母的精力,而孩子一旦不能够正向回馈这种付出,施爱的人就会伤心、暴躁,觉得被辜负,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付出理所应当被匹配对等的控制欲,这种方式的爱,我不敢苟同。

怎样去教导孩子(该怎么教导自己的孩子)(2)

奔跑的小小少年

我则是另外一种模式。让孩子直面生活的残酷!家长吃糠咽菜,孩子锦衣玉食,我们家从来没有这个传统。我相信哪一种父母都有他们的艰辛和不易,不管是有钱的没钱的,当官的,还是打工的,让你的孩子看看你的不容易,不是某一天才给他看,而是从小就开始渗透。什么给孩子一个快乐、完美的童年,我不太认同这种观点,更不会这样去做。生活本来就是复杂的,要应对复杂的生活,就要成长为一个多面化的人。你要求你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然后圆满地考上一个好大学!那你凭什么又要求他走上工作岗位突然就能够直面惨淡的人生,玩转操蛋的生活?就像现在流行的段子里写的:大学要求不能谈恋爱,却要一毕业就结婚,到底是谁在难为谁?

我们家当然不算有钱人,但是咬咬牙,也能给孩子提供相对体面的生活。但是我偏不咬这牙。因为我觉得咬着牙生活不是长久之计,轻轻松松才能走得长远。所以我孩子的衣服,别人给的,只要合适就不嫌弃,新衣服经常买打折的,他的好衣服、好鞋子都是他爸给他买的。奶粉也是喝最平民的牌子(这件事儿他爸极力抗争过,被我弹压了),其他各种各样收老母亲智商税的物件儿,到我这里更是没有市场。我心想,你妈妈我奋斗了这么多年,也就在过这样的生活,你小子凭什么一出生就要比你老妈吃穿用度高一个档次,你为这个家这个社会做了什么贡献?日常家里有好吃的,他奶奶不舍得吃要给宝宝留,我的口头禅就是:您得吃,小孩子吃不吃都行,他以后日子长着呢!当然我劝了也没用,奶奶还是要把好东西留给孙子。但这是我的宗旨,我自己身体力行,将来孩子长成什么样,反正后果也是我兜着。

所以我是一个看起来不太靠谱的妈妈。孩子三个月大我就去上班了,因为工作、经济的双重需要。既然命运让他出生在一个工薪阶层的家,那他注定不能享受被全职妈妈照顾的妥帖。而从我的角度来说,我对我的孩子从来没有这样一种心态:妈妈为你付出了很多,将来你要怎么怎么样才对得起妈妈。我最大化地降低了他的到来对我的人生的影响,所以我觉得生孩子、养孩子是我自动、自愿的,我们之间没有期望值的附加,各是各的人生。

受这种理念的支配,日常生活中,我偏向于散养孩子。玩沙子,没问题,孩子开心就好,我还乐得自在。两岁以后,我就带他吃过路边摊的烤串,他爸爸不允许吃的冰激凌,不允许喝的饮料,当然是浅尝辄止。这是他妈妈喜欢的东西,他看我吃急得要尝试,我只能给他吃一点儿,我不想为了他就失去我生活中的乐趣。而且我觉得这根本无伤大雅,反而让孩子体验了多姿多彩的五味人生。何必那般束缚他呢?

来上海前的一个星期六,下午五六点钟,下着小雨,我带宝宝出去买了一只烤鸭,去小卖铺买了一瓶可乐,我们俩蹲在离家门口很近的一个地铁的站的天桥上,天桥上面有玻璃,淋不着雨。看着桥下车来车往,听着雨声嘀嗒,我们俩一边吃烤鸭、喝可乐,我一边教宝宝认识各种各样的车辆,偶尔听地铁路过轰鸣的声音,非常的惬意,我那一刻想这么干,我就这么干了。此刻我写出来这个场景,自己都觉得我这个妈妈不靠谱,但是当时我和宝宝这样做了,就是觉得很开心很自在。宝宝的奶奶和爸爸都是认真的好人,但在我看来诸多的管束让我很不爽。但是我不想去抗争,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正向的,所以我表示尊重和认同。只要老公和婆婆在场,我都是一个很正经的带孩子的妈妈。

吃饱喝足我问宝宝:回去能不能告诉爸爸和奶奶我们吃烤鸭、喝可乐了?宝宝俨然训练有素:不能,爸爸不让喝饮料。

我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慢慢长大,我觉得老公是官方选手,他的所作所为更拿的上台面,所以虽然我不认同,但一般我不反抗他,让他的控制欲得到释放。但是我私下里的放纵和自由又不会让我们的孩子那么的呆板和拘束,这是我在我的夹缝人生中摸索出来的生存模式。我想要一个大胆、自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又有爱和安全感的孩子,在我看来,这将是他长大成人后勇于开创属于他的人生的基石。

怎样去教导孩子(该怎么教导自己的孩子)(3)

奔跑的小小少年

第二:激发他的好奇心,尽一切全力为他的求知欲拱火。

这件事情,只有我在做。我老公天天纠结于宝宝的吃喝拉撒,他没那个耐心也没那个闲情逸致做这件事情。而我对待生活琐事一向吊儿郎当不放在心上。所以宝宝的每一个带着求知欲的问题我都很认真地回答,从不敷衍。想尽一切办法尽量激发他的求知欲,满足他的好奇心。

举个例子,他害怕打雷,每次打雷都吓得躲到我怀里。两岁半的一天,又碰到了一个打雷又下雨的天气,正好那天我不上班,在家里带他。我就准备把打雷和闪电这个问题给他讲清楚。于是我和他讲,打雷、闪电就是两朵云撞在一起了,是一种自然现象,不用害怕。怎么撞呢?我就在抖音上找各种科普视频给他看,一整天他都在缠着我问这个问题,可是我每一次都很认真地回答他,我真的不觉得烦。在我看来,孩子饿一顿没关系,这种问题一定要认真回答。完了之后他就很兴奋,看着天空说:妈妈,怎么不撞啊?并且一点都不害怕打雷了,再有打雷就马上跑到阳台上,兴奋地说撞了撞了。这个时候我就反问他:知道妈妈为什么懂得这么多吗?因为妈妈认识字,会看书,你也要认识字,才能懂得很多很多事情。他似懂非懂吧,但是我能想到的也只能是这样引导。

还有一次下小雨,有大风。晚上七八点我带他下楼,小区下面一个人也没有,就我们两个人。我牵着他的小手走在小区的路上,两边是绿化带,还有一些批把树等等,我们小区的绿化环境还可以吧。当时的天空落着毛毛雨,风吹过来能撩起头发直扑到脸上,但是并不冷,路灯昏昏黄黄,这种氛围我真的好喜欢。我就带着他慢慢走,告诉他什么是风、什么是雨,我问他路灯下小雨雾蒙蒙的,美不美?他懵懂地抬起头看着,应景地说:美!我让他触摸湿漉漉的树叶、问他风吹在脸上的感觉,他当然描述不出来,我就反问他:树叶是不是潮湿的呀?风吹脸上是不是凉凉的呀?他还是懵懵懂懂吧,不过也许能试图去理解潮湿和凉的意思。而且我们两个都很开心,真的特别开心、特别惬意。

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我陪孩子的时间有限,一般有这样的机会,我都会很用心地引导他。而他爸爸那样理性实用的脑袋,永远不可能带给我孩子这样的体验。他大概会觉得这个行为很无脑,但是我觉得很重要,我希望我的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一草一木、一雨一风,都有感知和感触,充满好奇和探索,我要他爱上这个世界,粗糙的、原始的热爱,而不是只关注于肉体的精致和享受。

第三:不对孩子的未来做设定。

现在我宝宝三岁,你说我鸡娃不?应该不会的,但是我买了很多书,给他讲故事,希望潜移默化地影响他,我带他去探索力所能及的世界。将来上学了,如果是读书的材料,我定不遗余力,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替他寻访名师名校(在我能力范围内)。如果不是,我也能坦然接受他的选择。

而我决不会超能力范围培养他,那是我和孩子都不能承受之重!我个人从小到大,最讨厌别人给我期待,我追求的都是我自己想要的,不是父母、老师或者任何人强加给我的。所以我也不会把自己的期待寄托给孩子。他长成什么样的人,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全凭他自己做主,而我要做的,是时刻修炼放手的决心和勇气!

第四:坏习惯、不良行为零容忍。

我宝宝的出生,让我认识到的不是人之初,性本善,而是会走路、就动手。他刚刚学会走路,出去就和别的小朋友干仗。他夺别人的玩具,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我基本上见一次、揍一次,我不信奉所谓的孩子不能打。一岁半我就买了戒尺,经常上演扒了裤子按在沙发上打屁股。因为他和别人动手的概率太高了,出去玩一趟,只要碰到了其他小朋友,必然会发生战争。就这样,他打人,我揍他,晚上就在被窝里复盘白天的行为、反复讲道理。在我不遗余力地管教下,两岁八个月的时候他学好了,他会说:打人就没有好朋友了。他学会了收敛人性中的恶,也知晓了其中的利害。

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一定是零容忍。因为在我看来,不管孩子将来长成什么样的人,做哪一类职业,追求哪一种生活。都不能触碰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底线,从小就要明白游戏的规则,懂得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那么在这样的框架之下,他的人生他做主,希望作为我的孩子,他能够不枉此生人世之间走一遭!

一不小心啰嗦了这么多,做了老母亲,写到孩子的事情就兴奋。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养一个孩子,就是一场修行。

我真的很爱我的孩子,但是我想尽最大的努力,给他最接近正确的爱,所以,边成长、边反思,且行且珍惜吧!

怎样去教导孩子(该怎么教导自己的孩子)(4)

三岁生日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