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跟嬴渠梁差几岁(读书随笔嬴渠梁)(1)

大秦帝国黑色裂变

#读书跨年季#

大秦帝国持续热播,豆瓣评分高达9.3分,引发了国人对2400多年前战国故事的格外关注。个人观点,大秦帝国电视剧第一部非常精彩,编剧一流,老戏骨云集,道具沧桑,场面宏大,确实值得观看,然而之后的几部就有点后劲不足。出于对编剧孙皓晖的喜爱,拜读了《大秦帝国黑色裂变》全本,深感震撼。历来我们只知秦始皇嬴政,先不论嬴政的功过是非,单说统一天下这样的丰功伟绩难道全部记在嬴政一人身上吗?看完这本书,我会觉得我们欠嬴渠梁一个道歉。他才是大秦帝国崛起的奠基人。

商鞅跟嬴渠梁差几岁(读书随笔嬴渠梁)(2)

秦孝公嬴渠梁

秦国在战国初期并非一个强国,之所以能被当时山东六国看在眼里,只是因为他的先祖秦穆公,然而秦穆公之后,后继子孙缺少宏才大略,秦国很快陷入衰退,一度到了灭国的地步,差点就被六国当做砧板上的肉分掉。最初我也以为是这些不肖子孙的原因,看完这本书,才知原来根本原因在秦穆公身上,秦穆公用百里奚的仁政,重视人治,不重法治,一旦穆公身死,后人没有可以用来延续的强国政策法规,只是一味的讲究仁政,一旦遇到不讲仁政的外部强敌,只能任人宰割。

那时的秦国用三个字来概括——穷,穷,穷。穷山恶水出刁民,秦人喜欢武斗,靠拳头大小说话,但是有一样是值得尊敬的,那就是一致对外,战场上悍不畏死,在冷兵器为王的年代,估计这才是秦国在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没有灭亡的根本原因之一。秦国地处山东以西,土地贫瘠,民风彪悍,从生下来几乎就在与更西部的少数民族作战,对于这样一帮穷的只剩下硬骨头的老秦人,山东六国是不屑于灭秦的,即使灭掉了秦国,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就好比现在的巴基斯坦之于印度,印度举全国之力估计是可以灭掉巴基斯坦的,无谓乎得到一些土地,然而估计巴基斯坦会让印度为此付出难以承受的生命代价。

秦献公一生戎马,带领着好战的老秦人,前仆后继,然而临死都没有挡住魏国的西进之路,被赶到函谷关以西,失去了大片的河西之地。那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读来让人热血沸腾,同时悲痛不已。弱国无外交啊!

血债自有血来偿。如果按照老秦人的这种方式继续打下去,估计就不会有后来的大秦帝国,何来一统天下。估计与现在的伊拉克、阿富汗之流有的一拼。幸亏秦献公临死前幡然醒悟,决定传位于次子嬴渠梁,而非英勇好战的长子嬴虔。大秦在那个时候选择了嬴渠梁,大秦历史因此而改写。

江山代有才人出。无疑嬴渠梁就是那个时代的绝世人才。他的横空出世,为秦国当代和之后的五代打下了扎实的经济和政治基础,即使后继子孙偶有不肖,只要按照原有强国法规,也不至于差到哪去。这样坚持下去,数代之后,秦国如遇盖世明主,一定会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这个重任最终落在了嬴政的身上,可惜嬴政意外死亡,长子扶苏被屠,二世祖胡亥即位,一世英明终成泡影。血的教训告诉大家族,继承人的选择是多么的重要。

秦孝公嬴渠梁亲眼看着父亲死于征战,但是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而是沉下心来,立“雪耻碑”明志,向山东六国发出“求贤令”,例数先王错误,并愿与贤者共享秦国,秦孝公的胸怀可谓是亘古难寻。由此引来大批山东学子,其中就有变法大家卫鞅。秦国因卫鞅变法而走向强国之路,秦孝公因此成就绝世伟业。

商鞅跟嬴渠梁差几岁(读书随笔嬴渠梁)(3)

秦变法功臣大良造卫鞅

秦孝公与卫鞅,此二人,可谓是干柴遇烈火,一个渴求秦国走向富强,一个空有满身富国绝学,他俩的结合,是英雄的相遇,彼此惺惺相惜,互相依靠。终于用二十年的时间把秦国从一个贫瘠的西部牛仔,变成举世瞩目的西部帝国。

现在我们都说变法好,能举出好多条理由。然而只有身处其中,才知变法的凶险。卫鞅如果没有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估计一辈子就是个中庶子,默默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嬴渠梁如果没有卫鞅的“强秦九论”,也就不会有之后秦国的富强,更不会有秦国的一统天下。

任何时代,变法一定是以重新分配社会资源为根基的,这不可避免会伤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而这些人往往代表着曾经的辉煌,他们曾经是这个国家的功臣。然而只有让更多的秦人参与到国家的发展建设之中,并享受发展带来的红利时,这个国家才会有希望,才会迸发出强大的发展动力。

卫鞅的想法即使放到现在,也有其极强的现实意义。就比如美国,这些由极少数金融寡头控制的政府,又怎会拿出大量的资金回馈广大民众呢!所以才会出现那些“美丽的风景”。更别说在2000年前那个时代,从“徙木立信”开始,到法令的全面推开,最终得到了绝大多数的底层老秦人的支持。奖励耕作,奖励军功,依法治国。

然而在那个乱世,要想让国家走向正轨,难度无疑是巨大的,岁月无情,卫鞅显然等不及,秦孝公更等不及,于是乎,卫鞅就做了一个无情的执法者,向传统既得利益集团发起冲击。甚至为此刑治了大王的大哥一代名将——嬴虔,流放太子嬴驷,这也成为卫鞅被车裂的祸根。

嬴渠梁在世,一切都好,他就是卫鞅的靠山,一座无人能够撼动的大山。一旦嬴渠梁过世,太子即位,无人再为卫鞅遮风挡雨,卫鞅的下场是显而易见的。这在中国的历史故事中是屡见不鲜的。读来令人痛心,更感叹人心的险恶。

然而卫鞅是幸运的,他和孝公用二十年的时间,把一个孱弱的秦国塑造成一个强大的秦国,迁都咸阳,打造新军,普通人只要做成一件,就可笑傲江湖,别说他们完成三件,秦国的历史会记住他们。在春秋战国期间,百家争鸣,有多少有才之士,缺乏一展抱负的舞台,验证心中所学所想是否能够成功。从这个角度来说,卫鞅无疑是幸运至极。

商鞅跟嬴渠梁差几岁(读书随笔嬴渠梁)(4)

迁都咸阳

商鞅跟嬴渠梁差几岁(读书随笔嬴渠梁)(5)

打造新军

从西汉开始,我国就开始了长达2000年的儒家仁政王天下的理论,并且被不断细化深化,直到被西方列强用炮火轰开国门,开始近200年的屈辱中国近代史。我们无法去看到那些法家、墨家、纵横家、道家、兵家代表人物的绝世风采,只能在历史小说的只言片语中,管窥一二。

阅读历史,畅想未来。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我。

您的关注和点赞给我前行的勇气。

#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建议有兴趣的朋友看看原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