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二十一(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黄帝内经关于疾病反复的论述?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黄帝内经关于疾病反复的论述(黄帝内经客观求实的治疗方针)

黄帝内经关于疾病反复的论述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二十一。(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凡治病必察其下,適其脈,觀其誌意,與其病也。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惡於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黃帝內經·五藏別論篇》

(接前文)再往下看,“拘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拘”是执迷不悟的意思,执着于迷信鬼神。这种情况不能跟他讲“至德之理”,“至德”是极为深奥玄妙的道理,在这里引申为中医学的理论。《素问经注节解·卷二》里边讲∶“医道精微,是为至德,既惑于邪,言必不信”。医道是非常精微的,古人认为医道通天道,所以是至德,非常深奥,非常玄妙。如果这个患者被一些邪思邪见所迷惑,这个时候你跟他讲一些道理他肯定不听,所以就“不可与言至德”。

马莳在《素问注证发微·卷二》里边讲∶“彼拘于鬼神者,专事祈祷,惑于渺茫,与言修身养性之至德,必不尽信”。马莳就说这个患者如果特别迷信于鬼神,天天祈祷,或者被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迷惑。按照现在的话就是被人迷惑了,这种情况你跟他讲医学的道理,无论是中医学的还是西学他都不听,他只听他信的那个人的话。你跟他讲这些他肯定不相信你,你跟他讲多了他还烦你,到最后还产生矛盾,就是这样一个情况,所以“不可与言至德”。

“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巧”就是技巧、技术。“至巧”指的就是针石治疗的高级的技术,也引申为中医学高妙的道理。马莳在《素问注证发微·卷二》里边注解∶“恶于针石者,谓针无益,与言针石之至巧,必不肯从”。马莳这些人净说实话,他说这个患者如果是讨厌,不愿接受针灸、砭石这些治疗,他肯定说针灸没有效果。现在也有一些人会认为针灸没有什么效果,这是他们的一己之见。

这个时候“与言针石之至巧,必不肯从”。你这时候告诉他针灸多么有效,多么好使,他肯定不听。(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王冰注解∶“恶于针石,则巧不得施,故不可与言至巧”。王冰说,这个人已经不愿意做针灸、砭石这种治疗方法,你有再多的技巧也施展不出来,这个时候你就别跟他讲那些道理了,就是这样一个态度。我们读到这块就会感觉讲这些内容的时候它是有态度。《黄帝内经》绝对不是盲从,也不是说和稀泥,而是非常有态度。

我们再往后看,“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者无功矣”。王冰注解:“心不许人,治之使其必死,强为治者,功益不成,故曰治之无功也”。王冰说,如果是这个患者遇到一些危险重症,而且还不允许别人给他治,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你即使给他治了之后效果也不好,所以叫做“治之无功”。

张介宾在《类经·藏象类》里边注解∶“不治已病治未病,圣人之道也。其有已病而尚不许治者,特以偏见不明,信理不笃,如拘于鬼神恶于针石之类皆是也。既不相信,无不掣肘。强为之治,焉得成功。既有因治而愈者,彼亦尤为不然,总亦属无功也”。张介宾说,有的人有一定的偏见,而且还特别执着,比如还有一些人拘于鬼神,特别迷信鬼神,有些人还厌恶针灸、砭石这些治疗方法,这种情况下他既不相信你,然后就会出现一些掣肘的情况,你非得给他治,叫做“强为之治”,怎么能成功呢?有些人即使因为你的治疗成功了,他也不说是你的功劳,总而言之他就说他有一套说法,他就说你是没有功效的。

我估计张介宾在写这段话的时候,他肯定也受到过这样的对待,他可能也是好心好意,一片赤诚之心给别人去治病的时候,却遭到了别人的拒绝或者误会。即使给人家治好了,人家也不领你的情,还说你不好。完了之后还有些人他还拒绝治疗,有一定的成见。我相信做医生的听众朋友们或多或少都会在你的行医过程中遇到这样的人。《黄帝内经》给出来的答案就是“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五百二十一。(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