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的攻防之道,存在三种练习的方法,即文练法、武练法、横练法,简称“三练”

文练法:即指练空,悟空,用空;

武练法:练实,物实,用实;

横练法:练横,横练,用横。

三种不同修炼方法,最终达到三种不同的境界。

文练法:乃拳术的正统练法。文者,体也; 武者,用也。自己懂劲,阶及神明,是为文成,而后较技,可有武之用。假以时日,可达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功夫艺境。

武练法:击打拍物,可速成武事之用,然无文体之功,而不能使功夫炉火纯青。

横练法:虽可制敌,取一时之成效,而非拳术攻防之道的真谛,终难成正果。上论乃是“三练”的大概情况。

文练法,乃遵《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法则,精研拳术理论,运用拳术攻防变化规律,掌握拳术练习与运用的方法、准则,修炼拳术攻防之道的内外功夫,以练己为宗旨。

自练时,拳以打空为能,没有实物为物象,全以意境为第一大要,求的是内劲的自然生成和外形之体静而不躁、柔弱无骨。进行攻防招法训练时,面前虽无人而意境似有人与其拆手破招一般,以心意体察自身变化技巧的运用。

三分归元气练到极点 横练功夫虽然十分霸道(1)

武练法:不修炼文体而直修“武用”,以实物操练拳法招数,如打砂袋、击木桩、踢巴斗,或借助于其它器物如树木、砖墙、电杆等,以此物象模拟要击的人,练习打、踢、肘、靠诸法,其特点是借物而贪重。此种习拳之人,较技用招力量较重,然绝非“文练法”击手用招之“沉”的功夫可比。故此种人功夫虽可速成,与一般拳手较技确有成效,但已违反“手为天盘”而清轻之理,因此如与文练好手较技则显示出攻防动作粗糙,欠缺灵活敏捷而攻防招法少变化,因贪而易失势,故易落下风而至败阵。

 此种人,在平时训练过程中不知气沉丹田调息之法而气浮;不知渐法,常即兴突击训练;不懂药洗调理养护之法,所击重物的“反作用力”,通过击打部位传导造成体内脏腑气机不畅淤滞,使脏腑生化机能失调,甚至造成暗伤,影响身体健康,此类习拳方法乃养虎为患之举动,不可取。

横练法:是武学拳门发展过程中,因历史的种种原因和一些人对中华拳术攻防之道不正确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习练方法。这是一种特殊的、超出普通习拳者身体功能承受能力的训练方

如插沙:以木桶盛砂使密实,每日以双手指插之,日久,指硬如铁石;

搓掌:每日以掌根内外搓磨巨石、门边、桌角,总以掌缘坚皮翻起,硬如铁石为止;

扛膀:以双小臂三里穴肌肉处扛树或木桩,直至皮厚硬如铁石为止;

碰碑:每日以木棒击头、或以砖碰头,直至一头能碰断尺厚的碑石为功成;

排打:以木棍、木板,每日依次拍打前胸、后背、臂、腿等处,直至棍打棍折,板打板折。

更有甚者,以悬吊檩条冲打自身胸、腹、胯、背部等;

拍钉:将铁钉拍入木内,再依次起出;

打桩:以身体各个部位依次超重量击打。

还有烫法,有水烫法、火灰烫法,现代还有用电击法练功的。

三分归元气练到极点 横练功夫虽然十分霸道(2)

三分归元气练到极点 横练功夫虽然十分霸道(3)

  民间中,历来因练功不得当而早亡者,举不胜举。因其不按修练拳术攻防之道的自然法则训练,虽在青壮年时,可逞一时的威风,但成为不了拳界功夫上乘的高手。此种人如与文练高手较技,亦多落败,胸隔膜水平用力是为“横”。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武练和横练功夫之人,以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寿命为代价,换取并非真正的拳术攻防之道的功夫,损失太大了。

 当然,“武练法”并非毫无意义。

三分归元气练到极点 横练功夫虽然十分霸道(4)

三分归元气练到极点 横练功夫虽然十分霸道(5)

有一种人,习拳练功,悟性较低,单纯采用文练法,对其则显得抽象而不能彻悟拳理、拳法和拳术攻防变化,因而可借助于“武练法”的形式。但必须注意,这种练法同那种“借物而贪重”的作法不同,借物时毫不着力于所借之物上,而纯是实物“物象法”。

  此法习练拳术攻防之道亦佳,当练到一定悟性时,应再完全回到文练法上来,或间断采用,以提高拳艺。此法颇多效益,虽在技艺成长过程中走了点弯路,但亦不失对拳术真谛的追求。有的拳师,亦乐采用此方法授人拳技而取得良好效果。

  至于那些不晓练拳术之宗旨,不知练功方法奥妙的人,用物象的形式,而采用“借物而贪重”的武练法,甚或采用连“借物而贪重”都嫌轻的横练法修炼拳术攻防之用,而自以为得到习练拳术攻防之道的良法秘诀。长久练习,置身体本身受暗伤而不知,真可悲之举措,希习拳术攻防之道的人勿犯之。更有以此法传授他人,而自己又以为得意,自己受害无知可悲已极,再误人子弟,真可恶之举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