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雪落甘州,分外妖娆。城外,一块块湿地静静地躺在黑河的臂弯里,温婉如玉。

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工作(为了这片湿地的宁静)(1)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河中游,南依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靠巴丹吉林沙漠,处于河西走廊的“蜂腰”地带,是我国西北地区自然保护区的重要节点。

今年5月,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指出,位于张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五家企业侵占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针对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的问题,甘肃省下发《甘肃省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方案》,要求张掖市对侵占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家企业开展科学评估,制定专项清理整治方案,确保2022年底前完成整改工作。

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工作(为了这片湿地的宁静)(2)

整改问题,修复生态,张掖市、甘州区经历过沉痛的教训。痛定思痛,甘州区立改立行,制定《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5家企业侵占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方案》,一场铁腕治“污”行动就此展开。至11月22 日,五家企业全部搬离保护区,湿地恢复平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决整改整治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这项工作我们一刻也不能落下!”甘州区委书记葛永宏说,宁愿发展慢一些,也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以雷霆之速 上下联动 铁腕治“污”

“确定是这里吗,怎么全是地了……?”

“确定,因为那五家企业都拆除完毕并覆了土,所以你找不到了……”

时隔50天后,11月20日,记者再次来到张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侵占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五家企业所在的位置,昔日的厂房、车间已不见了影踪,变成了一片黄土地,不禁让人为之一震。

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工作(为了这片湿地的宁静)(3)

拼版照片:上图为明阳种业整改前,下图为明阳种业整改后

“十一期间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在摸底调查,现在就拆除覆土了,等明年一绿化,这里一定很美。”每天从盛源驾校经过去上班的企业职工张刚看到眼前的空地震惊道。

小小5家企业,引起了省、市、区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面对问题,张掖市、甘州区统一思想认识,严格按照省上要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零容忍”的态度,迅速启动整改整治工作,相关工作有序展开——

9月10日,甘州区委托第三方专业技术团队,对5家企业用地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工作;

9月20日,张掖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题安排部署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5家企业侵占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工作;

9月20日晚,甘州区连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改整治工作;

9月27日,甘州区委书记葛永宏主持召开常委会会议、区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制定下发《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5家企业侵占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方案》,要求全区各相关部门迅速行动,铁腕治“污”。

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工作(为了这片湿地的宁静)(4)

为了确保工作落地落实,甘州区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各有一名区委常委、一名副区长、一名经开区领导负责的5个工作专班,迅速下沉,深入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同时承担5个企业拆除及民事诉讼、植被恢复、后续监管等8项整改工作,明确工作任务时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既要彻底解决环保生态问题整治,又要帮助企业转型发展,推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甘州区政府区长王韶华介绍说,在环保生态问题整治中,甘州区始终坚持铁腕治“污”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从10月1日开始,5个专责组全员下沉,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和5户企业高层逐一见面、沟通、对接、商议,了解企业的现状和困难,制定 “一企一策”。最终通过上下联动,反复工作,5户企业认识到环保生态的底线坚决不能触碰,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积极配合全区环保生态问题整治行动。

共性问题一个尺度 个性问题“一企一策”

“今天开始拆除,7天后全部覆土。”10月14日上午10时,张掖市盛源驾校内,一面面围墙在轰鸣的机械声中倒塌。企业负责人柴世伟站在拆除现场,眼里充满了不舍,但退出湿地的态度很坚决。

张掖市盛源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原为张掖市盛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于2006年成立,为生物基材料糠醛生物化工企业。2014年10月,转型创办张掖市盛源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

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工作(为了这片湿地的宁静)(5)

拼版照片:上图为盛源驾校整改前,下图为盛源驾校整改后

“为了整改湿地环保生态问题,区上领导多次给我们做工作,放弃国庆长假休息,为我们解决企业搬迁和员工安置问题,我必须要服从大局意识,带头拆除。”柴世伟说。

盛源驾校作为作为全区退出湿地的第一家企业,如今已恢复了原貌,搬迁后的新盛源驾校也已恢复了正常运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不能只挂在嘴上,还要落实在行动上!”看着公司的最后一批建筑物被清除,张掖市明阳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克松总算松了一口气。

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工作(为了这片湿地的宁静)(6)

拼版照片:上图为明阳纸业仓储整改前,下图为明阳纸业仓储整改中

张掖市明阳纸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甘州区境内的一家民营企业,旗下有纸业、酒业、建筑、农业科技、再生资源回收、饮料及种业等近十家分公司。然而,大部分涉及环保生态问题。经过5年的整治,尽管一波三折,步履艰难,甘州区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直面问题,立改立行,目前该企业已彻底整改、转型完毕。

治污靠决心。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张掖分公司作为一家中德合资的跨国企业,整改难度不言而喻。

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工作(为了这片湿地的宁静)(7)

拼版照片:上图为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张掖分公司整改前,下图为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张掖分公司整改中

“环保生态整治就是最大的政治,多硬的骨头我们都要啃下来。”甘州区政府副区长高银林说,中种国际种子有限公司张掖分公司从10月1日摸底核查到11月1日开始拆除,区里的专班负责组几乎每天都去,就企业资产评估、拆除补偿和企业困难等问题进行逐一商讨、解决。一个月进行了20多次谈判和沟通。

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工作(为了这片湿地的宁静)(8)

“毕竟是跨国企业,为了妥善处理好该企业的环保整治工作,区上在组织相关部门、企业和律师团队解释环保政策、法律法规的同时,市、区相关领导多次和该公司总部高层进行衔接沟通。”高银林说,在对此次5家企业的整治拆除中,甘州区采取共性问题一个尺度,个性问题“一企一策”,5家企业克服了重重困难,积极配合区上进行了整治拆除工作。

退出湿地是第一步 转型发展是关键

“从10月1日政府部门介入到11月10日拆除完毕,仅仅用了40天”。负责人杨东恒说,区上帮助我们找种子代加工企业、转运种子、为新厂选址,让我们看到了政府整改环保生态问题的决心也坚定了转型发展的信心。

张掖谷大种子有限公司作为一家种子加工企业,下半年正是企业满负荷生产的黄金期。要不折不扣完成整改,还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是摆在全区各级部门面前的难题。张掖谷大种子有限公司

责任重于泰山。10月1日,由甘州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汪晓瑞挂帅,甘州区农业农村局牵头的专责组开始进入张掖谷大种子有限公司进行摸底调查、资产评估。

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工作(为了这片湿地的宁静)(9)

拼版照片:上图为张掖谷大种子有限公司整改前,下图为张掖谷大种子有限公司整改中

10月9日,经过多次沟通谈判后,该企业认识到了环保生态的重要性,坚决服从大局,同意搬迁并退出保护区。

“在了解到企业的实际困难后,专班组积极为企业寻找带加工种子的企业和晒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汪晓瑞介绍说。

10月15日,甘州区农业农村局为该企业找到代加工企业和晒场。随即,企业开始一边搬运种子,一边拆除,一边生产。

11月6日,经过20天的奋战,该企业的种子全部转运完毕,生产车间也完成了最后的使命停了下来,成为最后拆除的建筑物。

坏事变好事。“我们将以此次环保生态问题整治为契机,扩大企业规模,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转型升级,争取把新厂建成张掖市一流的种子加工企业。”杨东恒说。

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工作(为了这片湿地的宁静)(10)

只要拧成一股劲,没有干不成的事。11月5日,张掖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三期项目正式进入清水联调联试阶段。项目建成后张掖市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可达到14万吨/日,实现全区城市污水应收尽收,对改善山丹河水质环境、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同时,污泥干化项目作为张掖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三期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进入正常运营状态,张掖市康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整改工作迎刃而解。

和其他企业不同,作为一家国家投资建设的公益类投资企业,张掖市康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投入使用,主要对张掖市污水处理厂废渣、污泥进行处理,通过生物科技耗氧发酵后,制作绿化肥料,达到废旧资源可再生利用。然而,因企业位于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被中央环保督察组列为整改范围之内。

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工作(为了这片湿地的宁静)(11)

拼版照片:上图为张掖市康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整改前,下图为张掖市康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整改中

换思路,变路径。针对张掖市康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整改,甘州区采取“项目建设、生产加工、整改整治”同步推进,加快市污水处理厂三期污泥处理设施建设进度。张掖市康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如今的张掖市康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不仅退出了湿地,还对落后产能进行了淘汰升级,异地建起了新厂区,为全市环保生态保驾护航。

湿地就是甘州人民生生不息的美丽家园。“下一步我们将科学合理规划,对拆除退出的区域进行植被恢复,留给这里一片永久的安宁。”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鹏说,区上还将严格按照环保生态整改方案,在资金补偿、土地、手续办理、审批等方面为整改企业开绿灯,“保姆式”全流程服务,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并发展壮大,推动全区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绿色决定可持续发展” 从整改上升为发展理念

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整改、修复,仅仅是甘州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甘州区牢记在甘肃张掖考察时的嘱托,以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加大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规划建设4.6万亩的张掖城市森林公园,4600亩北郊湿地恢复治理、2万亩祁连山浅山区高原储备林及2万亩的元宝枫国储林基地等项目,实施51.8公里张民公路、张肃公路乡村振兴示范带绿化及15.8公里甘平公路道路绿化等,加快补齐生态短板,全力提升全域生态环境质量。如今,4万亩的城市湿地公园初显魅力,4万亩的城市森林公园初具规模,4万亩的城市水生态公园拉开框架,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城市正加速打造。

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工作(为了这片湿地的宁静)(12)

祁连弱水掩映之间,甘州正全力打造一座山水交相辉映的生态之城。今年,甘州区城区公园绿地增加21个,新增国土绿化16.29万亩,全区绿化覆盖率提高3.2%、达到17.8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3.76%、达到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15.39平方米、达到52.34平方米,春有繁花竞艳、夏有绿荫清凉、秋有斑斓彩林、冬有银妆玉树的美好愿景已经成为现实。

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工作(为了这片湿地的宁静)(13)

经过不懈努力,甘州区高质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创业宝地、投资洼地、产业高地,已成为甘州的新标签。近年来,甘州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积极抢抓“中国制造2025”政策机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集中打造张掖智能制造产业园,全区智能制造产业加速集聚、蓬勃发展,工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目前,甘州区已与48家企业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签约投资额超过100亿元,28家企业已落户园区,其中21家企业相继投产运营。

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工作(为了这片湿地的宁静)(14)

即将过去的2020年,甘州区重大项目遍地开花、建设一日千里。水生态修复治理、旅游大通道建设、酥油口下库、祁连山水泥、元宝枫储备林基地、甘浚丹霞小镇、靖安乡整乡改造等项目加速推进。今年,全区实施重点投资项目180项,总投资784亿元,当年投资173.6亿元。1-11月份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同比增长8%。

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工作(为了这片湿地的宁静)(15)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不仅增加了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还吸引了众多外地客商和人员来甘州投资兴业、购房置业,全区绿色生态农业、新兴生态工业、全域全季生态旅游业加速推进,公爵汽车、中云科技、定理云天、国电龙源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甘州。”葛永宏说,生态文明是最基本、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决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贯穿于甘州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甘州区将咬住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加速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短板”,用绿色昭示未来、造福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