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儿科学会和英国政府卫生部都建议,纯母乳喂养至少应该进行6个月,6个月后,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标准,在我遇到的妈妈圈里,也有4,5月龄就渐渐引入辅食的。

小笼包最初添加辅食在6个月初。米粉,作为不易引起过敏的食物,被推崇为宝宝的第一口辅食上选。由于宝宝从母体里带的铁,基本上到了六月龄就消耗完,所以高铁米粉顺理成章得成为宝宝的第一口辅食。

因为听说不同的宝宝可能口味不一,有的爱吃这个品牌,有的爱吃那个品牌,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激动得买下多种米粉,贝拉米,地球最好,喜宝,嘉宝,心里想着总有一款是为你所爱的吧!(内心窃喜)

充满期待的开始,结果...

辅食米粉怎么配好吃(第一口辅食米粉这样泡)(1)

崩溃大哭结尾。现在想来跟最初冲泡米粉的稠度非常有关。很多有经验的宝妈也许会惊讶,不就是泡个米粉么,还需要这么大费周章写文?!

是的,作为新手妈妈的我,就是希望有人能出个具体的攻略,一看就懂。也幸得其他宝妈帮助,得到“操作指南”,但可惜当初没保存,现在凭着自己的记忆和经验操作,希望给同有困惑的新手妈妈一点助力。

米粉的冲泡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一段,二段及三段。

一段米粉的冲泡方法

初次添加辅食,建议是在宝宝午睡过后,醒来状态比较好,在吃奶前,稍有饥饿感时,不要在孩子特别饿的时候尝试,怕有抗拒心理。首次尝试,5g干米粉即可。

辅食米粉怎么配好吃(第一口辅食米粉这样泡)(2)

因为最初确实没有概念,所以还是借助了秤。冲调次数多,很快就可以“估摸”量。

辅食米粉怎么配好吃(第一口辅食米粉这样泡)(3)

水温在40-70为宜。在贝拉米的冲泡说明上写着,煮沸后的凉水或常温奶,我尝试过,搅匀困难。还有的宝宝初次尝试,不愿意接受新味道,也有宝妈尝试用奶粉或母乳作为液体冲调,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试试。

辅食米粉怎么配好吃(第一口辅食米粉这样泡)(4)

辅食米粉怎么配好吃(第一口辅食米粉这样泡)(5)

米粉和水的比例为1:10

辅食米粉怎么配好吃(第一口辅食米粉这样泡)(6)

倒入水的过程,用勺子稍作搅拌

辅食米粉怎么配好吃(第一口辅食米粉这样泡)(7)

辅食米粉怎么配好吃(第一口辅食米粉这样泡)(8)

搅拌均匀后,静置一会儿,泡完的米粉会更细腻。

辅食米粉怎么配好吃(第一口辅食米粉这样泡)(9)

大致稠厚程度如图所示

辅食米粉怎么配好吃(第一口辅食米粉这样泡)(10)

鉴于孩子肠胃柔弱,起初冲泡不能过厚,以防引起便秘。辅食添加的原则,由少及多。如果最初宝宝抗拒吃米粉,或者只尝几口,不要心急,给宝宝一个适应期。最初添加米粉时,吃完少量后,立即喝奶,一次吃饱。

这个阶段的米粉看起来很稀,量也不多,什么时候加量?要根据自家宝宝的表现,如果吃完还想要,或者间隔较短时间就饿了,可以考虑给宝宝加量。当然即便米粉作为最不易致敏的第一口辅食,但仍不排除有极少数孩子也对米粉过敏,所以及时观察宝宝的便便性状也很重要。添加米粉后,有拉肚子和便秘的情况,也要留意。

一段米粉吃两周没任何不良反应,即可开始加菜泥,果泥等。同样遵循“一次只添加一种食材,每种食材观察至少两到三天,数量由少及多,性状由细到粗”的原则。谨防宝宝有过敏反应。如果一次性添加的食物多了,很难做排查。

二段米粉的冲泡方法

什么时候开始吃二段米粉?

很多品牌都有标注宝宝二段米粉的月龄起始期,事实上还是要根据自家宝宝的现状决定。大约一段米粉吃一个月左右,可以尝试二段。如果是6个月开始添加米粉,那7个月的时候可以尝试二段米粉,如果宝宝辅食添加得早,就依此提前。二段米粉与一段的区别,就是加入了别的粮食或带有不同口味的水果泥等。

当时小笼包一直吃的是一段,原因是其他食物我都会另加(这个可以单写一文,很多食物的组合,因为参考了小皮的调配,让最近正在经历长牙风波的小笼包也吃得不错。)不论是选择哪个段的米粉,随着孩子长大,需要锻炼他的咀嚼力,食物的粗糙度一定是需要增加的。所以米粉的冲调也就慢慢变稠。具体比例可根据自己宝宝的吞咽决定。

辅食米粉怎么配好吃(第一口辅食米粉这样泡)(11)

小笼包接受食物粗糙的程度还可以,这个厚度也接受得很好。

大致如图所示(二段时期米粉的厚薄还是需要妈妈自己掌握)

辅食米粉怎么配好吃(第一口辅食米粉这样泡)(12)

三段米粉的冲泡方法

什么时候吃三段米粉?

一般在9-10月龄就可以换三段米粉。也可以一直吃原味米粉,自己再加入不同的食物组合,米粉本身倒不是重点,只是冲泡米粉的稠厚程度又有所增加,水份更少。

辅食米粉怎么配好吃(第一口辅食米粉这样泡)(13)

就是勺子舀起都已经不容易落下,但是米粉依然可以入口即咽。

辅食米粉怎么配好吃(第一口辅食米粉这样泡)(14)

-end-

辅食米粉怎么配好吃(第一口辅食米粉这样泡)(15)

蒸笼太太

一位不断努力学习

敢于尝新

乐于分享育儿经验和资源的妈妈

欢迎关注

WX公号(订阅)——蒸笼太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