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之辽阔、内部差异之大不亚于整个欧洲,却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屹立在东方,这一点实在让人惊奇。而中国之所以是中国,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历代统治集团对大一统观念的认同与积极实践。今天,作者要讲的故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改土归流。

所谓改土归流,是指地方土司放弃对地方事务的管理,改由朝廷派遣各级官员,也就是所谓“流官”进行管理。

土司制度利弊(古代版一国两制)(1)

首先,让我交代一下土司制度的来龙去脉。

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也有),所采用的一种有别于汉族的制度。主要内容大体是:

中央政府对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赐以相应的名号,首领要服从中央政府的调遣,按期上交一定的贡品和赋税。只要他们履行好义务,当地首领就可以按照当地的习俗和法律管理自己的地盘,实行高度自治,中央政府不能干涉。

这可以说是古代版的“一国两制”。

土司制度的雏形,从秦汉就有了。秦并天下以后,在中央设立了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典客,位列九卿之一。无力直接管理西南边陲之地,他们设立了“道”这一行政机关,“以蛮夷为君长”。并从法律上规定了可以由其后代承袭,可以说是最早的土司继承法。

汉承秦制。汉武帝在平定南越、开通西南夷之后,不但在当地设置郡县,还增设与郡平行的“属国都尉,主蛮夷降者”。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他延续两汉的政策,“取其渠帅而用之”,达到了“夷汉粗安”的效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在那里广泛设置左郡、左县,任命当地首领为郡守、县令。在此基础上,唐宋两代王朝又设立了大量的羁縻州。

朝廷虽然不直接管理这些地区,但羁縻州的长官有义务向朝廷效忠,提供一定的粮食、特产和兵员。

土司制度利弊(古代版一国两制)(2)

元朝以后,土司制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元朝的版图空前辽阔,但统治者没有能力直接治理西南边陲,于是他们任命当地有声望的人,成为“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土官。土司们可以世代承袭,对管辖区拥有绝对的控制力,人事权、财政权、军事指挥权、行政管理权、文化教育权。

明朝初年,为了维护西南稳定,朝廷不得不保留土司制度。待天下稳定以后,推行了改土归流的政策,但深度和广度都有限。毕竟,改土归流要耗费大规模人力物力财力。万历年间,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朝廷就调集了三十万大军进剿,耗费的银两竟有八百万两,成为万历三大征之一。

清军入关后,逐步统统一了全国。雍正即位后,推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乡绅一体交税纳粮等。雍正三年,云贵总督高其倬于长寨地方仲家族村寨(今贵州广顺州)建立营房,遭到土人攻击。第二年,云贵总督鄂尔泰上书请求改土归流,他说:“云贵大患,无如苗蛮。欲安民必先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而苗疆多与邻省犬牙相错,又必归并事权,始可一劳永逸。”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雍正决定:同意鄂尔泰所奏,改土归流,消除土司割据的局面。于是,大规模改土归流在雍正朝开始了。

土司制度利弊(古代版一国两制)(3)

作为“改土归流”的具体执行者,鄂尔泰体现了自己的才具。鄂尔泰(1677--1745),镶蓝旗人。二十岁中举后,成为康熙的御前侍卫。他为人刚直,所以很长时间里都没有晋升。一次,还是皇子的雍正求鄂尔泰为自己办件事,被严词拒绝。雍正不以为忤,反而欣赏他的耿直与忠诚。做了皇帝后,他立刻提拔鄂尔泰做了封疆大吏。

鄂尔泰到达云贵地区后,深入调研当地情况,他眼见当地土司拥兵自重,违抗朝廷命令,俨然一个个土皇帝;土司之间相互攻伐不止,当地民众被死伤众多,生活悲苦;询问当地有识之士,他们纷纷要求改土归流;饱受土司残害的民众,更是主动请求承担赋税,“以等齐民”。于是,鄂尔泰这才上书请求改土归流。

得到雍正授予的便宜行事权后,鄂尔泰放开手脚,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土归流。 他以“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其投献为上策,敕令投献为下策”为方略,对辖区内的土司,采取不同的政策;那些听话的,就请求朝廷赐以荣誉性的爵位、官职,给予房屋、田地,实权则交给朝廷派来的官员。

对那些负隅顽抗的土司,就派兵镇压。他首先平定贵州长寨土司,设立长寨厅(今贵州长顺)。然后,乘胜招抚了广顺、定番、镇宁等地土司。接着,又向都江流域进军----这里是苗族的聚居区。又将云南的乌蒙、东川、镇雄三府,改为流官治理。

土司制度利弊(古代版一国两制)(4)

除了武力这一猛火,鄂尔泰还通过移民与文化渗透等文火,以温和方式完成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后,土司们对地方秩序的威胁得以解除,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朝廷手中实际控制的土地和人口多了,从而让财政收入大为增加。更重要的是,改土归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形成。中国,是百国之和,是多民族发展、交融而形成的文明国家。

明朝时期,统治者始终将西南土司视为“外夷”。但到了乾隆时期,版图内的少数民族已不是“外夷”, 缅甸、越南、俄国等周边国家才是“外夷”。

雍正仅仅执政13年,不可能完成改土归流。此后乾隆继续推行这一政策。乾隆皇帝在平定大小金川后,严惩金川土司的同时,还施行改土设屯、遣散大小金川民众、推行藏传佛教等举措,这可以视为改土归流政策的继续。

当然,土司制度并没有在清朝完全消失。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剿匪、土地改革、

失去民心的土司制度,才彻底消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