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童趣诗(多年后终于明白)(1)


-1-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唐代:白居易《池上》


十首童趣诗(多年后终于明白)(2)


-2-


暧暧村烟暮,牧童出深坞。


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


——唐代:成彦雄《村行》


十首童趣诗(多年后终于明白)(3)


-3-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唐代:王维《田园乐》


十首童趣诗(多年后终于明白)(4)


-4-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代:胡令能《小儿垂钓》


十首童趣诗(多年后终于明白)(5)

-5-


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


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唐代:李涉《山中》


十首童趣诗(多年后终于明白)(6)


-6-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唐代:李涉《牧童词》


十首童趣诗(多年后终于明白)(7)


-7-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唐代:崔道融《溪居即事》


十首童趣诗(多年后终于明白)(8)


-8-


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唐代:韦庄《与小女》


十首童趣诗(多年后终于明白)(9)


-9-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唐代:栖蟾《牧童》


十首童趣诗(多年后终于明白)(10)


-10-


牧童见人俱不识,尽着芒鞋戴箬笠。


朝阳未出众山晴,露滴蓑衣犹半湿。


二月三月时,平原草初绿。


三个五个骑羸牛,前村后村来放牧。


笛声才一举,众稚齐歌舞。


看看白日向西斜,各自骑牛又归去。


——唐代:隐峦《牧童》


十首童趣诗(多年后终于明白)(11)


-11-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代: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十首童趣诗(多年后终于明白)(12)


-12-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宋代: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


十首童趣诗(多年后终于明白)(13)


-13-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宋代:杨万里《稚子弄冰》


-14-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宋代:杨万里《舟过安仁》


十首童趣诗(多年后终于明白)(14)


-15-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宋代:黄庭坚《牧童诗》


十首童趣诗(多年后终于明白)(15)


-16-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代: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十首童趣诗(多年后终于明白)(16)


-17-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宋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十首童趣诗(多年后终于明白)(17)


-18-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宋代: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十首童趣诗(多年后终于明白)(18)

-19-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宋代:雷震《村晚》


十首童趣诗(多年后终于明白)(19)


-20-


怯雨宜晴不识愁,去随青草牧春牛。


无人古路歌兼笑,归去山花插满头。


——宋代:黄庶《牧童》


十首童趣诗(多年后终于明白)(20)


-20-


杨柳阴初合,村童睡正迷。


一牛贪草嫩,喫过断桥西。


——宋代:白玉蟾《牧童》


十首童趣诗(多年后终于明白)(21)


-21-


耕罢东皋下陇头,澹烟芳草夕阳收。


牧童惯识林塘路,笑坐归来稳似舟。


——明代:曹义《牛》


十首童趣诗(多年后终于明白)(22)


-22-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代:高鼎《村居》


十首童趣诗(多年后终于明白)(23)


-23-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代:袁枚《所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