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大变既起,遽谢政权,天下为公,永存优待,遂开千古未有之奇。虞宾在位,文物犹新。是非论定,修史者每难之。”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常开不败的花,也没有永久不变的富贵荣华,不管曾经多么显赫的皇室贵族,在经过了历世沧桑的巨变之后,都只会变成寻常百姓,而他们曾经居住过的宫殿,也只有燕子还会时不时地飞进来看一眼。

在历代的皇族中,只有清朝皇族离我们现代人最近,而他们的经历也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与历朝历代的皇族都不同。既经历过康乾盛世的辉煌,也忍受过列强侵略的屈辱,近代百年,因为闭关锁国带来的国家荣辱、民族兴衰,始终都跟清朝统治者脱不了关系。

在辛亥革命的冲击下,内忧外患的清政府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溥仪宣布退位之后,清朝的皇族们都去了哪里?他们为什么从来不去清西陵、清东陵祭拜呢?

清朝灭亡后的爱新觉罗宗室(爱新觉罗氏14万后裔)(1)

清朝灭亡后,新觉罗家族还有后裔近14万人

明末皇族曾经遭到了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的大肆屠杀,满清入关后明朝皇室被进一步清洗。相比而言,清朝皇族的待遇就好了很多。

清朝皇帝是主动退位,当时袁世凯和革命党谈判时,提出对满清皇族的优待条件有很多:皇帝的尊号不废,民国政府以对待外国王室的礼仪对待清室。皇室可以暂时居住在紫禁城,由政府每年拨款供皇帝支出。皇室私有财产由民国政府负责保护,宫内的太监宫女继续留用。清室宗庙还可以享受祭拜。

爱新觉罗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从16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壮大,最开始的源头是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

从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到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一共产生了十二位皇帝,在拥有特权之后,开枝散叶就成了皇族的头等大事,子孙繁盛也是皇族保持统治的根基。

皇帝拥有后宫三千佳丽,除了皇帝,哪怕是王爷,也拥有远远多于常人的众多妻妾,“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在清朝统治中国的两百多年里,爱新觉罗氏的子孙繁衍得非常快。

清王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生了十几个儿子,清太宗皇太极也有十个儿子,康熙皇帝生了三十五个儿子,直朝清朝第九位皇帝道光还生了九个儿子。

因为清朝灭亡时皇族并没有遭遇残酷的大屠杀,皇室后裔基本都得以完整地保存了下来。1936出版的《爱新觉罗宗谱》,收集了家族几百年来的世袭繁衍材料。

皇太极时期,皇族成员大概有一百多人,康熙皇帝儿子众多,皇族成员已经有将近五百人,有了康熙皇帝时期的良好基础 ,雍正时期的皇族成员已经突破了一千人。

到了20世纪30年代,努尔哈赤这一支系的后裔,仅男性就有近3.4万多人,整个宗室的后裔有 8万多人,加上觉罗的后裔有近6万人,整个爱新觉罗家族共计有后裔近14万人。到了现在,爱新觉罗的后裔至少已有30至40万人。

姓爱新觉罗氏的人已寥寥无几,他们大多改为了金姓

清朝灭亡后的爱新觉罗宗室(爱新觉罗氏14万后裔)(2)

那么,这些清朝皇族后裔在清代灭亡后都去了哪里呢?虽然受到了优待,但是相信也没有哪个皇族后代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份,因为他们都想低调的生活,而不想成为别人围观议论的对象。

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再姓爱新觉罗这个姓氏,为了不让别人议论自己的身份,也为了更快地融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去,爱新觉罗的后人纷纷改成了普通的姓氏,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金”姓。

因为"爱新"在满语中就是"黄金"的意思,"觉罗"为姓的意思,康熙六十年时,康熙曾就爱新觉罗的这个姓和自己的孙儿乾隆有过这样的一番对话。

康熙:"你知道爱新觉罗的意思吗?"

乾隆:"是金子的意思。"

康熙:"那你觉得这世上最宝贵的是金子吗?"

乾隆:"不是,仁义为最宝贵。"

在爱新觉罗的后裔中,产生了大量的书法名家,也出了许多名人,不过他们有的人从来不承认自己姓爱新觉罗氏,有的人则仍然以姓爱新觉罗氏为荣,在人人平等、不分贵贱的社会背景下,这都是每个人的性格和自由的选择。

比如当代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启功先生,就是纯正的爱新觉罗氏后裔,他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雍正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弘历继承了皇位,就是乾隆皇帝。雍正皇帝的第五个儿子叫弘昼,只比弘历晚出生了一个时辰。乾隆即位后,弘昼被封为和亲王,启功就是和亲王的后代。

但启功并不愿意提及自己的皇族身份,而是说自己名叫启功,就是姓启名功,有人给他写信,故意写着“爱新觉罗启功”收,他就标明“查无此人,请退回”。

爱新觉罗如果真的能作为一个姓,它的辱也罢,荣也罢,完全要听政治的摆布,这还有什么好夸耀的呢?何必还抱着它津津乐道呢?这是我从感情上不愿以爱新觉罗为姓的原因。

与启功相反,著名画家爱新觉罗·毓崌则是以爱新觉罗姓氏为荣,著名演员爱新觉罗·启星也保留着这个姓氏,她的曾祖父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嫡堂兄,她有着四分之一的清朝皇族血脉。

清朝灭亡后的爱新觉罗宗室(爱新觉罗氏14万后裔)(3)

爱新觉罗氏的后人为何不去清西陵、清东陵祭拜

爱心觉罗氏的后代为什么不去清西陵、清东陵祭拜,是因为这里如今早已不属于一家一姓,而是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的遵化市,共有15座陵寝,包括顺治皇帝的孝陵、康熙皇帝的景陵、慈禧太后的普陀峪等。清东陵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西陵始建于雍正时期,雍正皇帝认为清东陵九凤朝阳山“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于是在河北保定易县的永宁山下令选万年吉地。1961年,清西陵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爱新觉罗·恒绍曾经组织组人举行过一次清陵祭拜活动,引起了外界的非议。时移世易,就像溥仪不能再住在紫禁城一样,爱新觉罗的后人要去清西陵和清东陵,也只能和大家一样,以普通游客的身份买门票进入参观。

不过,一些小型的家祭还是被允许的,经过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批准,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就恢复了家庙,每年的阴历五月十三举行家族内祭祀。

“古史从头看。几千年,兴亡成败,眼花缭乱。多少王侯多少贼,早已全都完蛋,尽成了,灰尘一片。”就像启功在《贺新郎·咏史》中写的一样,王侯将相早已经成为了历史灰烬,即便是末代皇帝溥仪,也说了自己只是中国一个普普通通的公民,人人平等的社会看中的早已不是你有什么贵族血统,而是个人的真本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