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驿外断桥边诗词赏析(宋词赏读踏莎行)(1)

【赏析导航】

秦观因与东坡的关系,被新党嫉恨打压,苦闷彷徨之余,索性不问世事,跑到寺院里去抄写佛经消磨时日,结果又被抓住把柄,官职俸禄被剥夺不说,还被发配郴州。

些微过错,却被如此重罚,敏感多愁的词人自是痛苦不已。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那浓雾弥漫,那月色茫茫,屹立挺拔的楼台早已隐没,江畔的渡口也不见了踪迹。孤独的词人犹如来到了一个混沌迷茫的世界,手足无措,不知何去何从。

“桃源望断无寻处”,那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纵然是望穿秋水,也找不到它的方向啊。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贬谪之地,春寒料峭,怎么能忍受那孤独凄凉?更加上,那夕阳西坠,残红如血;更加上,那杜鹃鸣啼,声声悲切。

——王国维说:少游词境最为凄惋。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是啊,举目无亲,孤馆春寒,加之残阳渐逝、杜鹃悲啼,怎不让人肝肠寸断?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陆凯折梅,“聊寄一枝春”;客遗鲤鱼,“中有尺素书”。亲友们的慰勉,反让自己羞愧痛恨——恨自己让他们担心牵挂,恨自己面对悲凉现实却无能为力。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郴江啊,你本是环绕郴山流淌,为什么你要奔向遥远的潇水、湘水呢?

驿外断桥边诗词赏析(宋词赏读踏莎行)(2)

最后两句,来得突兀,对其解读也各有不同。其一,批评郴江无情无义,抛弃郴山,借以表达自己对现状的不满;其二,郴江并非想流向潇水、湘水,只是与自己一样,都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其三,秦观在前往郴州途中,偶遇一歌女,双方互相倾心,无奈秦观戴罪在身,诸多不便,这两句表达了其对歌女的深沉思念与叹息……

秦观去世后,苏东坡悲叹道:“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并把这两句诗题写在其扇面上,以志不忘。

东坡如此钟爱,或许是这两句诗让他联想到了自己的身世遭遇吧:人生天地间,因缘际会,有多少人不是如这郴江一样,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向前,奔向不可知的未来?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东坡曾在一首诗里也表达过类似的情思。

是啊,命运这个东西,有多少人能够把握得住呢?

一生坎坷,一贬再贬,从朝廷命官到一方罪人,秦观此刻,忧思深重、迷茫孤寂、凄惶悲凉……也就不足为怪了。

驿外断桥边诗词赏析(宋词赏读踏莎行)(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