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让我们领略到林逋的“梅妻”占尽山中小园风情,有着怎样绝美,清幽香逸的风姿,给我们留下这样无以纶比的“千古咏梅绝唱”!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逋历史简介和成就(宋代著名隐者林逋)(1)

“霜禽”都要先偷眼,“粉蝶”都能合断魂,如此的清冷幽静,闲淡浑远,自然也成功把林逋吸引到了山中隐居,一世远离红尘,永远陪伴“梅妻”。这也能看出林逋有着怎样执着的儿女深情,把这样的柔情一世都赋予了“小梅”。

一,林逋一世不问红尘事

林逋40余岁后才开始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相传20多年足不及城市,这样的与世俗隔绝,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现在人分分钟没有手机,分分钟不去吃喝玩乐嗨皮一下,就等于自杀一样。

那又是何等美丽的景象,能够让林逋一世都不忍离开呢?

有七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为证:

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林逋历史简介和成就(宋代著名隐者林逋)(2)

西湖之孤山上有孤山寺,这是他常常喜欢登览的胜地。此诗是诗人在一个秋日的傍晚,在孤山寺端上人房饱览风景时有感而作。

这首诗以素淡的笔触,描绘出幽邃的景色,造成一种幽寂的意境。而这种境界,正是诗人林逋所眷恋的。

等到林逋老的时候,自为墓于庐侧,作诗云: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林逋历史简介和成就(宋代著名隐者林逋)(3)

大中祥符五年(1012),宋真宗闻其大名,赏赐其粟帛,并诏告府县存恤之。林逋虽然很是感激,但并不以此向世人显摆,或者是在别人面前很骄傲的样子。有这样的圣恩独宠”,很多人都劝其出仕均被林逋婉言谢绝自谓

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

而且林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有人问:“何不录以示后世?”答曰:“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有心人窃记之,得300余首传世。

林逋其诗语意孤峭浃澹,自写胸意,多奇句,风格澄澈淡远,多写西湖的优美景色,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

丞相王随、杭州郡守薛映均敬其为人,又爱其诗,时不时赶到孤山与之唱和,并出俸银为之重建新宅。与范仲淹、梅尧臣均有诗唱和。朋友们来找他,如果碰巧不在家,童子便放鹤作信号,林逋见鹤飞起就划船回来了。所以说他终身不娶,就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了。

在大宋之初那个重文轻武的年代,文人雅士大都追名逐利,像林逋这样清心寡欲之人,还是很特别的。所以朱熹曾说:"宋亡,而此人不亡,为国朝三百年间第一人"。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他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贫困,勿趋荣利。同时,也有着无比的倔强执着,这样的性格也体现在一首儿女深情分别的小词中。

二,孤高自许,清心寡欲,不食人间烟火的林逋,曾经又有着怎样的刻骨深情

我们说“哀莫大于心死”,林逋之所以在四十多岁毅然决然的选择隐居,应该是为情所困,所伤。不然不会这样绝决的远离尘嚣,不问红尘之事。

像唐代著名的“诗佛”王维,就是三十多岁妻子病故,儿子早夭,再加上仕途有点小打击,所以隐居于“辋川别墅”,余生再也未娶妻。

还有现在台湾著名的歌手“小哥”费玉清,也是因为二十多岁时的一段刻骨铭心之恋受阻,便至今六十余岁不婚。

林逋也是一样的,曾经刻骨铭心的爱过。一阕《长相思》,便道出了他关怀人间情爱的款款心曲,展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另一面。

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对)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林逋历史简介和成就(宋代著名隐者林逋)(4)

此词从一女子的角度,抒写她因婚姻不幸,与情人诀别的悲怀。

起拍: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吴越自古山明水秀,风光宜人,却也阅尽了人间的悲欢。因为吴越出美女,自然也少不了男欢女爱的一些儿女情长,给人们带来的瑟瑟离情。

歇拍:“谁知别离情?”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怨,谁能知道离别的情如此凄苦呢?借自然的无情反衬人生有恨,使感情色彩由轻盈转向深沉,巧妙地托出了送别的主旨。

转拍:也是过片,“君泪盈,妾泪盈”,由写景转入抒情。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有点跟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意思相近。

“罗带同心结未成”,含蓄道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不知是什么强暴的力量,使他们心心相印而难成眷属,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来此洒泪而别。

也许正是这样的情感打击,让林逋终身不娶了吧?也看淡了红尘之中一切的纷纷扰扰。

结拍:“江头潮已平”,船儿就要起航了,一对有情人分别的时候终于到了。此一别,可以今生今世永无再见了。“结未成”和“潮已平”,益转益悲,一江恨水,默默的向东流去,延绵无尽。

这首词艺术上采用了《诗经》以来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强烈艺术效果。

这首词还句句押韵,连声切响,前后相应,显出女主人公柔情似水,略无间阻,一往情深。而这,则得力于作者对词调的选择。

林逋延袭唐代白居易以来,文人多用《长相思》调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得其双美的传统,充分发挥了此调独特的艺术效应,又用清新流美的语言,唱出了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地方风情,使这首小令成为唐宋爱情词苑中一朵溢香滴露的小花。

彭孙遹《金粟词话》:林处士妻梅子鹤可称千古高风。乃其《长相思》惜别词云云,何等风致。闲情一赋,讵必玉瑕珠颣耶。

林逋历史简介和成就(宋代著名隐者林逋)(5)

结语:林逋能够隐居杭州孤山二十余载,不仕不娶,不为名利所动,并不是他不解风情。从他对《山园小梅》那细致入微的刻化,从他在《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中对“孤山寺”,“葑上田”,“空中鸟”,“墟里烟”恬淡闲逸描述,从他一曲无限情深深,意切切的《长相思》,我们都看出林逋是如此的热爱生活,如此的有生活情趣,如此的善解风情,如此的心思灵动。

林逋是一个在五百多年前,真实的活出自我的人,对情感的要求很高的人,只有他,才配称得上是真正的文人雅士,谦谦君子!!!千百年来所有后世之辈无不为之倾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