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5日讯 作为非遗传承项目,临沂市莒南县的“高榆木梳”有着300多年传统手工木梳制作历史,为让老手艺在现代焕发新时尚,莒南县探索拓展“非遗 ”,触“电”新营销,把“木梳小手艺”做成了“大产业”,精准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在莒南县板泉镇手工艺品电商直播间,带货主播正在直播销售当地特产——高榆木梳,当老手艺搭上新平台,立马就擦出了新火花,开播仅一小时,就收到了400多个订单通过直播带货,一把小木梳卖到了全国各地,从之前的无人问津到如今的炙手可热,时代的蝶变发展,让老手艺人们感慨万千作为传统木梳加工专业村,板泉镇东高榆村的木梳制作历史已有300多年,但曾经家庭作坊式的无序发展,一度让木梳这个传统工艺处在被市场淘汰的边缘“由于疏忽管理,家庭小作坊生产,产品低档,价格低廉,再加上市场无序的竞争,老百姓一年到头也挣不几个钱“莒南县板泉镇东高榆村党支部书记丁明文说,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非遗传承吉水竹编?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非遗传承吉水竹编(莒南非遗木梳触)

非遗传承吉水竹编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5日讯 作为非遗传承项目,临沂市莒南县的“高榆木梳”有着300多年传统手工木梳制作历史,为让老手艺在现代焕发新时尚,莒南县探索拓展“非遗 ”,触“电”新营销,把“木梳小手艺”做成了“大产业”,精准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在莒南县板泉镇手工艺品电商直播间,带货主播正在直播销售当地特产——高榆木梳,当老手艺搭上新平台,立马就擦出了新火花,开播仅一小时,就收到了400多个订单。通过直播带货,一把小木梳卖到了全国各地,从之前的无人问津到如今的炙手可热,时代的蝶变发展,让老手艺人们感慨万千。作为传统木梳加工专业村,板泉镇东高榆村的木梳制作历史已有300多年,但曾经家庭作坊式的无序发展,一度让木梳这个传统工艺处在被市场淘汰的边缘。“由于疏忽管理,家庭小作坊生产,产品低档,价格低廉,再加上市场无序的竞争,老百姓一年到头也挣不几个钱。“莒南县板泉镇东高榆村党支部书记丁明文说。

将传统手艺惊艳复活,让国潮审美融入生活。近年来,莒南县紧紧抓住“山东手造”工程推进机遇,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设现代化生产车间,引进专业设计人才,相继开发设计出生肖、龙凤、祥云等50多种木梳新款式,并拓展“非遗 电商”、“线上 线下”的营销模式,让小木梳的身价不断翻翻。目前,莒南县东高榆村成规模的木梳制作厂就有30多家,辐射周边十多个村庄,带动从业人员3000多名,成为带动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我们全年木梳销售5000万把,其中义乌市场占到了我们整个销售市场的60%,另外还有成都、石家庄等这些市场都有我们的产品,我们的高榆木梳也走出国门,销往了“一带一路”这些沿线的国家,做到了点“梳”成金,把木梳产业发展成为惠民利民的好产业。”莒南县板泉镇镇长徐超说。

闪电新闻记者 孙硕 丁振年 孙雪霏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