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辅助驾驶做得最好的车(新势力的L2辅助驾驶真的成功率低)(1)

l2辅助驾驶做得最好的车(新势力的L2辅助驾驶真的成功率低)(2)

l2辅助驾驶做得最好的车(新势力的L2辅助驾驶真的成功率低)(3)

l2辅助驾驶做得最好的车(新势力的L2辅助驾驶真的成功率低)(4)

首先概括一下个人主要观点

从今年1月至今的5个月时间里,我使用NGP领航辅助功能行驶了大概2万公里。心得颇多,在此分享一下,也许有益于那些“安全至上、谨慎使用”的车主更好地认知、使用此类功能

l2辅助驾驶做得最好的车(新势力的L2辅助驾驶真的成功率低)(5)

一、学习过程比想象的要长得多

在我眼里,领航辅助驾驶属于“高阶”辅助驾驶功能。这类主动型功能的适应过程、学习过程比想象得要长得多

传统的L2辅助驾驶功能,其适应过程、学习过程往往是非常快的!

l2辅助驾驶做得最好的车(新势力的L2辅助驾驶真的成功率低)(6)

比如自动紧急制动AEB功能,往往是在驾驶员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发挥了作用;再如盲点监测 BSM功能,驾驶员变道过程中发现后视镜多了一个贴心的提示时,就完成了学习过程;就算再难一点的自适应巡航ACC功能,驾驶员也基本上可以在三五分钟内从心惊胆战到基本适应。

l2辅助驾驶做得最好的车(新势力的L2辅助驾驶真的成功率低)(7)

以小鹏NGP为例的领航辅助驾驶功能,从初识到熟练使用花了我多少时间呢?

答案可能让你大吃一惊:一万公里,两个月。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1. 0-2000公里的初识期 —— 100%精力监督,比自己开还累

这是新鲜感与恐慌感并存的阶段,以自动变道为例:

每当车子发出自动变道的打灯信号时,我就会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 —— 观察前车距离是否安全多次观察侧后方是否有车辆加速、观察车内后视镜观察后车情况、手把着方向盘以防止它突然失控、脚放在刹车上以备随时接管 ……

l2辅助驾驶做得最好的车(新势力的L2辅助驾驶真的成功率低)(8)

真的,它变一次道,比我自己变一次道还累!

在这一阶段,每当我比较倦怠的时候,就会手动把NGP降级为ACC LCC,以更轻松一些!这恰恰说明了:这一阶段用领航辅助驾驶,比自己开还累啊

l2辅助驾驶做得最好的车(新势力的L2辅助驾驶真的成功率低)(9)

现阶段,99.99%的驾驶员使用领航辅助驾驶功能都少于2000公里、都处于“初识期”吧

初识期的媒体,简单测一下然后说这功能没用且危险 → 99.99%的初识期驾驶员听到这观点,与自己的认知完全相符于是深表认同 → 0.01%的深度用户,对这观点嗤之以鼻,然后说其实好用,只是你们不懂 → 99.99%的初识期驾驶员听了之后觉得这人是个激进的疯子,发表不负责的观点……

l2辅助驾驶做得最好的车(新势力的L2辅助驾驶真的成功率低)(10)

于是社会就完成了割裂……

我的建议是:

2. 2000-10000公里 —— 熟悉机器的能力边界,监督精力逐渐减少

概括来说,这一阶段是我“逐步认知机器的能力边界”的过程,例如我发现了:

概括一下,在不熟悉机器能力边界的时候,每次打灯变道我需要消耗如下注意力

l2辅助驾驶做得最好的车(新势力的L2辅助驾驶真的成功率低)(11)

  1. 反复观察前车距离、速度变化
  2. 通过车内后视镜观察后车
  3. 通过车外后视镜反复观察相邻车道的车辆
  4. 通过车外后视镜观察第三车道的车辆
  5. 双手紧张地握方向盘
  6. 右脚紧张地搭在制动踏板

在熟悉机器能力边界的时候,每次打灯变道我只需要消耗如下注意力

  1. 通过车外后视镜,瞅一眼(大概0.1秒)第三车道的车辆
  2. 左手放松地搭在方向盘

如此一来,随着我对机器能力边界的认知逐渐加深,效果上就从“用NGP比自己开还累”逐渐过渡到了“比自己变道节省80%的注意力” —— 机器做它擅长的部分,我补上它不足的部分,由此实现人机共驾的和谐状态

l2辅助驾驶做得最好的车(新势力的L2辅助驾驶真的成功率低)(12)

图片来源 庸农

这一阶段,我录了两个一帧未剪的300公里零接管视频:

【小鹏P7南京→上海实测】变道77次,拥堵高速路况能自动驾驶吗?

【小鹏P7上海→南京实测】变道41次、超车83辆,高速自动驾驶还需要驾驶员吗?

3.10000公里以上 —— 进出NGP已成为潜意识

你是否还记得刚拿驾照时的感觉? 是不是每次开车都会留意到该如何打方向盘、该如何踩刹车,操作时连和副驾聊天都顾不上

l2辅助驾驶做得最好的车(新势力的L2辅助驾驶真的成功率低)(13)

这些基本操作,后来就逐渐融入了潜意识,别说与副驾聊天了,甚至在打电话时都能不经意间顺利完成 —— 新手司机也就成了老司机

注:这只是一种形容,并不是说开车时可以打电话。开车时不要打电话,否则危险系数大大增加,而且违反交规!

领航辅助驾驶也是一样,当使用10000公里以上的时候,就不会再追求“零接管”的情况,而是觉得它有点吃力,就提前接管帮它一把拨动档杆进入NGP的操作,就和平时踩一脚刹车一样自然流畅、潜意识就可以完成

这样,才算是真正和谐的“人机共驾”状态 —— 领航辅助驾驶的价值,才从“体验新鲜感”的浅层意义进化到“使驾驶更轻松、更安全”的深层意义

二、适应并非盲目信任,而应正确认知能力边界

前文提到了“对机器能力边界的认知加深”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认知逐渐加深过程,要确保在正确的道路上

至于哪些是认知加深的错误道路?由此本文篇幅已经太长了,在此先不展开,后面有机会再细讲。先举一个例子吧:

l2辅助驾驶做得最好的车(新势力的L2辅助驾驶真的成功率低)(14)

若驾驶员发现自动变道100次每次都成功,于是就手不扶方向盘了也不观察第三车道的车辆了,那就属于“逐渐松懈、放下防备”的错误道路。

三、熟练使用的终极状态是“零接管”吗

否!

l2辅助驾驶做得最好的车(新势力的L2辅助驾驶真的成功率低)(15)

恰恰相反, 我录制的“零接管”视频只是为了展示系统的能力边界。实际上,在适应了1万公里以上、达到和谐的“人机共驾”状态之后,我接管的次数大大增加了

  • 帮它超车:在相邻车道两车的车距过小的情况下,机器的保守策略难以完成超车,我就接管帮它超车。
  • 预判风险:例如遇到大货车突然变道,从机器的能力边界来说是完全不用接管的,但既然熟练到接管成本与踩油门成本差不多了,为何不接管呢?
  • 内环窄道:内环路非常窄,与相邻车道的距离很小,一般来说不接管也没事,为了防止吓到自己要频繁接管。
  • 等等……

总之,领航辅助驾驶也是属于L2辅助驾驶功能,而L2的意思就是辅助、就是“人机共驾”真正好用的、合理的L2辅助驾驶,就是需要“经常接管”的

l2辅助驾驶做得最好的车(新势力的L2辅助驾驶真的成功率低)(16)

在没达到和谐的人机共驾状态之前,接管就意味着一次不爽/惊吓/不信任

在达到比较和谐的人机共驾状态之后,接管就和踩一次刹车一样稀疏平常、连脑子都不用过、潜意识就可以完成

试想一下,在城市道路行驶的时候,你会因为经常需要踩刹车而觉得这车反人类、不好开吗

四、车企的责任与纠结

像不负责地把L2吹成L3、L4、L5这种事情,肯定是错误的,不在讨论范围之内。反过来,车企应该告知消费者正确使用方式,并告知风险

之前陶琳说应该培训、应该考试,听起来是笑话,但我觉得真的是必要的。而且不应该仅仅是选修,应该是必修 —— 只不过考试形式应该灵活点,不要再交报名费、线下上课什么的,最好线上10分钟能完成。

我想讨论的,其实是另外一个问题:车企能解决所有的宣传问题吗?

l2辅助驾驶做得最好的车(新势力的L2辅助驾驶真的成功率低)(17)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你开了10小时车,已经疲劳不堪,天空下起了雨,视线严重受限,就连保持车距都成问题,自己驾驶很容易出事故。此时你给车企打电话:我必须要继续开,不能休息;请问此时可以使用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吗?

车企明明知道,这种情况下领航辅助驾驶功能会比车主开得更安全一些(因为车主已经严重疲劳驾驶了),但也只能回复:对不起,雨天不能使用高速领航辅助驾驶

l2辅助驾驶做得最好的车(新势力的L2辅助驾驶真的成功率低)(18)

这只是一个例子,其实在领航辅助驾驶信息传达的方方面面,车企由于立场问题它所能传达的信息都是严重受限的 —— 这时候第三方评测的观点就非常重要。

有的第三方说:不能用,别用!另外一些第三方说:可以用,但必须要安全至上、必须要谨慎、必须要正确认知和使用

小结

再重复一下文首的结论:

l2辅助驾驶做得最好的车(新势力的L2辅助驾驶真的成功率低)(19)

  • 此视频引起了消费者关于“如何正确使用L2辅助驾驶”问题的关注从传播角度来看是很有益的的、有正面的社会价值 —— 其实从今年初我就打算深入探讨此问题,一直在思考怎么切入才能让大家关注。
  • 包括领航辅助驾驶在内的L2辅助驾驶功能,我同意他“不会用而瞎用乱用,不如不用”的观点,原因是安全比方便更重要;不同意“没法用”的观点,原因是一个人不会用,不代表所有人不会用。
  • 制止“瞎用乱用”的车主而减少事故,是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行业的行为;引导那些“安全至上、谨慎使用”的车主用得更好,是同样有益于社会、更有益于行业的行为,但做起来比前者更难!
  • 领航辅助驾驶需要一个长时间的适应、学习过程。2000公里是第一个里程碑:从比自己开还累,到可以帮自己省力;10000公里是第二个里程碑:达到和谐的人机共驾状态,进出NGP就和踩油门、踩刹车一样自然、一样不费力。当然,人与人之间有差异,天才型选手也许开200公里就能达到我2000公里的水平。
  • 好用的、合理的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恰恰是“经常需要接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