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打油诗(打油诗故事集锦)(1)

无赖调戏反遭戏

相传旧时有位无赖文人,仗着自己小有才华和名气,经常在父老乡亲面前吟诗作对,炫耀自己。有一次,他路过一座石桥时,见桥下有一美女正在淘米,于是便吟诗调戏:

有木便为桥,无木也念乔。

去了桥边木,添女便为娇。

阿娇休避我,我实爱阿娇。

此诗根据特定的环境,应用变字法对少女进行调戏,耍赖还装文雅,手段委实高明。少女听后,微微一笑,随即吟诗应道:

有米便为良,无米也念良。

去了粮边米,添女便是娘。

老娘虽爱子,子不孝老娘。

此诗可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与无赖相同的格式和腔调回击,特别是最后两句,道明文人的无礼,并巧设圈套,把文人当成儿子。

两诗通俗易懂,生动风趣,诙谐幽默,令人捧腹。

诗词中的打油诗(打油诗故事集锦)(2)

西坡的趣诗和趣事

据传有个字号叫西坡的人,擅长作17字诗.17字诗,也称"三句半",是一种固定格式的打油诗,多以嘲人和自嘲为题,且语言通俗诙谐,令人解颐. 有一年大旱,某太守求雨,不得.西坡便作诗嘲讽:

太守祈雨泽,

万民大喜悦.

昨夜推窗看,

----见月

本诗通过表现太守的祈雨行为和民众的热切希望,与实际取得的效果之间的矛盾来达到嘲讽的目的.求雨时,太守如此虔诚,百姓如此欢喜,待到夜晚推窗一看,却仍见一轮明月高悬,何曾看见半个雨点?不仅现在没有,根据天文常识推理,明天也不可能降雨.这样求雨,这样的结果,不能不被人嘲笑. 后来西坡因事被发配云阳,临行前,其舅舅相送.舅舅一眼失明,他不但不与同情,反倒作诗嘲讽舅舅.诗云:

发配到云阳,

见舅不见娘.

两人齐下泪,

----三行。

本来,外甥无故被发配到边远地区,为舅的来送行,伤心落泪在所难免,因舅舅独目,故两人流泪仅有"三行". 别离伤情时,西坡竟还不忘幽舅舅一"默",这实在算是"黑色的幽默";而且"三行"两字突出多少辛酸,却又风趣.诙谐,让人不由得含着眼泪笑出声来. 西坡被发配边区后,该地县令颇喜其诗,但见其是位农民,感觉非常好奇,便令其再试作一首,作得好可以免罪.此时恰逢县官夫人从后门进来,西坡一看她是个大脚女人,灵感马上就涌上来:

环佩响叮当,

夫人出后堂.

金莲三寸小.

----横量。

该诗说明这位县官夫人虽是披金带玉,雍容高贵,但那双脚过于宽大,别人的"三寸金莲"是指脚的长度,而这位贵夫人的"三寸金莲"是横量的,指的是宽度.宽度和别人的长度差不多尺寸,也就可以想象这双脚有多长了.这就滑稽俏皮地嘲讽县官夫人大脚的难看. 县官听后,恼羞成怒,下令重责.幸好旁边书吏暗示,县官才改变主意,令其以县官自己为题,再作一首,西坡稍加思索,便吟道:

老爷坐大堂,

衙役站两旁.

为官清如许,

---米汤.

又讽刺县官贪赃枉法,政治腐败!为官如何清?清如米汤!而米汤是浑浊不清的,其为官之道,可想而知. 话音刚落,县官便怒不可遏,责令左右重打其十八大板.然后问道:"你还敢作诗嘲讽本官吗?"西坡连声说:"不敢不敢",又顺口吟了一首:

作诗十七字,

被责一十八.

若上万言书,

----打杀.

县官无可奈何,把西坡赶出了县衙。

诗词中的打油诗(打油诗故事集锦)(3)

尼姑巧诗避众嫌

昔时,有座清雅秀丽的莲花庵,里面住着一位年轻貌美的尼姑,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其一举一动都被好事者尽收眼底。

有天,尼姑外出归来,扶着一个不省人事的醉汉走进庵门。村民看见后,有的气急败坏,大喊伤风败俗,有的则围观起哄。尼姑也不说什么,进屋写了一首诗贴在门口:

十字坡头遇醉夫,

醉夫醉倒待人扶。

醉夫妻弟尼僧舅,

舅姐当年嫁醉夫。

此诗前两句点明扶人进庵的原因,后两句点明醉汉的身份,却不直接说明,拐弯抹角让众人自己去推断,十分有趣。众人看后,得知醉汉是尼姑的父亲,便自动离去了。原来,尼姑深明自己处境,怕直接说出醉汉的身份无人相信,招来更大麻烦,所以采取此方式,本诗用语哩俗,生动风趣,幽默机智,令人发笑。

诗词中的打油诗(打油诗故事集锦)(4)

张打油和他的打油诗

相传唐朝南阳有个读书人叫张打油,他喜欢民间俚语,也爱好用民间俚语写诗.某日天色骤变,大雪纷飞.他望着窗外团团飞舞的雪花,不由得诗性大发,吟了一首《雪诗》

江上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此诗形象地描绘了雪中景物的特点.首句是整体概括冰天雪地,江面上一片迷茫.次句突出迷茫世界中的异彩,由远而近,白中带黑,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大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之妙.再次句纯属白描,黄狗身上洒满雪花,变成白狗,从而引出末句"白狗身上肿".这个"肿"字,言明白狗身上也披着厚厚的雪花,十分传神,令人叫绝.前三句都在颜色上做文章,而此句却写出神态,变静为动,更具活力.虽通篇写雪,却不着"雪"字,而雪的形态又跃然纸上,实属不易.语言粗浅通俗,情调诙谐,风趣逗人.

有一次,张打油外出办事,途遇大雪,闯入一家大院避雪,却不觉走进主人的书房.于是,便在其粉墙上题了一首打油诗:

六出飘飘降九霄,

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的使扫帚,

使锹的使锹.

此诗前两句描绘雪景,中间着一过渡,引出后两句的扫雪画面,极具生活气息.其用语通俗形象,趣味盎然,让读者哑言失笑.

诗刚写完,书房主人回来了,看到墙上的墨迹后勃然大怒,便派人把张打油抓起来责问其为何乱涂乱画.原来这家大院是本县参政的住所.张打油急忙为自己辩解:"不是乱写瞎画,本人虽然无才,却也能写两首小诗,大人如若不信,可以当场测试."

参政就以当时正值南阳城被叛军围困,求朝廷派兵救援为题命张打油作诗.张打油眉头一皱,吟了一首<围城诗>:

天兵百万下南阳,

也无救兵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爹的哭爹,

哭娘的哭娘!

待张打油念完诗,参政忍不住大笑起来,跟墙上的题诗进行比照,发现两首诗的格调也是一模一样,于是就释放了他.

从此,张打油的名字就流传开来.以后,人们就把张打油这类语言通俗.格调诙谐.有时暗含讥讽或自我解嘲的诗称为"打油诗".

诗词中的打油诗(打油诗故事集锦)(5)

从前有这么一户人家,家里有个老汉和他四个儿子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

在一个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的上午,兄弟四人在地里除草,忽然,有一块云彩在天边飘过,大哥抬头看看云之后,说:“咱们兄弟四人做首打油诗如何?就以天上刚飘过的云为题。”“好。”兄弟们异口同声的说。大哥就一马当先,张嘴就来:“天上有块云;”话音刚落,二哥就接口道:“有云就有雨;”三个不服气地说:“有雨它就下;”“下雨就回家。”四弟也很快就对了上来。说完,兄弟四人就扛起锄头,有说有笑的回家了。

远远就望见老汉正拿着扫把在打扫庭院,诗兴大发的兄弟四人当即又做打油诗一首:大哥讲:“门前有个老;”“拿着扫把扫;”二哥忙把话来接;三哥也不示弱:“扫地什么吗?”“没啥也想扫。” 四弟毫不客气地就接了上来。之后兄弟四人仰天大笑,一边笑,一边夸奖自己如此聪明,诗人也不过如此。全然不顾及老汉的感受,气急得老汉,指着四个儿子就破口大骂:“你们这四个不孝的畜生,地里的活不好好的做,跑来家戏弄老汉,我、我、我、我去县衙告你们。”

县官接过老汉手中的状子,就派人传唤老汉的四个儿子到县衙。县官就问:“你们兄弟四人不好好的种地,为何如此不孝呢?胆敢骂你爹。”“冤枉呀,青天大老爷。我们哪有骂他,我们是在做打油诗。”“什么,你们还会做打油诗,那么你们就已本老爷门前的这棵杏树为题。”大哥想了想说:“老爷门前一棵杏;”“青枝绿叶黄澄澄;”二哥忙吧诗接;三哥略沉思后;说:“是不是很好吃呢?”老四说:“好吃也没人敢摘。”县官一听,不错,是呀,说的没错呀,本老爷门前的杏树有谁敢动呀!这分明是老汉没事找事,“来人呀!”老爷说:“把这老汉重打四十。他的儿子当庭释放回家。”

可怜的老汉被重打四十大板之后,一瘸一拐地往走回家,这时,大儿又上前来说道:“咱爹今天去告咱;”二儿接着说:“足足挨了四十板;”“那该有多疼呢?”三儿问,四儿道:“不疼他能光叫唤?”说完之后,不顾老汉的伤痛扬长而去。

诗词中的打油诗(打油诗故事集锦)(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