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帆船黑珍珠号(香港最古老中式帆船)(1)

香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原装中式三帆帆船“鸭灵号”,6月13日举行复航一周年庆祝活动。希望市民和游客通过“鸭灵号”更了解香港的历史和渔民的发展过程,提高对保育历史文物的关注。

相信不少人在香港的明信片上都看过一艘“红帆船”,木制的船体和火红的帆布为碧海蓝天的维多利亚港增添了一笔热情浓烈而又古朴的气息。“鸭灵号”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传统的三帆中式帆船,总重50顿、长度为17米,船身形状远望像一只鸭子,当时船主希望付予船一个灵魂,因此取名为“鸭灵”。船帆分为头帆、主帆和尾帆: 其中头帆和尾帆都可由一名船员用人手拉绳升帆,但位于船中心、重达2000斤的主帆则至少需要三名船员在船头位置合力使用传统木造手搅式滚轮才可拉起。 风帆的构造为帆布和大理竹, 传统渔船式作业的风帆染料颜色多以枣红色为主,对渔民寓意吉祥。“鸭灵号”整体都是以梢木和柚木为原材料,特别是支撑主帆的木柱净高8米,是工匠以原木制成,极为珍贵。有别于现在的西式船只驾驶室位于中间或船头,“鸭灵号”船长的驾驶室位于尾部的高处位置,因为这种旧式渔船的船长需要观察风吹动风帆的方向作出调整,留意所有船员的活动并给予工作指示,可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鸭灵号”在澳门的船厂建造并作为渔船,在香港海域、珠江口甚至海南一带捕捞虾和蟹等。但进入二十世纪末,香港渔业日渐式微,经济迈向工业化和商业化,年长的渔民相继退休,青年人入行却少之又少,因此大多数渔民转行后相继把渔船转卖至中国内地,这种旧式渔船就更加少见了。直到1985年,一位英国商人购买了“鸭灵号”并进行维修保养和加设引擎驱动,用作维港观光游览。2014年,因船主移居海外,“鸭灵号”缺乏打理和维修,最终沉没于香港岛南端的香港仔海底长达3个多月。2015年,一位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从本地渔民口中得知“鸭灵号”沉船的消息后觉得极为可惜,希望可以拯救这条船,让“鸭灵号”重新航行于香港海域。于是在得知旧船主无意继续经营此船后,“鸭灵号”获得转让,并焕发新生。由于船只沉于海底已有数月,捞起时经已经破损严重,长满蚝壳和滕壸。而且当时香港境内也没有可以修复木船的技工和材料,因此新船主不惜花钱花力,将“鸭灵号”拖运到珠海,由当地的技工和珍贵的原木材料进行修复,尽可能地保留船只上原有的部份和保持“鸭灵号”的原有外型,将船原来的风貌重现眼前。

“鸭灵号”现任船主邓添稳先生表示,“鸭灵号”是香港的十大旅游景点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古帆船之一,是香港昔日作为渔港的代表性象征。近期,香港旅游业遭遇瓶颈,业界纷纷献计献策希望能增加景点、增加不同的行程,而邓添稳先生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塑造香港的形象,让来到香港的游客感受到香有的文化、气氛和感觉。他希望游客可以在踏上这艘古董船舺舨的时侯,仿佛穿越到上世纪60、70年代的维多利亚港,站在甲板上想象150年前纵横香港水域的就是这种典型的中式帆船。

“鸭灵号”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见证香港的起起伏伏。从昔日的小渔港到今日的大都会,如今,“鸭灵号”再次扬帆启航,它所经历的风浪正好体现了香港人坚毅不屈、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精神,也希望“鸭灵号”能重新唤起香港人的人情味,发扬狮子山下同舟共济的精神。

,